机构改革,当然是越改越好,顺应新时代的发展,让一些部门因为完成历史使命而退出舞台,也让一些新的部门应运而生,还有就是通过调整而焕发新的生机活力。

没有最好的机构设置,只有更好的三定方案,大多数单位在调整之后,有了新的气象,因为结构得到优化,有人由此得利。

但是,并非所有的人都能皆大欢喜,蛋糕就那么几个,做得再大,分得再多也会有人不开心的,幸福感是前后对比出来的。

有那么一些单位,不是一个人在说不比从前了,的确有些单位在改革中,因为服从大局而吃了亏,感谢他们在改革之中做的大贡献与小牺牲,有时候大局就是如此。

今天就从众多的单位中选取三类典型,不是说只有这些单位会吃点亏,只是将它们作为代表,何况体制内也没吃亏的说法。

那么,我们看看有哪三家单位奉献较大?

一、县反贪局。

在人民的名义里面,主角侯亮平就是反贪局的,只是侯处是总局的,到基层就是县反贪局,而与现实情况不同的是,反贪局早已在2018年后转隶到县监察委员会。

从反贪局到监察委,反贪的职权是扩大化了,对纪委来说无非多了一块牌子,权力变得更大,对年轻人吸引力越来越大了。

职业的待遇降低了,纪委补贴每个月几百块,而原先作为政法系统成员单位每个月则有上千块的补贴,长年累月这对一个家庭来说是一笔巨款,特别是双职工家庭。

相对反贪局,转隶后进入门槛降低了,因为有国法规定,新晋检察官需要过法考,而法考的难度不用多说,而进纪委只需要通过公务员考试,貌似没有专业的要求。

二、“两新”工委。

这家单位原先设置在县委组织部的,可谓是根正苗红,是组织的亲儿子,原先的两新工委书记就是部长或者分管工作的副部长,当下的改革要合并到县社会工作部。

这是代表着权力变小了,也许工作量会变大,裹挟着前行,以前加班和付出领导能够看得到,有了努力就会有所收获,与之打交道也由领导干部变成了普通群众了。

离开组织部,可能是吃亏了!但是为了强化社会工作,构建大组织系统,两新工委工作人员离开人事牺牲小我成就“大我”。

三、乡村振兴局。

这个局不是没有,而是合并到农业农村局了,至于以后还能不能保住,得看乡村振兴的相关衔接政策到期后还会不会继续。

作为被合并者,肯定是要吃亏的,乡村振兴局的党组书记没了,乡村振兴局局长有些地方也被农业农村局给兼任了,一些原乡村振兴局的领导有些实现了转非处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