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战争第二次战役打响之后,志愿军做出了利于长期作战的战略部署,志愿军分为东西两线出兵消耗敌人兵力,最后志愿军再集中起来歼灭敌人。在1950年11月27日,东线发生了史上著名的长津湖战役,这场战役极其惨烈,志愿军第九兵团在后勤供给不足的情况下顶着严寒与武器装备一流的美军死拼,最终取得了这场战役的胜利,然而宋时轮在战后要怒撤26军番号,这其中发生了什么而让宋时轮做出如此决定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一次战役志愿军虽然取得了胜利,让联合国军见识到了中国志愿军的实力,可在第二次战役打响之前敌我双方实力相差太悬殊,且不说装备与火力上的差距,单是兵力上就已经处于劣势。当时联合国军的兵力达到55.3万人,投入前线的兵力也有35万人之多,而我军当时只有23万人,因此急需兵力支援前线,于是第9兵团司令宋时轮奉命带着部队就这样仓促入朝参战。

那时候新中国刚刚成立不久,国内战事还没有平息,第9兵团当时是原定攻台军的主力,由20、26和27三个军组成,每个军的兵力都是超编配置,因此第9兵团共有15万人奔赴朝鲜。由于战事紧急,这支本应该在南方作战的兵团在几乎没有任何准备的情况下就突然来到了高寒地区,他们到达东北时穿的是单衣单裤,11月的东北是零下三十多度的气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东北军区副司令员贺晋年急忙调出库存的冬衣,但也只有五万件,当时东北边防部队的官兵都脱下身上的冬装给第9兵团的战士,即便这样也仍然有很多战士没有冬装就登上了入朝的火车。第9兵团的任务是负责东线战事,他们入朝之后为了达成战役的突然性昼伏夜行,在极其艰巨的环境下急行军,挨冻、受饿、疲劳,每一个都是没有底限的挑战,可他们硬是悄无声息地抵达了预设战场。

战役打响之后,20、27军作为正面攻击部队,在长津湖南方与东南方猛烈进攻敌军,当时26军作为预备力量镇守东北方向。严寒之下、再加上后勤补给不足,造成了33%的非战斗减员,可志愿军将士们仍然死战、死守,我军伤亡惨重,却把敌人打得节节败退,让他们遭遇了有史以来“路程最长的退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就在敌人败退之时,负责镇守东北方向的26军接到了命令,让他们快速到达指定战场拦截、追击敌人,以达到全歼的目的。88师作为先遣军率先出击,只是师长吴大林考虑到极端天气夜行容易发生更多的冻伤、迷路、掉队等情况,于是选择白天追击,第二天白天行军时为了赶路他们直接沿大路急行,很快被敌人空军发现,遭受了敌机的猛烈轰炸。

88师临时决定休息一晚延误了时间,第二天又遭受重大损失,吴大林在战斗中也负了伤,一次又一次的失误举动大大削弱了88师的战斗力,当他们好不容易抵达战场时,美军残部早已利用海路逃离战场。88师可以说是延误战机,都知道抓住战机的重要性,长津湖战役虽然取得了胜利,但代价是巨大的、惨重的,所以宋时轮在战后火冒三丈,88师直接被撤销编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6军也未能逃过宋时轮的怒火,他对26军在此次战役中的表现极为不满,因为88师的一系列擅自举动而错过了全歼美军的机会,严重背离了整个战役的最终目标,于是盛怒之下的宋时轮做出惊人决定——撤销26军番号,此话一出立即引起一片哗然。26军军长张仁初听到后回怼宋时轮:26军编制由毛主席亲自审定,撤销26军番号无异于全盘否定26军的历史贡献与荣誉。

且不说26军在军史上存在的意义,单是在这次战役中26军的其他部队仍然表现出英勇的牺牲精神,即使有失误,但不能把过错强加到26军每一位战士身上,他们都是经历血与火见证的勇士,他们都是在毛主席领导下誓死保卫祖国的英雄,撤销26军是对他们的极大侮辱,他们的牺牲和鲜血不应该被撤消番号来否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张仁初的态度是非常坚决的,这是他对每一位战士与军队荣誉的坚守,在他的坚持之下26军的番号最终未被撤销。由此可以看到,军队内部决策受到战事的影响而存在很大的复杂性,在牺牲、荣誉与和平之间经过辩证之后,最终得到了应有的答案,26军将士英勇无畏、克服困难、死战到底的斗志与牺牲精神值得世人传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