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997年,毛泽东的孙子毛新宇在原毛泽东办公室主任邓湘田的陪同之下,给一位烈士祭扫,墓地的主人乃是毛主席的救命恩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潘心元当场撒银元拯救毛泽东

墓地的主人叫做潘心元。

1904年,潘心元出生在一个富裕家庭,他从小就思维活跃,特别容易接受新事物,当时学校里面倡导妇女剪头发,他竟然趁着自己祖母不留神,直接将对方的“巴巴头”给剪掉了,那时候家人就明白,这孩子日后必定不得了。果不其然,他长大以后在夏明翰等人的介绍之下,直接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他的岳父得知此事后,曾经无数次劝说他放弃共产主义,若是他同意,他愿意让小两口过上最舒心的日子,这里补充一点,他的岳父乃是浏阳北盛首富,面对这份诱惑,潘心元毫不犹豫的拒绝,不仅如此,他还倒反袁天罡,直接将革命的矛头对准自家和岳父的家里,帮理不帮亲的替佃户和自己的岳父斗争,差点把老头气得当场厥过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就是这样一个人,竟然还是毛主席的救命恩人。

对此,毛主席也曾证实过,面对记者斯诺,在谈及自己秋收起义之前,他先诉说了一段小插曲,事关他的历险记。

原来,1927年,在轰轰烈烈筹备秋收起义的时候,潘心元独自一个人去安源寻找党组织,随后意外的遇见了毛泽东,两人一合计,毛泽东决定和潘心元前往铜鼓。

在前往铜鼓的路上,潘心元担心中途会有事情发生,身上揣点钱总没问题,于是将自己身上的五十块大洋拿了出来,分给身边的毛泽东一般,两人装成富商,潘心元则时刻观察着周围,走在毛泽东的前面,以免遭遇不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果不其然,他们还是在路上碰到了意外。当时想到留下的路标被大风给吹跑了,直接导致毛泽东和潘心元两个人被十多个民团团丁拦住,此时毛泽东尽量缩小自己的存在感,原因无他,他不会讲浏阳话,此时,潘心元和他的默契也显露出来,潘心元直接上前和对方搭话转移对方注意力,并自报家门只是做生意的商人,如今不过是路过这里,可惜,团丁们并没有被潘心元糊弄过去,反而吵嚷着要搜身。

潘心元也顾不得其他,直接将自己身上所带的银元给抖在地上,团丁们见此就像狗见到骨头一样,双眼放光,一个猛子就冲了过去,生怕少拿钱,趁着这个间隙,潘心元用眼神示意毛泽东走开,而他则以身犯险,一个人朝着原路跑了过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潘心元一边跑一边撒银元,其目的就是将这些团丁给引开,然后让毛泽东脱身,银元很快见底,他什么也顾不得,竟然连妻子给他的戒指也拿了出来丢给他们,团丁们一路跟着“肉骨头”跑,一路跑一路追,眼看着时间差不多了,潘心元反而不跑了,直接停在路边,并大骂他们抢劫,目的是将所有人的注意力都吸引过来,如此一来,毛泽东才算是脱险。

毛泽东这边脱了险,潘心元这边却不好过,他被这些团丁抓起来了,团总看着对方谈吐不凡,直接认定潘心元是个了不起的大人物,又不好自作主张拿他开刀,最后干脆在扣押对方几天后,派人将他送去县城。聪明如潘心元,半路上他直接跑了。

1931年,潘心元在去温州开会的路上不幸被捕,敌人那时并不知道他的身份,但上头的指令是直接枪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红二团得知此事后,派人将潘心元的遗体给抢了回来,将其安葬在苔山的最高处。

毛新宇去给潘心元扫墓

潘心元乃是外籍人,当时为了安全起见,他在苔山岛一带活动的时候,大家只知道他是来自湖南的“潘先生”,对于他的名字一无所知,就连给中央报告的时候,上面写的都是“潘”,所以,如果大家没有进行深入调查研究,根本就没办法确认“潘”就是潘心元。

随着时间的流逝,苔山岛上知道“潘先生墓”的人越来越少,这里也逐渐成为一座红十三军的“无名烈士墓”,如此导致的直接结果就是给后来的考证工作带来了极大的难度。

时间很快来到了1981年,全党发出了“抢救党史”的伟大号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就这样,一场建国以来规模最大、发动面最广,投入人力、物力和财力最多的党史征集活动就此展开。

很快,红十三军这支鲜为人知的英雄部队走入大家的视线,经过多番调查,潘心元引起大家的注意,之后他们更是在苔山岛上发现了一个无名烈士墓。

那么,潘心元和苔山岛上的潘先生有什么关系呢?

调查人员找到苔山岛上一名健在的70岁以上的老人,老人回忆道:当年的“潘先生”说着一口难懂的湖南话,平时一般不开口说话......他牺牲之后,红二团给他举行了高规格追悼会,调查人员由此得出一个结论:“潘先生”应当不是一般人。

在翻阅档案后,调查人员得知:当时党中央和有关领导机关派来浙南的领导人和浙南特委各领导机构中的领导人中,只有两个人姓潘,一个是当时的黄岩县委秘书潘子均,另一位就是红十三军政委潘心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后只能靠排除法,潘子军是黄岩人,说台州方言,工作地点也在黄岩,不可能大老远跑来苔山住一个多月,这么说来,这位“潘先生”只能是潘心元一个人。

他们又在比对了牺牲时间和潘心元牺牲前的近照放大,让苔山老人和当时红十三军二团的相关人员辨认。大家异口同声地表示,他很像当年的“潘先生”,这样一来,就和县党史办从各方面搜来的史料非常接近。但是也只敢将两边画上约等于号。

后来,又经过十多年有关潘心元问题的调查和考证,终于给这件事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此消息一出,苔山岛的人民都惊呆了,他们实在是想不到,葬在他们这里的一座荒草孤坟,竟然埋葬着一名为国为民奋斗的烈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潘心元的墓地得到确认后,县有关领导便决定将他的墓地迁到县“革命烈士陵园。”然而,苔山村的人民群众不同意,他们不愿意斩断和潘心元结下的情缘,所以,作为全岛民众的“守护神”,他们希望他能够长眠在他们的身边。

想到这里,苔山的群众们都动员了起来,大家有钱出钱有力出力,亲自动手给潘心元烈士修墓立碑。

1995年,宋任穷为纪念潘心元烈士,题写了“英名永垂”四个大字,王首道则题写了“革命先烈,永垂青史”八个大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96年,一位年过古稀的老婆婆出现,直直的朝着坟墓走去,她献上一个精致的花圈,未开口泪先流,她强压着自己激动地心情,说道:“爸爸,我是您的小女儿潘侠仁,今天我受母亲委托......”潘心元去世后,他的妻子遵照丈夫昔日嘱托,含辛茹苦的将他们的孩子抚养长大,让他们成家立业,而他的子孙后代,也将充分继承潘心元的遗志,完成他生前未竟心愿。

次年,毛泽东的孙子毛新宇在原毛泽东办公室主任邓湘田的陪同之下,给潘心元烈士祭扫,毛新宇知道,墓地的主人乃是毛主席的救命恩人。毛新宇站在墓前,动情道:“他们是属于中华民族的,属于全世界的,我们永远不能忘记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