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康乾盛世”算是中国古代最后一个王朝的回光返照,千古一帝康熙打下的江山,荣耀延续到了乾隆时期。在历史上,这三位帝王所做出的贡献,还是值得赞扬的,不过皇帝再文治武功,也离不开贤臣良将的辅佐。

历史上能用“文定”作为谥号的人寥寥无几,这是一种赞誉,也是一种信赖,这个谥号的意思是“道德博闻、安民大虑”,在清朝能赐封此号的孙嘉淦名列其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正直善良,在政治上颇有建树,得到三代帝王重用,最后竟用十几箱破砖烂瓦,换了乾隆的五千两黄金。

那么孙嘉淦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为何乾隆甘愿给他换黄金呢?

历经三代的孙嘉淦

公元1683年,孙嘉淦出生于山西兴县,自幼家境贫寒,父母都是佃户,对于儿子的教育实在力不从心。但他自小就聪明,没钱上学就跑到先生教书的院子内偷听,一来二去,先生见他早慧,破格允许他听课,对于书中的知识,他像海绵吸水一般滋长。

慢慢长大的他萌生出做官的念头,希望凭借一己之力为国家作出贡献,康熙帝的丰功伟绩在历史上必然是很有功德,孙嘉淦非常想做一名言官,跟在皇帝身边匡扶社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康熙五十二年,孙嘉淦参加了科举考试,一举高中进士,被册封为“庶吉士”。这个官职虽然只是短期的,但他主要负责皇帝的诏书起草和为皇帝讲解书籍,这可是能进入内阁辅政的过渡期。在这个职位上,他得到康熙帝的夸赞,尤其是诏书起草,他写得一手好字令人惊叹,只可惜康熙帝大寿已到,只过了九年就驾崩了。

四阿哥胤禛抢占先机,登上帝位,本以为自己的饭碗不保,没想到雍正帝并未换掉他,还直接重用他,调任他到了翰林院。行走在这里,孙嘉淦完全展示出了他的秉性正直和直言犯上的本事。

雍正帝即位之初,那些曾与他争皇位的兄弟,除了怡亲王,全部削爵的削爵,下狱的下狱。没有一个能在他手底下生存的,连自己的亲弟弟胤祯都被贬到皇家陵园去守灵。一时间朝廷内人心惶惶,谁也不知道说错了哪句话就遭了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看着皇帝如此“霸道”,孙嘉淦连上三道折子,每到折子都写着“亲近兄弟,停止纳捐,西北地区收兵”,这可以说是提着脑袋给上面。

在雍正心里,九子夺嫡的惨烈,他不是不知道,帝王之家哪有亲情,除了十三阿哥和十七阿哥,谁会真心帮他。至于纳捐,国家动荡没有钱财怎么打仗。西北的兵力尽数在年羹尧手中,青海发生叛乱,这时候收兵简直是天方夜谭。

这三句话句句戳在雍正帝的心肺上,总有种含沙射影,说他不敬兄弟,任用佞臣的嫌疑。雍正皇帝大怒,直接斥责了翰林院掌院学士,骂其狂背谬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朝下的大臣齐刷刷跪了一地,大气不敢出,生怕惹祸上身,这时辅政大臣朱轼开口,盛赞孙嘉淦,此人虽然狂妄,但却很有胆量,雍正看朱轼缓解了尴尬,就提出召见孙嘉淦。

在他心里也承认,这位臣下能有如此勇气,雍正帝在历史上的评价,除了继位之谜,其他都是非常好的,尤其是他为国为民,为后世所称赞。虽然急躁但他并不是暴君,对于孙嘉淦他带有欣赏的态度。见到此人的时候,他就在心里打定主意,让孙嘉淦跟随自己,升他为国子监司业,位列从四品。

有了孙嘉淦,雍正如虎添翼。即位之初多一些贤臣对于整肃官场是非常有好处的。孙嘉淦领到的第一个差事就是制造雍正时期的铜钱,但凡与钱沾边的工作,都是美差,能从中捞上一笔那可是本事。可孙嘉淦根本不屑一顾,他亲自下市场研究货币铸造的配比,还通过试验得出了结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上朝时,大多数人向雍正谏言,新朝货币应该有新的样子,铸造钱币的材料是铜和铅,以往都是五五分,既然雍正朝已立,希望能做成铜六铅四。孙嘉淦听完当即反驳,怒斥当官的不管老百姓死活,铜在老百姓手里能有多少,达官显贵中的藏品肯定比比皆是,若要这么铸钱,百姓的生活只会更苦。

随后孙嘉淦直接给出方案,铜出四,铅出六以保证民生社稷,朝廷内部直接吵翻,一对多的画面让雍正有些下不来台。为了平息众怒,直接把孙嘉淦贬回了家,虽说是这样的局面,但雍正帝秘密召集心腹,齐按照孙嘉淦的方法铸钱。

雍正帝实属无内,即位之初,人心动荡,不能因为孙嘉淦一人就得罪权贵。为了帝王权术只能让孙嘉淦牺牲一下。他被贬回家一肚子怨气,但却无可奈何,没过多久,雍正帝再次启用孙嘉淦,所有人劝诫他改改自己的脾气,可没想到他开始变本加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回到雍正身边后,孙嘉淦每每都会跟雍正对着干,对于他颁布的政策直接指出错误,进行批判性指责。虽说大多是正确的,但帝王的颜面他是一点也不顾及,在颁布法案时,孙嘉淦在再次朝中公然反对,指出其中弊端,雍正帝勃然大怒,直接要将孙嘉淦推出去斩首。朝中只有他的翰林院老师跪地求饶,其他人竟无动于衷,足见他到底在朝中得罪了多少人。

为了再次避免这样的事,雍正把他调到了银库工作,他知道这样一名官员是不会贪污受贿的,远离了自己的视线,或许就不会有牢狱之灾。那时候雍正就已经选定了弘历作为继承人,他希望给自己的儿子能留个肱股之臣

雍正十三年,雍正帝驾崩乾隆继位,秉承父亲的遗志,孙嘉淦果然得到了重用,开启了他治世能臣的功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孙嘉淦与乾隆帝

乾隆帝一继位,孙嘉淦直接被任命为吏部侍郎,吏部专门管全国官员任用,给了他这么高的职位是乾隆帝对他的信任,两个月之后孙嘉淦被提拔为左都御史,官拜从一品兼吏部侍郎。

为了打击贪官污吏,得乾隆应允,孙嘉淦开始到各地去申冤,从北京出发后直达河南郑州。那时他听人奏报,河南郑州一带出现奸盗案,但凶手并未受到处罚,为了查清真相,孙嘉淦亲自过问,在审理案件中他发现,因冤入狱的老百姓多达十几名,所谓的凶手完全是当地巡抚利用职务之便诬陷入狱。

孙嘉淦直接释放了有冤情的老百姓,更是捉拿巡抚下狱受审,随后捉到了真正的凶手,此事上报朝廷后,得到乾隆帝的高度赞扬,也为孙嘉淦在乾隆朝立了威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乾隆二年,孙嘉淦得到乾隆信任,总管直隶,兼任刑部尚书。直隶乃今天河北地区,虽说在天子脚下,但却是个“硬骨头”的地方,同年九月,直隶总督李卫弹劾总何工督办朱藻贪赃枉法,为了配合李卫工作,乾隆帝下旨孙嘉淦监管此事。

孙嘉淦雷霆手段,仅仅一个月,就把案件审理明白,报告朝廷后直接依法处理了朱藻。孙嘉淦在直隶任职五年,这其间心系百姓,修建水利,使常年堵塞的永定河疏通,跟高斌一起治理水患保证百姓的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