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清朝嘉庆年间的某一年,河南县令谢兴峣因为一直以来工作突出,所以有了得见天子的机会。这个看起来相貌平平,又没有其他人家世显赫的加持的人,却因为嘉庆在听说他是一位“老友”之后,官阶直接给他连升三级。

“臣谢晓兴参见陛下。”第一次面见天子,谢兴峣也没有像其他人那样显得战战兢兢,他站在人群中,不卑不亢,掷地有声的向嘉庆自报家门。

“臣谢兴峣祖籍湖南,现任河南县令。”嘉庆听着这一口标准的京城话,微微抬了一下头,看了一眼这个年轻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你祖籍是湖南,为什么京城话说得这么标准?”嘉庆一脸疑惑的说道。谢兴峣听罢立刻回禀道:“启禀陛下,臣父亲谢振定曾任职翰林御史,微臣也是自小在京城中长大。”

嘉庆帝听见谢振定这个名字后面露大喜,他的思绪也被拉回到了当年谢振定火烧和珅车架的故事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父亲是烧车御史

和珅作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第一贪官,在乾隆年间因为成为“宠臣”而得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把持朝政20余年,也因此搜刮了巨量的财富。

朝中的官员也大都畏惧他的权势,有人为了能够升官发财对和珅唯命是从,有人即便是对和珅一派的做法不能认同,但是也都敢怒不敢言,敢于直接和和珅直接站在对立面的人寥寥无几,但是谢振定就是其中一个。

谢振定是湖南人,于乾隆四十五年考上进士,在翰林院专门负责散馆授编修,后又升任至监察御史,因为火烧和珅车架,后被称为“烧车御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嘉庆元年,名义上乾隆虽然已经退位给嘉庆帝,但依然是皇权的实际操控者,和珅的地位并无半点动摇。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因为和珅的权势,所以连同他的家眷甚至奴仆都十分嚣张,目中无人。

一日,身为御史的谢振定正好在巡城,正好碰见一个和珅府中的宠奴,正在驾驶一辆十分奢华的马车在路横冲直撞,惹得路人慌忙躲避,街上瞬间乱作一团。

谢振定见此便喝令男子停下车驾,没想到那名男子只是瞥了谢振定一眼,依然全速前进,完全没把谢振定放在眼里,这让谢振定非常生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来人,把他给我抓起来。”随着谢振定一声令下,几个随从骑马便追了上去,只几下的功夫马车就被控制停了下来,驾车的“宠奴”也被随从在马车上踹了下来。

怒不可遏的谢振定随后便让手下对“宠奴”在街道直接行鞭刑,“我乃和相府家奴,你怎敢动我?”“宠奴”听说谢振定要给他行刑,气的直跳脚,直接报出了和珅的名号。

“哼,你个蠢材,竟然敢冒充相府之人,还在街上如此横行霸道目中无法,罪加一等,按律当斩。”随后便让随从加大了鞭笞“宠奴”的力度,一番痛打之后,“宠奴”再无刚才的嚣张之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行刑过后,谢振定转而看向那辆奢华无比的车架,说道:“此等僭越之物,已被你这小人玷污,不能再匹配和大人。”随后便点燃一把火将车架给烧毁。

这样一出“火烧和珅车架”的好戏就在京城的接道上演,京城的百姓们都是这出戏的看客。

大火熊熊燃起时,街道围观百姓纷纷拍手称快,他们早就对这“宠奴”多次在街道横冲直撞,甚至接连伤人的事憎恨在心,但是畏惧和珅的权势,一直都敢怒不敢言。

自此之后,在京城百姓中,谢振定名声大噪,百姓们都称他为“铁面御史”,“今之堇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火烧车架让当时权倾朝野的和珅怀恨在心,他授意身边与自己亲近的朝臣搜罗谢振定在工作中的错漏,哪怕是很多可有可无的错误都被罗列在奏折里,多个大臣具本弹劾,一日之内弹劾谢振定的奏折高达几十封。

谢振定在这样的情形下被贬回湖南老家,过起了耕地的田园生活。

直到嘉庆四年,乾隆去世,因为王念孙等人的参奏,和珅被夺职后被下牢狱,最后被赐死于狱中。

嘉庆在年少时就听说过谢振定不畏强权火烧车架的故事,心中对谢振定十分钦佩,所以在处理完和珅事后,嘉庆重新启用谢振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同年,谢振定被嘉庆下特旨任命为礼部主事,负责礼部大小事宜。嘉庆九年,谢振定被任命为仪司员外郎,主考陕西。嘉庆十一年,谢振定又被任命为顺天府通州粮厅。

谢振定在顺天府担任通州粮厅时曾遭遇漕船起火,突然的大火让很多当时在场的官员都手足无措,只能愣愣的站在原地。

只有谢振定当机立断,带领随从火速灭火,避免事态的扩大,最大程度也挽救了财产的损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另外,谢振定在工作中为人慷慨仗义,在京城中如果遇到曾经的师友生活贫困,他经常会用自己的积蓄帮助其渡过难关。

嘉庆十四年五月,谢振定死于任上,享年五十七岁,此事传入朝中,朝野悲痛。

有这样的父亲做榜样,谢兴峣能在年轻一辈中脱颖而出就并不意外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少年得志

谢兴峣祖籍虽然是湖南,但是因为父亲谢振定一直在京中任职,所以自幼便在京城中长大。父亲是御史,自幼出生在富贵官宦家庭,谢兴峣在古代可以算得上“官二代”,但却没有成为纨绔子弟的机会。

翰林院在古代不管是什么朝代,在当时的社会地位中都是最高的士人群体,也就是说只有当朝知识分子中的佼佼者才可以入翰林院工作。特别是明朝以后,翰林院更是变成在朝中成为阁老重臣或是地方官员中的踏脚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谢振定在考取功名后也是被选入翰林院,14年后才被调往地方担任江南道监察御史,所以有这么有一个有才华的爹,谢兴峣的路从出生就被规划好了,那便是:考取功名,为官为相。

作为谢家长子,谢振定对谢兴峣的成长非常重视,不仅细心教养,而且对于他的教育也是尽量做到亲力亲为,大到读书写字,小到练字画画,谢兴峣在成长中可以说完全受到了谢振定的影响,成为谢家子弟中最像谢振定的孩子。

有个翰林院院士父亲做老师,谢振定的一直以来都被父亲魔鬼训练,再加上谢兴峣天资聪颖,对于父亲所教授的知识可以做到快速领会,所以谢振定对于这个儿子非常满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待到谢振定觉得儿子可以达到科举水准后,便将他送到考场。

谢兴峣也没有辜负父亲的一片苦心,自从踏入科举考场后,便一路过关斩将,考上进士时才二十多岁,成功迈入了官场,终于在嘉庆已卯年被安排到河南固县担任知县。

因为深受父亲风骨的影响,所以谢兴峣自从走马上任后便一心一意为当地百姓着想,没有随波逐流,也没有因为一己私利就加收苛捐杂税,滥用私刑。相反谢兴峣将“做个好官”作为自己职业生涯的最高理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自从谢兴峣担任知县以来,他多次实地考察,根据固县的实际情况,加上自己多年以来积累的知识,因地制宜,为固县引进先进的农业技术,提高百姓耕作效率,这让固县的经济水平都有了显著提高。

河南固县因为地势原因,所以经常会遇到干旱或者水涝的情况,这些情况也曾被百姓多次反映到上任知县处,但是没想到并没有引起重视,也正因如此,固县也常常因为水利设施不足而导致每年庄稼的产量不稳定,甚至一度出现减产的状况。

谢兴峣上任后在了解到固县的水利问题后,便专门组织了一批专业人员,负责重修重建固县的水利设施,他还亲自带队实地丈量土地,考察兴修水利的位置和周边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