坡上青麦如海,随风起浪;坡下机声隆隆,沃土泛金。春耕时节,阳城县河北镇史家岭村田野里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要是不搞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哪能机械化、规模化经营?小田变大田,更让‘粮田’变‘良田’。”该村党支部书记刘军感慨道。

大山深处的史家岭村土地量少、分布零散,群众种植费力,收益甚微。去年,该村党支部发动55户村民流转土地入股成立“阳城县众益土地托管农民专业合作社”,将村集体的200亩耕地和121户村民的540亩耕地进行土地整合、统一生产。在当地政府资金扶持下,合作社购置各类农机具,集中采购生产物资,开展集约化、标准化、科学化经营,让黄土地焕发出新生机。

“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真正把咱的土地种‘活’了。”寺头乡前史山村党支部书记李飞飞有同样的感触。由于人口流失和老龄化,这里一度出现土地荒芜、无人耕种的问题。党支部领办成立仙翁振兴农业专业合作社后,部分不愿耕种或无能力耕种的村民把土地流转给合作社代为耕种管理,36户农民增收5万多元。

眼下的阳城乡村,通过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开展土地托管经营的探索方兴未艾。在强有力的组织引领推动下,各个乡村正实现着资源统起来、土地活起来,让有限的土地资源不断发挥出更大效益。

“入冬到现在是草莓,过几天是樱桃,六七月份是西梅、瑞香苹果和红太阳杏,到了秋天有中华寿桃、玉露香梨。我们这儿,瓜果四季不断。”站在村中高处,凤城镇白沟村党支部书记梁雄军一脸骄傲,“除了特色水果种植,我们还整合形成了集观光采摘、休闲体验于一体的‘小精农场’。去年,相关产业产值达到270万元。”

白沟村的繁荣,得益于党支部引领发展集体经济的探索。去年该村党支部领办白沟果蔬农民专业合作社,吸收村民以土地入股方式参股经营,按股分享收益,结成利益共同体,使村民获得“流转收入+比例分红+劳动收益”等多重收益。该村为群众发放土地流转金、劳动力工资、村民福利等资金达200余万元,村民分红24万元。

产业兴旺的场景,也在凤城镇美泉村上演。“下个月,300亩设施蔬菜大棚全部建成。投产达效后,每年可增产蔬菜600多万斤,实现集体和群众收益全部翻番。”美泉村党支部书记郑阳龙说。

依托丰沃的土地资源,美泉村大力发展蔬菜种植。去年,该村成立党支部领办的美泉蔬菜专业合作社,以“农民以土地入股,投资方以资金入股,村集体以资金+管理+服务入股”的方式,吸收200户村民以每亩1000元流转土地入股,引进山东寿光专业公司,全面扩大规模、培壮产业。每年可为村集体增收超10万元,带动劳动力就业80余人,村民人均增收近千元。

一项项产业旺起来,一个个集体壮起来,一户户农民富起来,一幕幕振兴共富的场景正在阳城各个试点上演。

以学习践行“千万工程”经验为引领,当前,阳城县积极探索以支部领办合作社为载体的集体经济发展新模式,全面总结试点成效,进一步健全完善模式机制,以点带面深化拓展,因地制宜全域推广,奋力打开乡村振兴、全域共富新局面。(王天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