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15日是全国第31个防治碘缺乏病日,今年的主题是“食盐加碘防疾病,平衡营养健康行”。

碘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在人体中的含量仅有20~50毫克(平均30毫克)。尽管碘在人体内含量极低,却是身体各系统,特别是神经系统发育不可缺少的元素。

碘是人体合成甲状腺激素的重要原料。甲状腺激素参与身体的新陈代谢,维持所有器官的正常功能。在碘摄入停止的情况下,体内储备的碘仅够维持2~3个月。人体的碘完全依赖自然环境供应,一旦缺乏,就会造成身体甲状腺激素合成不足,导致甲状腺功能减退,人容易疲劳、精神不集中、工作效率下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哪些人易受碘缺乏的影响

孕妇、哺乳妇女、0~3岁婴幼儿、学龄前及学龄儿童,是最容易受碘缺乏影响的人群。

孕妇、哺乳妇女孕妇对碘的需要量远高于普通女性。孕妇摄入碘,除了满足自身生理需要,还要把碘供给胎儿,确保满足胎儿生长发育的需要。自然环境碘缺乏、孕妇妊娠反应、忌盐等,都会导致孕妇碘摄入不足。随着胎儿长大,孕妇对碘的需要量会增加。一旦孕妇摄入碘不足,就会导致胎儿缺碘,造成脑发育障碍,孩子出生后,轻者可能成为地方性亚临床克汀病患者,重者会成为地方性克汀病患者。

哺乳妇女摄入的碘要同时供给自己和婴幼儿,因此,哺乳妇女也是缺碘的敏感人群。

婴幼儿婴幼儿正处于脑发育的第二个关键时期,同胎儿一样对碘缺乏极为敏感。胎儿期严重碘缺乏若延续到婴儿期,就会发展为典型的克汀病患者。如果婴幼儿碘缺乏程度较轻,就可能成为亚临床克汀病患者或仅有轻度智力低下,表现为对周围的人和事物反应迟钝、运动能力低下、智力和生长发育落后。婴幼儿的碘供应主要来自母乳。

儿童和青少年儿童和青少年处于生长发育期,碘的需要量明显增加,对碘缺乏比较敏感,碘缺乏会对生长发育,包括智力发育和体格发育造成损害。碘缺乏地区的儿童智力发育达不到应有的水平。生长发育期的儿童缺乏碘,会导致体格发育落后或迟滞,出现身材矮小、骨骼肌发育不良或迟滞、骨骺发育不良或闭合延迟、性发育落后或延迟,以及学习能力下降等。儿童和青少年碘缺乏的突出表现是甲状腺肿大。甲状腺容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在青春期由于碘需求的增加,容易出现生理性甲状腺肿大。补碘后经过一段时间,肿大的甲状腺可以恢复正常。

食用碘盐可以预防碘缺乏病吗

预防碘缺乏病的根本措施就是补碘。我国大部分地区外环境(水、土壤等)缺碘,尤其山区、丘陵地区、河谷地带、荒漠化地区和河流冲刷地区,缺碘较为严重。

人体对碘的储存能力有限,因此补碘应遵循长期、微量、日常和方便的原则。人每天都离不开食盐,通过食用加碘盐补碘符合上述原则。实践证明,食盐加碘具有安全、有效、简单易行、价廉、能够长期坚持的优势,是补碘的最佳途径。

爱吃海产品者还用吃碘盐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很多人认为平时爱吃海带、紫菜,就不用吃碘盐了,其实不然。

每100克干海带的含碘量是36240微克,每100克干紫菜的含碘量是4323微克,每100克鲜海带的含碘量是2950微克。因此,干海带和鲜海带的含碘量相差很大。此外,海带的不同部位碘的含量也不同,叶部外缘含碘较多,是叶中部的2倍左右。有机碘的含量在海带靠近根部的位置较高,但总体来说,有机碘在海带中只占到11%左右,即海带里绝大部分是无机碘,只有一小部分是有机碘。不同地区、不同海域、不同品种的海产品,含碘量也存在差异。

除了海带、紫菜等海藻类产品,鱼、禽、肉、蛋类制品,腌制类和动物性食品,以及本身就是富碘食品的海苔类食品等,含碘量都比较高。根据相关调查研究,预包装食品中总体碘盐的使用率约为81.70%。发酵类食品的碘盐使用率为87.50%,腌制类食品的碘盐使用率为88.89%,其他类为88.24%。

此外,调味品的含碘量也是不同的,部分调味品的含碘量比较高,另一些则比较低,与其中是否含碘盐有关。因此,即便经常进食海产品,也不一定能保证碘的摄入量。

减盐与补碘之间的关系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建议,成年人每天盐的摄入量不超过5克。按照我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用盐碘含量》(GB 26878-2011),如果食用盐中碘含量为25毫克/千克,烹调损失率按世卫组织推荐的20%计算,每天从加碘食盐中可摄入100微克碘。我国绝大部分地区为碘缺乏地区,一般人群每天从饮水中获得的碘量约为10微克,每天从食物中摄入的碘量为25~50微克,那么一般人群每天摄入的总碘量可达到135~160微克。因此,即使在减盐的条件下,食用加碘食盐的儿童和成年人每日碘摄入量仍能达到碘推荐摄入量,而妊娠妇女和哺乳妇女存在缺碘的风险。

总而言之,建议孕妇和哺乳妇女在减盐的同时,选用碘含量较高的加碘食盐,并鼓励摄入含碘丰富的食物,如海产品、蛋、奶等。

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地方病控制中心碘缺乏病防治研究所 刘鹏

整理:健康报特约记者 衣晓峰

编辑:刘洋 管仲瑶

校对:马杨

审核:秦明睿 徐秉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本文经「原本」原创认证,作者健康报社有限公司,访问yuanben.io查询【4G5ELDSS】获取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