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年代初期,改革开放才起步,新鲜事物随着改革的脚步,纷纷涌入老百姓的生活里,新的东西与比较陈旧的思维碰撞,显得有点不伦不类,却又那么真实和可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82年,湖南邵阳,年近八旬的老两口买回来全县第一台电视机,有生之年还能见到如此高档的电器,两个老人和围观的小孩子一样,激动、高兴都反映在灿烂的笑容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82年,北京某小胡同里开了第一家美发屋,这是赶新潮的青年人才懂得的新生事物,几个习惯了在街边地摊理头的老同志,好奇的在门口望来望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81年,广东深圳特区正在建设中,一个农民赶着几头耕牛缓慢的徜徉其中,颇为悠闲自在,要知道,这可是以后的市中心地段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82年,浙江杭州结队上香的妇女。解除了“不搞封建迷信”的禁锢,大妈大婶们可以光明正大、理直气壮的去自己喜欢的“佛爷”面前顶礼膜拜了,心里别提有多痛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83年,北京中南海对大众彻底开放了。一直对中国人来说高高在上、神秘莫测的这座宫殿,完完全全的揭开了面纱,老百姓可以任意的出入参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83年,北京国营商店的员工在分配奖金。从“计划经济”逐步走向“市场经济”,多劳多得的奖励方法,说明一点,只要你勤快,努力干出成绩,奖金肯定不会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83年,广东梅县民航机场启用的日子,大家结伴来看飞机。没见过真实飞机的他们,今天可以一睹这个庞然大物呈现在眼前到底是一个什么样子,心里那份期待的兴奋,怎能不强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83年,湖北松滋街头,人们围观法院张贴在墙头的关于“从重从快打击犯罪”而被判死刑的布告。改革开放几年,经济繁荣的同时,滋生出来某些违法犯罪的事件,打击力度也随之增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83年,浙江温州街头,学骑自行车的邮递员。当时的中国号称“自行车大国”,自行车是最时髦的交通工具,学骑自行车和现在的考驾照一样普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85年,北京火车站地板上,自娱自乐的农民工。农民“外出打工”蔚然成风,农闲之余,各地的农民搭伙走向一些大中城市,做苦力赚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83年,河南洛阳街头,老师带领学生们纠正商家招牌上的错别字。普及文化,对当时文化水平不太高的中国是势在必行,不容忽视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86年,北京天安门广场上,交通警察与几个女时装模特同框。庄重和洒脱两种截然不同的风格,同处在一个画面里,觉得也不太有冲突,反倒很有相得益彰的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