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在体检的人群中,越来越多人被检查出血糖异常,糖尿病也逐渐引起了人们的重视。不过有一些人空腹血糖高于正常值,但还没有达到糖尿病的确诊标准,这种情况要怎么处理呢?吃药跟不吃药有什么区别?王药师先给大家介绍两个典型病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病例一:赵先生,43岁,在单位组织的体检中查出来空腹血糖6.9mmol/L,医生告知他血糖偏高,空腹血糖调节受损,属于糖尿病前期,如果不及时加以干预,很可能发展为糖尿病。赵先生对此非常重视,他开始按照医生的建议,控制饮食,戒掉一切含糖量高的食物,戒烟戒酒,增加运动量,减轻体重。最初血糖下降的很快,达到了6.3mmol/L,但一段时间后赵先生由于工作需要出差了一趟,这期间免不了要外出就餐,也经常开会到深夜,回家后再测血糖,果然又升高到了6.8mmol/L。

这时医生建议他采用药物干预,以免因生活方式改变造成血糖频繁波动,使胰岛细胞对高血糖产生记忆效应,增加胰岛细胞受损的机会。

赵先生在医生的建议下开始服用降糖药,强化血糖控制,这期间他也尽量保持饮食健康。半年后,他的血糖已经能稳定在5.7mmol/L左右,且胰岛细胞分泌功能恢复接近正常水平,加上赵先生的生活习惯一直很健康,他在医生的帮助下停用了药物,一年过去了,血糖也一直保持的不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病例二:彭先生,47岁,也是在例行体检时查出血糖偏高,空腹血糖也刚好是6.9mmol/L。不过彭先生身材肥胖,平时应酬比较多,在被告知血糖异常后,彭先生也没放在心上,他认为人生在世就是要活得开心,血糖高一些没什么。就这样,一年后彭先生再体检时,空腹血糖已经高达10.7mmol/L,需要注射胰岛素来控制血糖。彭先生这才追悔莫及,早知道现在每天都需要注射胰岛素,当初就应该听从医生的建议,把血糖降到正常范围内。

什么是糖尿病前期,需要治疗吗?

前期糖尿病,就是指血糖高于正常标准,但是又没有达到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它是介于糖尿病和正常血糖之间的一种状态,被认为是糖尿病的必经阶段,是糖尿病的预警信号,前文提到的赵先生和彭先生就是典型的例子。很多前期糖尿病病人会在3~5年内发展成为2型糖尿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糖尿病前期的判断标准是空腹血糖6.1~6.9mmol/L,即空腹血糖受损,餐后两小时血糖7.8~11.0mmol/L。如果超过了这个范围,就可以确诊为糖尿病。

另外,糖化血红蛋白也是很重要的一项参考值,如果大于5.7%,就应该成为中老年人糖尿病前期的临界点。一旦达到这一数值,就应积极行动,预防胰岛功能进一步恶化。

如果被诊断为前期糖尿病,该怎么办呢?

糖尿病前期病人可以通过改变生活方式,有效降低发展成2型糖尿病的风险。具体内容包括:

1. 增加体力活动。每天至少坚持30-60分钟体力活动,如走路。

2. 降低5%~10%的体重。争取让身体质量指数达到正常标准。

3. 改变饮食结构。少吃脂肪和高热量食物。

4. 每年至少看糖尿病专科一次,做一次系统的糖尿病检查。

5. 戒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据报道,58%的前期糖尿病病人通过改变生活方式,如增加体力活动、降低体重、控制饮食,血糖完全可以恢复正常。但是,在这里也要强调,完全做到这些且长期坚持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很多患者做不到,这是正常的。当不能长期坚持这种生活习惯时,不要排斥药物,及时用药可以稳定血糖,消除高血糖记忆效应,减轻胰岛素抵抗,保护胰岛功能,在这个基础上配合一定的饮食控制,是有可能使胰岛分泌功能恢复到接近正常水平,不必再服用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