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996年的一个冬日,正在山西视察部队的原中央军委副主席张万年,得知有一名战士上了五台山当和尚。

他十分不解,冒着风雪上山询问:

“你怎么当和尚了?是谁把你逼得离开了部队吗?”

小战士略作沉默,随后的回答让张万年十分气愤,那么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这位体恤士兵的将军,又有着怎样的传奇故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 、用兵如神,建功立业

1928年,张万年出生于山东黄县,他出身贫苦,少年时就饱受磨砺。

曾经目睹底层人民的艰辛生活和侵华日军的残暴行径,于是立志报国,早早入党参军。

抗战期间,张万年参加了大小数十次战斗,经过了血与火的考验。

解放战争时期,他更是多次立下大功,为了革命的胜利,他不惜舍身——

在解放鞍山的战斗中,他迎着敌人的炮火冲锋,硬生生带人凿穿了敌人的防线,结果自己身负重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秋季攻势的营盘战斗中,他奉命带领突击排给主力部队“开路”,多次负伤,却坚持轻伤不下火线;

冬季攻势里,他两个脚后跟都严重冻伤,依旧顶在一线;

塔山阻击战中,为了保护通信线路,他带领部队和敌人打了六天六夜,衣服和战地都被鲜血染红,可他同样半步未退……

正是凭借这股顽强精神,张万年才会成为我军的模范,让战友崇拜学习,让敌人闻风丧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49年他还作为功臣代表,接受了毛主席的检阅。

新中国成立后,国内整体形势趋于稳定,但是张万年的战斗依旧没有画上句点。

1952年国民党残部偷袭并占领了南澎岛,张万年率领作战部队,歼灭了攻岛军,大大巩固了粤东地区的海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53年国民党残部再度企图谋夺东山岛,张万年奉命率军反击。

这场战斗打得比较艰难,因为指挥部和增援部队通信不畅。

不过张万年不惧怕,他在东山岛“三进三出”,替指挥部摸清楚了现场情况,又传达了指挥部命令。

凭借着从战争年代保留下来的“悍不畏死的战斗作风”,张万年一路成长起来,硬生生扛住了国民党残部频繁的军事骚扰。

除了在战争年代表现卓越,张万年在和平年代取得的练兵成绩同样值得称赞,他学习、总结出了“夜训九字诀”,大大提高了部队训练效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61年,张万年还只是个副团长。

可是1988年第二次授衔的时候他却被授予了中将衔,1993年又被改为上将衔,由此可见党、军队和国家对他的认可。

张万年不仅作战英勇、擅长带兵,而且具有坚定共产主义信念和坚强党性原则。

所以才格外令战士们信服,打起仗来指挥部队如臂如指,用兵如神,建功颇多。

当然,张万年能够取得这般成就,和他的另一个特质也有很大关系,那就是体恤、爱护战士,“爱兵如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 、爱兵如子,上下一心

张万年经常说这么一句话:

“什么时候带兵,也离不开一个爱字,离不开一个情字,干部骨干们对普通战士要有父母之爱和兄长之情!”

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以前行军打仗的时候,他总是主动帮战友们背包扛枪,一坐下来他就主动招呼大家挑泡烫脚,就连吃饭的时候他都牢记这点。

每到开饭时,张万年总是会让战士们先吃,并嘱咐炊事班把站岗战士的饭留好,最后他才会端起碗吃饭,这种作风和态度也贯穿了他整个军旅生涯。

晚上睡觉时,张万年经常会起夜,然后去战士们的住处看看。

看他们有没有盖好被子,睡得香不香,甚至还会亲自去给个别战士做心理疏导工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比如说他还是副团长的时候,某次夜里去九连巡看,结果发现有个叫李仲元的战士偷偷抹眼泪,于是张万年走上前说道:

“小李,这是怎么了?”

李仲元赶忙抹去眼泪,站了起来,看到张万年对自己如此关切,他最终还是透露了实情。

原来,李仲元参军的时候,怕父母担忧、不同意,是瞒着家里跑来的。

这次他想请假回家里看看,但是由于部队正在训练,请假条没能够批下来。

李仲元挂念父母,又不能违背部队纪律,心中彷徨,这才泪落不止。

得知事情始末,张万年先是细心安慰了一番李仲元,然后亲自教他给家里写信,最终巧妙解决了这个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除此之外,能够体现出张万年知兵爱兵的故事还有很多,最典型的莫过于他关心爱护那些有缺点甚至有错误的战士。

比如,张万年在丹东临时医院住院的时候,得知有个叫孙德明的战士脱离了部队。

于是亲自找上门,给他做思想工作,后来成功地让他回到了革命队伍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再比如,在张万年担任师长期间,他麾下炮兵科副科长陈国祥组织实弹射击时,意外发生了事故。

张万年十分心痛,按照规矩撤了陈国祥的职。

不过,张万年也曾私下里把陈国祥叫到跟前,鼓励他放下思想包袱,好好工作。

陈国祥听取了张万年的建议,在接下来的一年中表现得十分积极出色。

张万年反复思索,最终向师党委提出建议,恢复陈国祥的副科长职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俗话说,“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

一个将军能不能带兵,他带出了怎样的兵,这些都是很容易观察的,毫无疑问,在这方面张万年就做得非常出色。

就连邓小平都非常看好他,甚至当面称赞他道:

“是个能带兵的人!”

张万年不仅自己干得好,还把自己的经验教训总结出来在部队里推广,成为了我军在新时期带兵的“一大重要法宝”

当然,1996年顶着风雪跑上五台山询问士兵情况,同样也是他知兵爱兵的表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 、顶着风雪上五台山

彼时,张万年正按照计划在山西部队中视察,结果得知了一个令他震惊的消息——

有一名战士居然离开了原部队,跑到五台山上当和尚去了!

这令张万年十分不解,如果这名战士真是佛教信徒,当初也不会跑来参军,既然决心要当保家卫国的战士,后来不该有如此激烈的转变。

满腔疑惑难解,张万年决定亲自去五台山上问问,然而随行人员却劝他别去了。

因为当时五台山正刮着罕见的暴风雪,一路上风雪刺骨,地面又滑,实在难走。

考虑到张万年已经年近七旬,身上又有着战争年代留下的旧伤,这样的一段路对他来说,是一个不小的考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过,挂念士兵的张万年最终还是顶着风雪来到了古刹门前,敲开门见到了那名小战士,或者说是“小和尚”

甫一见面张万年就亲切的问道:

“你怎么想到来山上当和尚了?是有什么隐情吗?你可以告诉我。”

这名小战士也姓张,得知张万年的来意后,他颇有些委屈的讲清了事情的缘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原来,小张是部队里的炊事员,平时不仅给部队里做饭,也会给在部队工作的地方人员做一些。

考虑到这些地方工作人员,吃部队的饭可能会有些不习惯,小张在做饭的时候就拿了一些猪油,想着给饭菜加些“油水”,没想到连长却生气了。

连长同他说,私自拿油破坏了部队纪律。

可小张觉得自己很委屈,因为他不是为自己拿的,而是拿去给地方工作人员做饭吃,这也没有违反部队规定。

连长和小张,都觉得自己有道理,在这件事上就争了两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没想到连长被愤怒冲昏头脑,居然随手捡起一块木头朝小张砸去,直接砸破了他的头。

虽然后来营长及时出现,制止了他们的冲突,还亲自把小张送去了医院,对这件事情做了简单的处理。

但是小张却并不满意,他的家属更是要求做伤残评定。

最终,小张没有得到满意答复,于是离开部队,跑到五台山上当了和尚。

听完小张的讲述,张万年的心情十分复杂,甚至有些生气,因为他觉得原部队在处理这个问题时,没有充分考虑到战士的情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张万年当即安慰了小张一番,并指示成立一支调查队对这件事深入调查,如果小张所说属实,那一定会给他一个交代。

调查队多方询问,最终得出结论:小张的陈述基本属实

这下子问题就简单了,张万年将军直接撤销了对小张的处分,进行了一定补偿。

至于小张原来所在的部队,则受到了批评教育,相关人员也受到了应有的惩罚。

于张万年而言,其实这只是基层部队里发生的一件小事。

但他却报以高度重视,甚至不惜顶着风雪爬上五台山,就为了早点问清事情的缘由。

这一行为的背后,是张万年对普通战士的关心爱护,也是他对自己的严格要求。

有这样的将军在,我军自然能打胜仗,能保持优良作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四 、将军离世,品质传承

除了爱兵如子外,在张万年的身上还有许多优秀品质。

比如说,张万年善于思考、勤政敬业。

在军里当参谋期间,他是出了名的“头脑活络,底子扎实”,就连彭德怀元帅都称赞他:

“脑子就像个活地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95年指挥军事演习时,为了能随时了解部队动向,处理相关事宜,张万年通宵达旦,一工作就是一整夜。

旁人劝他休息,他摇摇头说道:

“特事特办,急事急办,关键时候不能有丝毫拖延,任何问题都不能过夜!”

再比如,张万年作风俭朴、生活清廉。

别看张万年对待战士们很亲切,就像是父母和兄长一般,可父母和兄长也会有“严厉的一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张万年严禁部队里搞跑官要官、拉帮结派那一套,更对以权谋私行为深恶痛绝。

平时工作里,一切要按规定办,可以“以情治军”,但要建立在纪律的基础上。

日常生活里,张万年要求自己和家人勤俭节约、艰苦朴素,尽量为国家省钱。

“公车私用”这种事情是绝不被允许的,干部家属不能占半点国家的便宜。

不仅不能占便宜,还要面临更严格的要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就拿张万年的三女儿张榕来说,她下乡当知青的时候,多次提出要参军,张万年始终没有答应。

其中有一年,师里有三个女兵名额,而符合条件的,包括张榕在内有四个人。

最终张万年亲自把女儿的名字划掉了,哪怕她的综合条件在四个人里排第一。

“以德立身,无私奉献,不能搞特殊,更不能给党的事业抹黑!”

张万年一直是如此教育子女们的,孩子们也在父亲的言传身教中学到了这些,实际上,这些优秀的品质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15年,张万年因病在北京去世,享年87岁。

回顾张万年的一生,有辉煌也有感慨。

他一生中为数不多的落泪,几乎都是为战士们流的,这点尤令人感慨。

或许也只有这样的将军,才会冒雪登上五台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参考资料

《张万年同志生平》 人民网

《戎马一生功勋卓著,德高品重风范长存》 人民网

《铁血铸忠诚,丹心照南疆》 解放军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