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最难得的是什么?诵读古文我们时常发现古代文人最难得的就是知音。知音不是简单地站在你背后支持你的人,而是能够触摸到你的灵魂并与之形成共鸣的人。这种人多吗?说实话并不多,要不伯牙也不会在子期去世以后绝弦,从此再不弹奏音乐,只因知音难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本期我们介绍的这首诗,是唐代大诗人韦应物写给友人的一首诗。在诗中韦应物与友人闲话家常,将自己在田园生活和忠于职守间进退两难的心思告诉对方。其中既有诗人渴望被友人理解的心理需求,也有诗人炽热心肠,下面就来和笔者一起走进这首诗。

《寄李儋元锡》-(唐-韦应物)

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又一年。

世事茫茫难自料,春愁黯黯独成眠。

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

闻道欲来相问讯,西楼望月几回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诗首联表达了诗人对于时间飞逝的感叹,去年花开之际和友人分别,转眼间又是一年花开,而几个人还是相隔天涯,既有对往事的回忆又有对此时的慨叹,其中也是暗藏诗人对于友人的想念和自己境况的感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颔联则是诗人对于近况的自述,世事难料,前途未卜,对于未来一片茫然,这样的情形自然而然引起诗人的伤春之情,思虑到难以成眠。这两句写提哀怨,看似是闺中妇人相思之语,清代文人纪晓岚对此抱以讥讽之态,认为这两联“殊为疵累”,有些多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颈联,也就是第三联表达出诗人矛盾、进退两难的心理活动,身患多病,只想归隐田园不理会世事的喧嚣,但是看着百姓流离又觉得自己愧对俸禄。本来诗人自己的情况就不好,但是却放不下忧民的热肠,做不到一走了之,或许这就是读书人的担当和责任感,令人佩服不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尾联则是表达出诗人希望和友人促膝长谈的愿望,早听说你要来的消息,让我时常在西楼眺望只盼你来,其实这又何尝不是诗人心中压抑的表现,心中有太多话不吐不快,只盼有人早日前来为自己分忧,安慰安慰自己。

这首诗前四句其实并没有多惊艳,但是单单第三联却是让人对韦应物肃然起敬,就连范仲淹都赞扬这是“仁者之言”。而全诗也因为对仗工整、感情真挚,成为七律名篇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