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提到荣毅仁,大家肯定不陌生。

他出身望族,有着满腔的爱国热忱,被人们尊称为“红色资本家”,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1973年,荣毅仁有意同一位澳门富豪结亲,不过还有些顾虑。

直到叶剑英通过廖承志询问了周总理的意见,荣毅仁才放下心来,这是怎么回事呢?

荣毅仁和那位澳门富豪有着怎样的故事?周总理等人又有着怎样的看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 、荣毅仁:红色资本家

1916年,荣毅仁出生于江苏无锡,这是一个从各方面都难以挑剔的人物:

论出身,荣家是无锡望族,在工商业方面卓有成就。

虽然在太平天国运动中,他的家族受到了一定影响,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声望和底蕴还在。

论才能,他是上海圣约翰大学的高材生。

毕业之后就进入家族企业,逐步开始接手父亲的工作,涉及金融、纺织等多个领域,荣毅仁都做得很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论品行,1949年上海解放前夕许多资本家都跑到了国外,荣氏家族也在外迁。

但荣毅仁却坚定地留了下来,他要代表家族参与到新中国的建设里!

实际上,荣毅仁的确做出了不容忽视的贡献。

在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时候,是他带头响应国家号召,拿出家族企业与国家合营,所以人们才会亲切地叫他“红色资本家”

马克思在一百多年前就说过,资本的每个毛孔都透着鲜血和肮脏的东西,也正因如此,大家提到资本的时候会本能厌恶。

可荣毅仁这个称呼不同——它带着认可与温情,是“资本”中的一股清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主席等人也从来不吝于谈论这个词,在1950年接见荣毅仁的时候,甫一见面毛主席就哈哈大笑道:

“荣先生,你可是大资本家呀!”

众人听了这句话都忍俊不禁,周总理更是打趣道他是资本家里的少壮派,现场的气氛欢快活跃,大家聚在一块就像是一家人一样。

这次与毛主席的见面,给了荣毅仁很大启发。

早年间他说过愿意举一只手赞成共产党,可是经过切实经历和体会,他很快便将两只手都举起来了。

毛主席也十分重视他,1956年去上海访问的时候特意视察了他的工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主席去上海视察过不下几十次,可只去过这一家公私合营工厂。

不只是毛主席,周总理、邓小平也十分看好荣毅仁。

在荣毅仁处于低谷的时候,周总理亲自见了他,给予了荣毅仁温暖,也给予了他信心与勇气。

邓小平曾经推荐过荣毅仁担任纺织工业部副部长,后来改革开放的时候,荣毅仁也是邓小平亲口点的“将”

后来荣家人回国相聚时,邓小平亲自到场了,而且还给予了他们很高评价,说荣毅仁、荣家人为民族工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荣毅仁无疑是一位风云人物,对于他这种卓越的企业家来说,金钱不过是数字罢了。

那他为何会把女儿嫁入澳门富豪家呢?对方有着怎样的身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 、马万祺:澳门工商界领袖

说是“澳门富豪”,其实不够准确。

因为荣毅仁的“亲家”马万祺在澳门地区有着非常大的影响力,用“澳门工商界领袖”来形容或许更加恰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19年,马万祺出生于广东南岸村。

由于母亲患有乳疮,无法母乳喂养,马万祺的肠胃又不太适应米糊、稀粥,所以他小时候身体一直比较瘦弱。

不过马万祺的头脑很聪明,他很小的时候就学会了珠算和算术,中文基础又比较扎实。

原本是准备考大学,为振兴中华发挥更大作用的,可惜在马万祺15岁那年,他的父亲因病去世了。

他只能去广州公民学校学习专业知识,从而尽快接手父亲留下的马合成堂的财产物业管理工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36年底,马万祺正式步入商场。

由于日军来袭、广州沦陷,他只能去香港定居,结果刚刚做起来一些生意,日军又在1941年末侵入了香港地区。

没办法,马万祺又移居澳门,从头开始建立了恒丰裕行、大丰银号等公司,靠着之前的积蓄和经验,很快就把生意做了起来。

可生意做得越大马万祺就越是苦恼,因为当时澳门还没有回归祖国怀抱,国人在那片土地上受着桎梏,他们最大的愿望就是将葡萄牙人尽快赶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99年,当解放军踏上澳门土地时,大家的心愿终于达成了。

只不过很多人不知晓,这里面还有一则关于“驻军”的小故事——

在中国政府与葡萄牙政府谈判的过程中,葡萄牙政府表示,即使澳门回归中方也不能在当地驻军,因为过去葡萄牙就没有这么做。

马万祺得知这一消息后,立刻联系了新华社澳门分社的人,他郑重表示:

“请务必向中央反映,我们坚决要求在澳门驻军!”

消息传达后,马万祺十分忧虑,不知道自己的建议能否有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过没过多久,他就收到了中央通过新华社澳门分社转告他的消息:

“一定在澳门驻军,请放心。”

在后续谈判中,我国政府在驻军问题上寸步不让,葡萄牙政府最终妥协。

这令马万祺感到无比喜悦,也让他坚定了为国家建设献言献策的决心。

马万祺时常作为港澳同胞代表出席会议,可以说是大陆和两地纽带之一。

他长期为团结两地民众而奔波,得到了叶剑英、邓小平等人的高度认可。

这也是为什么后来他和荣毅仁想结为“亲家”的时候,叶剑英让廖承志去询问周总理,甚至可以说两家能够结亲,主要就是叶剑英帮忙促成的。

那么叶剑英到底做了哪些事情?两家又是如何走到一起的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 、荣马两家“结亲”

早年,马万祺的两个儿子马有建、马有恒来内地学习。

考虑到他们年纪小,身份比较特殊,叶剑英便喊他们两个到自己家里去住,对他们颇为照顾。

马万祺对叶剑英十分感激,特意登门拜谢,而叶剑英也对他比较热情,出门来迎接他。

在交谈的过程中,嘱咐他一定要做好香港和澳门的团结工作。

一来二去,双方就比较熟悉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时间来到1973年,马万祺的二儿子马有恒都29岁了,还一点都没有恋爱的打算,这让马万祺夫妇十分着急。

于是他们请叶剑英和其他在北京的父辈老同志帮忙看顾一下。

柯麟和叶剑英都记住了这件事情,一番讨论过后,他们认为荣毅仁家的小女儿荣智婉和马万祺颇为般配,可以试试让他们认识相处一下。

于是,柯麟让儿子柯小麟去问问荣智婉的意见,而另一边叶剑英也是比较欣赏荣毅仁的,所以有意帮忙促成这段婚姻。

荣毅仁知道这件事后,高兴的同时还有些担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高兴的是他听说过马万祺的二儿子人品很好,而且有事业心,的确是良配。

至于担心,主要是因为当时澳门还没有回归,海外通婚这件事不算多见,要是两人真成了,女儿出入境恐怕会有些不便。

柯小麟知道父辈们的意见,于是对荣毅仁劝说道:

“荣伯伯,这些问题都不算什么,您本来就有不少的海外亲属,不也没什么吗?而且智婉出境的事,我觉得廖公、叶帅甚至周总理都会帮忙的!”

听到这里,荣毅仁点了点头,同意让两个孩子先见一面,而宋智婉和马有恒都对彼此很满意。

于是关系进展得比较快,马万祺还亲自跑来了北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抵达北京后,马万祺首先去拜访了叶剑英,刚见面叶剑英就打趣道:

“看来马先生该在北京摆喜酒了,两个孩子真是天生一对!”

马万祺也很高兴,不过对于这桩婚事到底能不能行,他也有些担心。

叶剑英对他表示支持后,为求万全,又让廖承志去询问了一下周总理的意见。

结果不出所料,周总理看到报告后也很高兴,认为这两家能结为亲家也是一桩美事。

这下子荣、马两家人心里有了底,很快就开始筹备起了婚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马万祺和荣毅仁商量后决定,在北京办一个订婚仪式,邀请国内的亲友一起来见证一下。

然后再去澳门办结婚仪式,顺带宣扬一下两地的情谊。

订婚仪式在北京饭店举行,场面虽然简单却也不失隆重,,来自各地的200多名亲友都参加了,欢庆的气氛给在场众人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原先叶剑英虽然欣赏荣毅仁,不过双方的来往并不多,可是在荣马两家结亲后,荣毅仁与叶剑英交流也多了起来。

叶剑英本来就比较擅长团结党外人士,在与荣毅仁、马万祺交流的过程中,很好地执行了统一战线政策。

而在这点上格外出色的,还有周总理。

很多人说,周总理是执行党的统一战线政策的典范,其中有什么说法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四 、统一战线政策的执行

党的统一战线政策执行的过程中,讲究的就是一个“春风化雨”——

要用自己的真情实感来打动别人,诚挚地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

叶剑英和马万祺的交流就是个很好的例子,我们再来看看周总理和荣毅仁。

前文提到,毛主席、周总理1950年接见荣毅仁的时候,周总理说荣毅仁是“资本家中的少壮派”

后续吃饭的时候,周总理又诙谐地喊了他一句:

“少壮派!”

众人搞清楚缘由后哈哈大笑,而“少壮派”作为周总理给荣毅仁起的雅号,也就逐渐传开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哪怕是在半个世纪后回忆,荣毅仁脑海里的周总理还是那么可亲可敬,“鲜亮亮的”

与此同时荣毅仁在回忆中提到,周总理非常尊重党外人士,哪怕是在一些小细节上也不会疏忽。

比如说1961年,周总理带中国友好代表团参加缅甸联邦庆典。

当时除了政府代表团之外,还有八个方面的代表团,出行的人数非常多。

原本出行的事情是要周总领与各方面代表团分别谈的,但是因为周总理工作太多,这件事情只能交给其他人做。

不过周总理还是抽空找到了荣毅仁等人,就这件事情给他们做出了解释,还询问了他们一些出行意见。

看起来不太起眼的事情,周总理也会记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比如1963年周总理去上海视察,在某个座谈会上遇到了荣毅仁,荣毅仁邀请周总理有空去家中吃饭。

周总理当时笑着答应了,第二天就赴约了,去之前还专门让人打了电话,这让荣毅仁和夫人杨鉴清都十分感慨。

除了细节处处到位,周总理还在荣毅仁需要帮助的时候坚定帮助他,让他深切的感受到我党和同志们的温情。

荣毅仁虽在党外,却也明确表示:

“我坚决地跟着党革命到底,我跟党是跟定了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除了周总理,叶剑英也对荣毅仁颇为照顾。

叶剑英认为荣毅仁是有能力的,应该再出来多做点工作,于是和邓小平等人一同提名让他出任第五届政协全国委员会副主席。

随着工作上的接触越来越多,邓小平也越发认可荣毅仁的能力,这才会在1979年的座谈会上“点将”请他出山。

荣毅仁当时有两个选择,想轻松一些就去行政部门工作;

想拼一点就兴办一个企业,为祖国开放事业做一些实际性的工作,邓小平的期待是后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荣毅仁一番思索过后,同样选择了第二条道路。

虽然走起来不会太平坦,会遇到不少困难,但能让他更好地发挥才能,也是如此才有了中信公司。

从荣毅仁与马万祺结亲的故事里,相信大家能看到很多东西。

比如说这些爱国者的赤忱,比如说周总理等人的智慧,以及党外人士们对国家的奉献。

荣马两家结亲在当时看来或许确实有些“特殊”,但周总理等人的支持恰恰证明了他们的智慧,希望大家从中汲取经验,团结一致建设国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参考资料

《荣毅仁:没齿难忘周总理的治愈之恩》 人民网

《荣毅仁与中共领袖的真情交往》 人民网

《叶剑英对荣毅仁的信任和厚爱》 党史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