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去卯金刀,当涂未敢高。 争荣犹在弈,食马已同槽。——《曹操》

众所周知,曹操是三国时代的一位雄主,他挟天子而令诸侯,使得自己的地盘不断扩大。最终,经历了几十年的坎坷,曹操也终于走上了人生的巅峰。

只是,曹操虽强,但依然有很多人不服气,经常在背地里抹黑、辱骂他(汉贼)。对于此事,曹操虽然表面上不言语,但是毕竟众口铄金、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幕后他却心里还是“不得劲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无尽个日日夜夜中,曹操每每想到此事,都会在心中默读一遍蒙恬临死前所说的话,来开解自己心中的“委屈”。或许也是因为靠着这句话的支持吧,在“虽为汉相,实为汉贼”的一片谩骂声中,曹操继续着自己的霸业。

同时,他也没有“篡汉自立”,至死都没做。那么,蒙恬说的话到底是什么呢?为何对曹操有着这么大的影响力,今天咱们就来聊一聊这个故事。

大将蒙恬,护国有功

蒙恬的家族最初并不是秦国人,只不过秦国对外来的人才“不拒”,所以蒙恬的先祖才来到秦国,并在那里建功立业。及至蒙恬时期,蒙氏家族已经是秦始皇的得力手下了。

比如,秦始皇统一六国时,蒙恬被派遣攻打齐国,并且不费吹灰之力,和平消灭了齐国,而后被始皇帝提升为了内史。秦统一六国之后,北方的匈奴是一个巨大的威胁,此时嬴政又让蒙恬率领30万大军北击匈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首战即决战,一战定乾坤!蒙恬不仅打得匈奴北逃,还在北方建立了两个郡县,为秦朝的疆域立下了赫赫战功。总的来说,因蒙恬的战功,蒙氏家族位极人臣。

更甚至,始皇帝还将自己的大儿子扶苏,交给了蒙恬教育。可想而知,始皇帝是想让蒙恬辅佐扶苏,同时也给了蒙氏家族延续辉煌的机会。

如果按照正常的情况发展,蒙恬及其背后的家族定然会在历史上再增辉煌。可是,随着一件事情的发生,历史的车轮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此事就是沙丘政变。

蒙恬自尽前说的话

话说,始皇帝最后一次东巡死在了沙丘,当时赵高不想放下手中的权力,于是他便联合公子胡亥、丞相李斯对始皇帝秘不发丧,进而篡改遗照,扶持胡亥上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赵高是中车府令,李斯是丞相,胡亥是始皇帝最喜欢的儿子,所有的条件他们都符合。可是,想要取得最后的成功,他们还有一些威胁必须要除掉,那便是公子扶苏与大将军蒙恬。

在此情况下,赵高、李斯便伪造了一道圣旨,圣旨的意思就是赐死扶苏,并且蒙恬还要受到诛连。公子扶苏接到圣旨后直接自尽了,蒙恬却感觉圣旨有些不对劲,便没有按照圣旨的意思自杀。

后来,蒙恬的弟弟代替始皇帝祭祀回归,而他又与赵高有恩怨,最后他也被赵高陷害了。本着见到始皇帝的时候,问清楚其中的原因,可赵高、胡亥那里会给他这个机会,而且还以始皇帝之名发了一份虚假的诏书。

诏书中写道:“君之过多矣,而卿弟毅有大罪......”得知这个消息后,蒙恬的内心如刀绞一般,先是蒙毅被赵高等人杀害了,而后蒙恬也在无尽的痛苦中他选择了自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过,在临死之前,蒙恬却说了这样一句话:自吾先人,及至子孙,积功信於秦三世矣。今臣将兵三十馀万,身虽囚系,其势足以倍畔,然自知必死而守义者,不敢辱先人之教,以不忘先主也(中间略有省略)”

这句话的意思也很简单,蒙氏家族为秦国出生入死三代,我手里也有30万大军,如果想要造反早就反了。可是,我没有那么做,宁愿以死来证明我的清白,以及不玷污祖先的忠义之名。

从这句话所表达的意思来看,蒙恬以为是秦始皇想要杀他,辜负了蒙氏家族对秦朝的忠诚。其实,蒙恬哪里知道始皇帝早就死了,一切都是赵高、李斯的阴谋。

当时,说完了这句话后,蒙恬便自杀了,结束了悲壮的一生。值得一提的是,蒙恬虽然去世了,但是他的传奇却没有结束,尤其是临死前所说的那一句话,在百年有烨烨生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来自曹操的崇拜

随着时间的推移,历史来到了东汉末年,因为汉朝的腐朽统治,导致天禧四分五裂,黄巾起义、董卓篡权使得大汉朝名存实亡。在洛阳的废墟中,曹操将汉献帝救了出来,开始了他挟天子以令诸侯的生涯。

“说曹操,曹操到”,指的就是曹操拯救汉献帝的事情,从这点来看,早期曹操的名声还是比较好的。曹操的名声开始发生变化主要是在后来,尤其是建安十五年左右,急剧下滑。

那个时候,曹操刚刚经历了赤壁大败,所以紧急发布了招贤令,将天下的人才尽收在自己的麾下,想要稳定自己的统治,甚至统一全国。同时,他还想要自立为王,可汉朝之初早已经明确规定“异性不得王”。

在此情况下,社会中的很多人开始抨击曹操,说他“名为汉相,实为汉贼”、“欲废汉自立”。或许也感觉自己很冤枉吧,所以曹操在当时便写下了《述志令》,阐述自己经历的同时,也表达了自己的委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述志令》就清晰记载着蒙恬所说的一句话:“今臣将兵三十余万,其势足以背叛,然自知必死而守义者,不敢辱先人之教以忘先王也。”简单来说就是,我有兵、有权,想反早就反了。

在此段的末尾,曹操还写下了“孤每读此二人书,未尝不怆然流涕也......”的话,委屈之意跃然纸上。一代三国霸主,能够写出这样的文章,可见曹操对他人的评价多少有些“不得劲”。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曹操活着的时候也的确没有篡权,直到曹丕继位,他才被追封为魏武帝,写这样一个《述志令》也算是符合历史吧。#深度好文计划#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