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前言

随着近年来印度GDP增速加快,尤其是印度裔民主党人哈里斯当选美国副总统、苏纳克上任英国首相之后,“印度超越中国”近些年作为舆论话题越来越多地被印度媒体提及。

不过在军事、综合国力、经济结构、教育水平、基建能力以及货币地位等绝大多数具有世界排名意义问题上,印度还落后中国一大截。

但俗话说“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很多人都认为印度至少有四大方面已经超越了我们。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这四个方面又是指的什么?真的是这样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医疗领域

印度的医疗强势项目有很多,最为人关注的就是其全民免费医疗的社会保障制度。

很多人百思不得其解:印度拥有全球最多的人口,且他们的GDP并不高,为什么就能实现极少数国家才有的全民免费医疗?

原因很简单,印度全民医疗是1949年通过的第一部宪法中就明确规定的。

宪法要求所有印度人天生享有无需支付的医疗制度,包括各个环节的医生不得收取诊金。

这实际上是沿袭英国殖民时期教会医院的福利规则,当时教会医院免费为教徒提供医疗诊断,印度独立后将其照搬了过来。

而印度的“人口大膨胀”时代是发生在全民医疗确立之后,所以为了适应人口每一届政府都必须花费大量时间逐渐完善这一制度,也就构成了现在的全民免费医疗体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覆盖如此多人的医疗保障体系,是否混乱不堪?也不是的。

因为印度虽然贫困,但从医疗生公费培养、医院建造、设备购买到药物制造等每个环节都是政府拨款负责的,民众极度重视医疗保障制度。

如果哪个邦的政府如果在这件事上出问题,官员们会受到严苛的追责,所以很多医院虽然简陋,但管理并不混乱。

尤其是在药物领域,没有钱负担国外昂贵药物的印度还积攒了一套仿制药体系,他们的大部分仿制药竟然是能拿到国外正规授权的,药效也获得很多国家的认可并出口。

此外,印度政府明确规定公立医院不得以任何方式盈利,这同时也为患者得到有效的治疗提供基础,让“最贫困的人都看得起病”。

那么印度的免费医疗是“哪里都好”吗?当然并非如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为人口膨胀太快,公立免费医疗资金根本跟不上,印度政府只能不断缩减医疗水平和病床、设备数量,导致印度国内很多邦的医院甚至没有几台专业机器和医生。

所以近些年印度国内付费的私人医院也遍地开花,越来越多的人宁愿花点钱接受更好医疗条件,也不排队享受“免费医疗”,同时印度人也明白,花钱能享受到的医疗服务更好。

软件领域

很多人可能都听说过印度IT行业和软件外包行业很强,但并不知道具体强到什么地步。

有这么一组数据:NASSCOM统计在2019年全球软件和服务出口价值中,有55%的份额全都是印度一个国家占领的,印度软件开发区研制的软件已经占了全球总量的30%。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软件外包方面,印度已经拿下了全球65%的市场份额,国内几乎每个地区都有软件产业园。

印媒曾形容,即使没有接受过教育的印度人,都可以从事装配和一些简单的数控工作,他们是真正将“软件下乡”的国家。

从晶体管时代到现在硅晶芯片时代,只要有电脑的地方,都有印度人参与的影子。

印度软件强在他们“抓机会”的时间太早。

上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互联网还只是概念时期,印度政府就断定该行业大有可为,于是大力拨款和投资建立起一套高校体系和商业模式概念,从小学开始推广互联网的概念。

印度政府的“押宝”没有错,互联网兴起的90年代,印度国内的IT体系就已经普遍建立起来了。

而决定性的还是印度廉价的人力优势,他们从上世纪开始就接到了大批订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时发达国家的人力成本已经很贵了,越来越多的国家都将其外包到印度来做,因为印度是极少数劳动力成本又低、又“懂”IT的国家,这两个概念很难存在于某一个国家中。

自此后印度IT逐渐做大做强,实际上也是不难理解的。

所以政府的重视加上已经积累成型的教育体系、工业化生产线,使得印度IT行业取得了决定性的领先。

而印度政府也是“尽全力”要保住这一优势地位,每年仍然投入大量资金。

那么印度IT领域对比中国就强得无懈可击吗?当然也不是。

在以IT为基础的人工智能转型的时代,印度却因为资金紧张、科研项目和自主产权优势不足等一系列问题落下队伍,中国则在这一领域对印度完成全面超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决定性的2014年到2023年这10年时间里,中国耗费了超过印度几十倍的资金,奠定了在亚洲地区第一的地位。

印度国内AI水平在前几年发展缓慢,但莫迪近年来已经重视到了AI在未来的关键作用。

直到2024年3月印度政府才批准国家级“IndiaAI 使命”项目,旨在实现“让 AI 在印度扎根”和“让 AI 为印度服务”两大目标。

不过从现有的结果来看,他们似乎也很难赶得上中美等国家了,印度AI行业只能“认命”。

人口红利

俄罗斯维什涅夫斯基人口研究所曾出台一份报告,研究了当代全球人口增长和消亡变化。

其中得出的结论是:当前全球所有国家中,能最大程度吃到“人口红利”的两个国家分别是印度和印度尼西亚,印度在人口红利领域也已经超越了中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虽然人口多的国家在世界上有很多,但“红利”一词能并不大范围适用。

实际上诸如日韩等国家已经全面进入人口老龄化时代,中国也已经接近进入老龄化的门槛。

劳动力结构偏高创造价值会更低,老龄化人口过多会大幅度加重年轻人口和社会的抚养成本,这些都不能算在人口红利中。

我们国家当前的出生率已经明显下降,印度目前出生率还能保持稳定。

根据人口金字塔推算,我国在2020年还能保持以30岁至40岁的优质劳动力为主。

但因为出生率低所带来的“下层掏空”导致到了2030年,中国劳动力沉降已经到了以40岁至50为主的“大龄时代”,60岁以上的老年人所占的比重非常高。

而印度在2021年的人口金字塔呈现出“黑桃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虽然印度出生率也是有所降低,不过其国内主要劳动力结构是20至30岁,10至20岁的“潜在劳动力”占比还要高于20至30岁人群;

这意味着印度在未来30年时间里,将产生大量的青壮年人口,老年人带来的社会压力也较低。

相比于人口已经逼近3亿人的印尼来说,印度还有一个很大的“红利优势”,印度在“束缚女性劳动力”方面并不严重。

虽然在印度女性地位很低,针对印度女性的犯罪也高发,且她们能从事的行业更少,这是普遍存在的问题。

但印度的宗教并不要求女性捆绑家庭,也不限制女性从事各种基本雇工,相反很多邦鼓励和支持农村女性“进厂”。

印尼则因为宗教原因,女性劳动力比例比印度明显下降,所以在该领域,印度的劳动力创造价值能更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过印度人口红利相较于中国,也并非是全面领先的。

在现阶段来说,印度受教育率全方位落后中国一大步,例如他们的高等教育的入学率只有32%,这和中国的72%相差很大。

又是因为国家经济问题,大部分印度人接受的教育模式都比较低质量,政府并没有那么多钱修建学校和雇佣老师,所以从学校走出的劳动人口素质低下,掌握的职业技能很少。

再者来说,印度当前同年龄段劳动力创造的价值仅是中国的37%,是美国的16%左右,他们国内产业基础很低,即使有如此优质的人口结构也无法发挥作用。

这还很大程度上造成近年来印度人口移民流失,很多人到海外谋生甚至是以偷渡的方式去其他国家。

印度高等人才流失率在亚洲排行前列,使得政府不得不出台一系列补贴来挽留这些群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印度影视业

很多人听说过印度宝莱坞,也看过若干部印度电影、电视剧,但对于这个国家的影视业体量并不清楚。

实际上印度影视行业不仅在亚洲地区领先和传播广泛,印度宝莱坞电影工业还是全球最大的电影产业之一。

其影片在全球范围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为其国内创造了很大的价值财富,在全球其他国家获得过高额票房。

和前文提到的IT行业一样,印度电影起源很早。

在英国殖民统治时期的1903年,印度就已经上映了第一部电影《拉贾·哈尔沙》,是亚洲地区最早涉及影视行业的国家。

20世纪前50年全球各国因为战争环境很不稳定,印度国内相对安稳,给了影视业充足的发展空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宝莱坞电影工业从上世纪20年代就开始兴起,当时青年制片人开始尝试结合印度的传统艺术、音乐与舞蹈,创造出印度“民族化”的电影风格。

宝莱坞从默片逐步发展为彩色音响电影,步伐紧跟英美等国家,且创造的题材非常多元化,将电影顺利推到基层。

印度电影早期的繁荣为现在也做了很多铺垫,他们主打的“无国界化”产业链逐渐使用英语代替之前的印度语,这是将其推向国际市场的关键一步。

20世纪40年代至60年代,被称为印度宝莱坞电影工业的黄金时代,印度制片当时已经销往西方国家,一些经典影片如《沙克蒂》《母亲印度》等受评价非常高。

我国的现代商业电影起步要晚到上个世纪80年代了,从改革开放之后才逐渐有规模化的影视行业兴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同样,印度影视行业并非对于我国是“全面领先”的。

印度电视节目主持人就曾评价:中国电影保持“本土商业化”水平越来越高,虽然印度在海外票房偏低,但在很多影片在本土的收获足以抵得上印度电影在全球的票房了。

而印度人对自己的电影消费能力较低,每年也只有很少数能在印度国内大卖,所以导演们越来越倾向于拍“西方化”的影片。

再者而言,印度电影发展近百年,有一个枷锁始终没有冲破,他们拍摄的绝大多数影片都有明显且浓厚的印度族裔化风格,在国际上很难受到保守的不同族裔的认可。

而中国影视行业虽然发展时间短,但从2016年之后中国的电影和电视剧消费者开始迅速铺开到东南亚邻国,现在很多影视已经被周边国家“共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印度曾探讨过这一问题,认为中国大胆使用非华人演员、走泛亚化路线,在该领域确实水平很高。

结语

综合而言,中国和印度来比较,现阶段我们确实是在多个领域都超越印度的,但对于这一问题而言要有“健康”的看法。

印度和中国作为地缘相近的两个国家,我们需要充分了解对方国情,才能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跟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您如果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

参考资料:

《宝莱坞电影助力莫迪访华 印度向东方彰显软实力》环球网

《到这个时候,印度人终于说出了印度免费医疗的实话》环球网

《年增千万劳力 就业困境难解——印度人口是“红利”还是“炸弹”?》环球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