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15日是全国第31个“防治碘缺乏病日”,活动主题是“食盐加碘防疾病,平衡营养健康行”。

碘缺乏病曾在我国大部分地区流行,是影响群众身体健康和人口素质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国家疾控局近日发布的通知指出,通过推行普遍食盐加碘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我国碘缺乏病防治工作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2010年以来持续保持消除碘缺乏病状态。然而,我国碘缺乏病防治工作仍然面临诸多挑战,我国大部分地区为缺碘地区,如果没有持续的科学补碘措施,碘缺乏病可能会卷土重来。因此,需要长期坚持落实有效的防治措施,特别是提高思想认识,普及防治知识,指导公众科学补碘。

碘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主要原料,人体不能生成,需从外环境获取。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外环境(水、土壤等)都缺碘,生长在缺碘环境中的动植物含碘量也较低,导致以这些动植物为食的居民碘摄入量不够。

碘摄入不足可引起碘缺乏病。预防碘缺乏病的根本措施是补碘。人体对碘的储存能力有限,一旦停止补碘,人体内储存的碘最多能维持3个月。食盐加碘具有安全、有效、简单、易行、价廉、能够长期坚持食用的优势,成为补碘的最佳途径。

甲状腺癌发病率升高是不是碘摄入量多导致的?国家疾控局表示,目前没有直接证据表明食用碘盐或碘摄入量增加与甲状腺癌的发生相关。近年来,全球主要国家无论是否采取补碘措施,无论碘摄入量是增加、稳定或下降,甲状腺癌的发生率都在增加,并且主要以直径小于1.0厘米的微小癌增加为主。

国家疾控局介绍,相当一部分甲状腺微小癌具有惰性进展特点,恶性度低,预后良好。患者要听从临床医生要求,进行正确治疗或跟踪观察。此外,甲状腺微小癌在人群中患病率较高,隐匿性大且不易被发现。据很多发达国家的尸检报告,生前未被发现的甲状腺癌患病率高达5.6%~35.6%,其中微小癌占到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