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美国不断介入台海问题,致使台湾海峡的政治局势错综复杂。民进党当局倚美谋独,挟洋自重,不断向大陆挑衅。所以,有人提出应该取消对于台湾的惠台优待政策,一切照章办事,甚至在特殊的时间点上还可以困台、穷台,迫使台湾当局坐上谈判桌。近期,台湾岛内的两岸学者“雁默”在大陆的知名媒体上撰文抨击“穷台”政策,声称:“‘惠台’成效有限,不代表‘穷台’就有效。”可能因为是台湾人的缘故,作者还主动把两岸关系带入到了中蒙关系之中。他忽略了台湾岛只是中国的一个省,而中国与蒙古都为联合国成员的基本事实。这种立场很明显是值得玩味和警惕的,在当今的局势下只要能够斩断外部势力的黑手,任何手段都不妨一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困台”、“穷台”也应是备选项之一

历史上的“穷台”策略卓有成效

大陆在本世纪初迎来了难得的历史发展机遇期,而国民党主席连战也在2005年访问大陆,打破了两岸的僵局,彼此的关系也开始热络起来。大陆出于骨肉亲情,在马英九执掌台湾时期出台了大批的惠台政策。很多位于台湾南部,常年支持台独团体的台湾农渔民也因此得到了好处。但是因为民进党蔡英文和台独势力的蛊惑,台湾民众对于大陆的敌意不降反增。很多民进党的官员都在高喊“卖鱼不卖身”,更是把大陆的善意称之为“糖衣毒药”和“木马屠城”。蔡英文上台后,大陆依旧保持了惠台策略,可是却并没有换来台湾民众的理解与认同。与之相反,台湾和美国等境外势力的勾结越发严重,以美国佩洛西为首的政客屡屡窜访台湾岛,直接挑战了大陆的底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台湾渔业

2021年,台湾地区对大陆的贸易顺差就超过了1700亿美元。而台湾在2023年的军费和防务预算也创了历史新高,达到了5863亿元新台币。这样的数字背后就意味着台湾岛内新增的导弹、雷达、火炮、飞机,实际上很多都是由两岸贸易的利润来支付的。如今的台海局势越发紧张,而台湾依旧从美国购置大批军火。试想如果台湾岛内的经济没有如此宽裕,那么他们是否还有足够的钱从美国购买武器呢?对此,台湾学者雁默在文章中声称:

“台湾主要产业饿不死,逼急了,还能去赚欧元,美元,甚至透过其他管道间接赚人民币,很痛苦,但不会全无出路。”

如此看来,台湾的主要产业似乎根本就是刀枪不入的铁金刚,从大陆赚人民币仿佛还是给了我们天大的面子。那么为什么台湾半导体产业的龙头老大张忠谋非常反对在美国设置台积电的新厂,为什么不在欧洲、南美洲拓宽台湾的半导体产业版图。原因是显而易见的,那就是台湾的基础产业看似强大,实际上对于地缘和社会的依赖性很强,无法在海外遍地开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半导体产业

大陆长期以来秉持的都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这固然是最佳的统一模式。但是在历史上“困台”和“穷台”策略都曾经在台海付诸实施,还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公元1661年,清朝顺治皇帝驾崩,年幼的康熙皇帝继位。郑氏家族依旧盘踞在台湾岛,想要以此为据点抗衡清廷。从郑成功阵营投降清朝的太子太保、海澄公黄梧向康熙皇帝上书建议实行“迁界禁海”政策。内容是“自山东至广东沿海二十里居民强行内迁,断绝郑成功的经贸财源;毁沿海船只,寸板不许下水。”这项政策带给了沿海民众极大的不便,但是效果显著。1662-1664年,有四分之一的郑氏官兵渡过海峡,投降清朝。其中包括了3985名官员,4万余名官兵,六万余名后备兵源,6万余名眷属和九百多艘船舰。当福建总督姚启圣在福建修建“修来馆”主动招降明郑官兵之后,又有将近十万名官兵从台湾归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施琅

1683年,康熙皇帝派遣施琅征讨台湾,战场上摧枯拉朽,台湾岛内的军心民气早已散尽。台湾郑克塽投降清朝也是在明郑集团的上层精英反复衡量之后做出的选择,所以说“困台”、“穷台”战略在历史上的效果是已经被验证过的。事实上所谓的“穷台”,并不是要把台湾变成一穷二白的蛮荒之地,而是要让台湾民众感受到台湾与大陆作对的下场是他们无法承受的。清朝“困台”的同时也大开方便之门,和明郑集团的谈判直到出兵攻台的前几个月还在进行。清朝向明郑集团开出的条件也十分丰厚,甚至是允许台湾仿照朝鲜,称臣纳贡不削发。但是明郑集团的核心人物刘国轩、冯锡范等人仍不满足。谈判因而破裂,这就让台湾民众看到了台湾困局完全是因为高层的贪婪而造成的。这也是为什么一向骁勇的郑家军在1683年会变得不堪一击,让清军顺利拿下澎湖,逼迫郑氏投降。

为什么说“穷台”是个好主意

让我们把目光拉回到现代,两岸之间的经济来往早已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联系十分紧密。那些生活在台湾岛内,依靠两岸关系而生活的人自然是不希望看到大陆使用“穷台”策略。这是人之常情,我可以理解。但是在如今局势越发险峻的时刻,任何可以促进两岸统一的方案都不应该被主动放弃。比如“困台”策略,实际上在2022年8月佩洛西窜访台湾之后,大陆举行的围岛军演就可以视为是一种“困台”的策略。这项策略的效果很明显,直接让台湾岛内的民众感到了台海战争的临近,闻到了硝烟的气息。国民党顺势提出了“票投民进党,青年上战场”的口号,结果是大获全胜。在2022年11月的地方县市长选举中,国民党打得民进党灰头土脸,蔡英文长期以来操弄的“抗中保台”大旗正式破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票投民进党,青年上战场

“困台”策略让台湾民众真正意识到民进党口中的“大陆不会攻打台湾,即使攻打美国也会来救援”的话术纯属谎言。而如果民进党还想要釜底抽薪,玩火自焚,那么“穷台”的策略也不妨上演。台湾专家“雁默”还在文章中提到:

“‘穷台’是错误的想法,但‘穷台独’是正确的,这是用最小的成本,争取最大获益的政策。‘穷台独’的对象除了‘台独’本身,还包含支持“台独”的选民与金主。对‘台独’拉清单,停止让利最绿的农业县市,禁止‘台独’金主在大陆做生意,只要做得彻底,就能获取意外的成效。”

台海研究重在实事求是,很多台湾专家有意无意地掩盖了一些最重要的信息,从而推导出了似是而非的结论。看起来“穷台独”的策略是义正辞严,但是我们必须要看到无论我们的“穷台”策略如何制定,岛内的台独分子都不会受穷。台湾新党创始人郁慕明先生也曾经说过“穷台”不会穷到台独分子,所以建议大陆快刀斩乱麻。诚是如此,台独分子早已积累了足够的财富让他们安享富贵,他们的利益链多在美国等地,大陆鞭长莫及。大陆已经确认的十名台独顽固分子至今仍然是毫发无伤,为首的台湾行政机构负责人苏贞昌依旧稳坐行政机构的第一把交椅,所以说我们应该要转变思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苏贞昌

正如我多次强调,“穷台”不是要把台湾民众推入一穷二白的绝境,而是要取消大陆事先提出的一系列优待政策,一切恢复到照章办事的模式。我们的目的就是要让岛内群众意识到,“两岸一家亲,共同谋求统一”要比“两岸一家仇,战场上见胜负”好得多。只要有越来越多的台湾民众认识到这一点,就能够形成群体效应,甚至是在岛内燃起“熊熊大火”一口气烧掉民进党的统治基础。正如同台湾退役将军高安国所言:“‘困台’、‘穷台’造成台湾人民受不住煎熬,联合三军官兵阵前起义,推翻民进党汉奸集团的统治。”在近期,大陆严格要求岛内企业在大陆完整准确地完成注册流程,违规的企业将无法进入大陆市场,这就是一种转变。以前的照顾性“后门”应该完全地封闭起来,一切照章办事,一视同仁。正所谓“响鼓不用重锤敲”,相关的台湾人应该就明白如何取舍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高安国

两岸分治已经七十多年,双方之间的立场和思维模式已经有了差异。所以我们在台湾问题上要秉持“拿来主义”,对于台湾岛内的专家观点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仔细审慎地加以吸收。台湾专家“雁默”是互联网领域的工程师,对于两岸也颇有心得,但是常常也自动带入到了错误的认知领域之中。比如他把两岸关系与中国和蒙古的关系相类比,这就犯了基本的原则。他说:

“蒙古国人均GDP不到中国大陆的一半,中蒙关系也不差,为何蒙古没自愿回归呢?显然,物理因素远远不足以共结连理。”

蒙古国是联合国承认的会员国,与中国是地位平等的友好邻居,根本就没有什么“自愿回归”的问题。而台湾永远都是中国的一部分,联合国大会的会场中从来也没有“台湾”的位置,它和蒙古国完全没有可比性。这位台湾撰稿人的观点很明显也受到了“台独”、“独台”的论述影响,找错了比喻对象。如果一定要比较,台湾岛与蒙古国对于大陆而言,一个是自己家里闹着要分家单过的小儿子,一个是长期合作关系紧密的好朋友。儿子再糟也是家人,朋友再好也是外人,亲疏有别就是此理。对于自家儿子来说,不听话可以先用好东西来哄一哄,实在闹得凶了打打屁股,关关禁闭,饿上几顿也是应该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美丽的台湾岛

台湾是中国的核心利益,如果不是因为岛内的民进党政客倚美谋独的气焰越来越嚣张,我们恐怕永远也不会有“困台”、“穷台”的念头。如今大陆所有的举措都是希望台湾民众能够回心转意,重新坐上谈判桌,只要认同“一个中国”和“九二共识”,余下的问题我们都可以具体商榷甚至是重新探讨。谁也不愿意看到“穷台”的景象真的出现,但是当事态真的发展到那一步。我们可能也只得忍一时之痛,求百世之安。对于台湾的专家来说,和平是目前的主要目标。对于大陆而言,统一才是不变的永恒追求,是一切工作的主轴。只要我们下定决心,坚定信念,相信统一的那一天一定不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