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自古以来,君王打下江山之后仿佛都一定律:即封赏有功之臣。在这一点上,做得可圈可点的当属唐太宗李世民,他不仅像前朝历代君主一样,对于追随自己的功臣给予高官俸禄、封地封侯。

执政后期,他还特地找来画师按照真人比例大小,为他们描绘画像并用凌烟阁专门存放,其重视程度由此可见。这些画像一共有二十四幅,也就是后世熟知的凌烟阁二十四功臣。

既然是英雄榜,那就必然是有座次的,这里边肱骨众多例如长孙无忌、魏征、房玄龄、尉迟敬德等人,对于二十四功臣的次序问题一直褒贬不一、众说纷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中,有一个不得不提的人——秦琼,让很多人不禁疑惑的是秦琼在隋唐时期被称为“神拳太保”,又一路追随李世民征战劳苦功高为何会排到二十四位之末呢?今天,咱们就来聊一聊这个话题。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次序

根据史料的记载,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画像分为三层:一层是功勋最高的宰辅之臣,一层是功高王侯之臣,还有一层是其他功绩较大的功臣。

首先,位居凌烟阁首位的是长孙无忌,他是李世民发小,亲缘上他的妹妹是太宗的长孙皇后。李世民前期征战和后期玄武门事变中,长孙无忌一直全力支持着他,所以首位非他莫属。

紧跟其后的就是河间王李孝恭,他自然也是当之无愧,此人不仅是李唐的皇亲,就连大唐的江山可以说一半都是他打下的,排名第二也是理所应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排名第三的是著名的谋臣杜如晦,玄武门之变就是他和房玄龄一起帮李世民策划的,此二人是唐太宗时期重要的左右丞相,有一个成语的典故就来源于他们“房谋杜断”,帮助李世民开创了盛世“贞观之治”。

紧接着,就是魏征与房玄龄,魏征虽然是玄武门之变后才开始追随李世民的,但因其像一面镜子一样光明磊落、敢于进谏,也只有他敢直接指出李世民的错误。

经历一些事情之后,太宗不仅不介怀他之前是太子幕僚,反而对其非常信任并委以重任。功臣榜再往后面,依次就是高士廉、尉迟敬德(第七位)等人了。

同为战场猛将秦琼排位落差巨大

说到这里,很多读者可能就会愤懑不平了,如果说居于长孙无忌、房玄龄等人之后无可挑剔,但是尉迟敬德也不善谋略,只擅长战场厮杀,为何都能排到第七,秦琼为什么却排在最后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先来说一下尉迟敬德和秦琼的问题,尉迟敬德确实和秦琼一样都是能与前敌拼杀的猛将,二人虽然都不善于谋略和排兵布阵,但却都是为数不多的将才。

那么,尉迟恭为何能领先秦琼一步呢?主要是尉迟敬德赶上好时机,立下三大功劳。其一,就是李世民在一次打猎的时候,遭到王世充率几万精兵偷袭,王世充麾下大将单雄信想要活捉李世民。

幸运的是,尉迟敬德及时赶到打败单雄信护送李世民逃走,对他有救命之恩。其二,就是玄武门之变事件之中,尉迟敬德一直都是积极派,他和长孙无忌一起建议李世民提前下手,最终发动了玄武门事变。

同时,在事变中一箭射杀齐王李元吉,并极力建议唐高祖李渊让太子党手下的人马听从秦王的李世民处置,可以说玄武门事变中,论功封赏中他和长孙无忌并居首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三,就是尉迟恭后期参加了对突厥的战争,继续为大唐开疆拓土,所以同样是战场猛将秦琼因与其经历不同而居后位,反观秦琼则不同。

秦琼位居末位终究是何缘由

其一,玄武门之变是否参与至今存疑。目前,对于秦琼有没有参加玄武门之变依旧争论不休,唐朝及以后史书众多却只有《旧唐书》能查到秦琼参与玄武门之变的痕迹,也不过只言片语,并没有详细描述是否做出什么贡献。

根据各种情况推断,可能他参加了但是并没有立下什么功劳,能查的也仅仅是玄武门之变封赏尉迟敬德1300户而秦琼只有700户。亦或者,秦琼并没有像电视剧中讲的那样,他是因为李世民才来投吧。

当时,李世民还是皇子,真正的掌权者是李渊,秦琼最初的目的是奔着李渊而来,加之李渊对他恩遇有加,所以他并不愿意参与到恩人亲子互相残杀的事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二,后期伤病缠身英年早逝。和多数武将一样,秦琼常年征战沙场且作战勇猛,常常冲锋陷阵,流血受伤自然免不了,久病成疾导致他后期没有再出战过,自唐统一之后就没有其功绩可循。

总的来说,秦琼的战功主要是在前期,但是李世民画二十四功臣像的时候是贞观十七年,这个时候秦琼早已去世了。要论对唐朝的功绩秦琼时间比较短是占一定劣势的,自然已逝之人也是不会对所谓的名次有意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