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不是美国想和全世界逆行,都是主人的任务罢了

最近我在观网的社媒账号上刷到一条新闻,说是联合国大会可能于5月10日就一项决议草案,即“承认巴勒斯坦有资格成为联合国正式会员国”进行投票表决。

报道称,该决议草案实际上是一项全球调查,看看有多少国家支持巴勒斯坦成为联合国的正式会员国。成为联合国正式会员国要过两道大关:一是得到联合国大会的支持,二是获得安理会的批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所谓的“安理会批准”,简单点说,就是五常里头不能有国家对相关草案投反对票,否则,就算之前巴勒斯坦入联的程序走得再怎么顺利,到头来也一样于事无补。

我在这里之所以要特意提这么一嘴,是因为就在刚刚过去的4月份,美国才在安理会上否决了巴勒斯坦的入联申请。中俄法都投了赞同票,英国投了弃权票,美国是五常之中唯一投反对票的,这也是安理会15张投票之中唯一的反对票。

报道援引一群不具名的外交官的说法称,联合国大会由193个会员国组成。因为全球广大民众对此次巴以冲突的普遍看法,所以联大最后很有可能会支持巴勒斯坦的入联申请。

消息一出,我们的老熟人,以色列常驻联合国代表埃尔丹坐不住了。和往常一样,他再一次站出来公开炮轰联合国,而且这回直接就把火力覆盖范围扩大到整个联大了。更绝的是,埃尔丹这回对联大开群嘲还把我们亲爱的阿美老师给拉出来当了挡箭牌。

埃尔丹说,联大决议草案承认巴勒斯坦有资格成为联合国的正式会员国,此举违反了《联合国宪章》的创始宗旨,给予了巴勒斯坦事实上的国家地位和权利。“如果相关决议获得批准,那么我预计美国将根据美国法律,完全停止为联合国及其相关机构提供资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说实话,我在看到埃尔丹说的这番话时,整个人是很迷惑的:美国是否停止向联合国及其相关机构提供资金支持,关你们以色列的犹太复国实体政府什么事?犯得着你埃尔丹搁这儿狗拿耗子多管闲事吗?

带着这样的迷惑,我又去网上用英文关键词查询了一下相关说法的出处,结果确实让我给找到了,以媒《以色列时报》上就有,而且《以色列媒体》在它们的报道标题中就把这桩新闻的核心要点给展示出来了:

《以色列特使表示,如果巴勒斯坦的建国申请得到(联大)承认,那么美国就必须削减供给联合国的资金》(Israeli envoy says US must cut United Nations funding if Palestinian statehood endorsed)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相比我们国内媒体转载回来的译文,《以色列时报》这篇原文的味道甚至还要更冲。除了埃尔丹PUA美国的那番话之外,《以色列时报》还在它们的报道中援引了美国驻联合国代表团发言人内特·埃文斯(Nate Evans)的说法:

“我们美方仍然认为,直接谈判才是巴勒斯坦人实现建国夙愿应走的正道。美方清楚该决议,并重申美方在对尚未解决的问题情况下,给予某些实体特定利益的任何努力的担忧,因为我们尚未确定,巴勒斯坦的入联申请是否符合《宪章》的有关标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埃文斯这番话的后半段是我换了好几个翻译软件之后才翻出来的,他的英语原话说得特别美式八股,最后把我都给绕进去了。我尝试着捋了一下思路,这才意识到,大概就连埃文斯自己也知道了,美国在这件事情上给以色列背书其实是不对,但是碍于大环境他又不能把话说得太透。你要给以色列背书总得有个由头吧?可实在编不出来怎么办呢?那就只好和你玩文字游戏了呗。

不用管这个道理正不正确,反正只要把你绕晕了,那么就不会有人去在意相关言论背后的逻辑是否合理了。

二、没有什么超级大国,只有超级小国和它的半殖民地半封建附庸

我不知道大家都是如何看待埃尔丹说的这番话的,反正我的话,我是几乎第一时间就想起了那个贯穿了我们一代又一代中国中学生的历史课考点——半殖民地

所谓“半殖民地”,这个概念是相对于完全的殖民地而言的。按照百科上给出的解释,一个典型的半殖民地国家,它虽然在形式上看似拥有自己的政府,但实际上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均受制于人,特别是受到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的控制和奴役。半殖民地是独立国家向完全殖民地演变的中间形式和过渡状态

按照我们过去的理论,半殖民地是促成半封建化的原因,而半封建化又是半殖民地的基础,所以我们的历史课本上通常会把“半殖民地半封建”这俩概念串起来用。

“半封建”这个概念最早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提出来的,而“半殖民地”这个说法则是由列宁最早使用的,最早用“半殖民地”这个概念来剖析我国在20世纪10年代的社会状态的也是列宁。

再后来,在前人的基础上,教员进一步完善了“半殖民地”和“半封建”这两个概念的理论基础。教员是第一个把“半殖民地”和“半封建”结合起来的理论家,1938年3月,在延安抗大学一次演讲中,教员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理论的角度出发,对于当时中国社会的性质和中国革命的任务等问题进行了初步系统的阐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说:“我们研究中国的结果,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有些人说:‘中国是封建的社会’,这是不对的。照他们的结论,目前革命任务只反封建,这种错误,显然用不着证明……他们不懂得中国是半殖民地性半封建性的社会,于是乎,就忽略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质和任务……我们懂得了中国社会还有半殖民地的性质,那么就要反帝。”

再后来,教员又在《新民主主义论》一文中对“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概念做出了更为科学且准确的定义:

“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中国,在一方面促使中国封建社会解体,促使中国发生了资本主义因素,把一个封建社会变成了一个半封建的社会;但在另一方面,它们又残酷地统治了中国,把一个独立的中国变成了一个半殖民地、殖民地的中国。”

这也是后来我们一代又一代中国学生在背诵初中历史考点时都会接触到的、关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一概念的基本阐述。

如果大家觉得我这么说听起来还是费劲的,那我这里还有更简单的版本,它没有教员的那么科学准确,但是在大意上也不会差到哪儿去:

以经济为X轴,政治为Y轴,经济上高度封闭就是封建国家,政治上完全受制于人的就是殖民地社会。经济上不完全封闭就是半封建国家,政治上不完全受制于人的就是半殖民地社会。

过去我们将自我封闭、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称之为“小农经济”,要是按照这个定义的话,我觉得我们现在也可以将美国的这套经济模式称之为“小工经济”:有工业,而且工业也相对发达,但是这种发达主要体现在以军工为代表的极少数领域。

从整体上讲,特别是相对中国这种全方位的发达工业国而言,美国工业产出的大多数工业品在世界上都没什么竞争力,只能、也只敢躲在窝里横。而且因为害怕同先进工业国的竞争,美国还要想方设法构筑“高墙小院”,不让竞争对手进来他的本国市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在政治上呢?美国自诩为超级大国,可以在任何政治话题上自行其道、自以为是,完全不用顾忌其他人的感受——唯独以色列不行。一旦涉及以色列问题,特别是巴以问题,美国在内政外交上的软弱底色就暴露出来了。

三、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为狗爬走的洞敞开着

明眼人都能看得出来,无论驴象两党谁坐庄,美国政府都是没胆子在巴以问题上作出“完全符合美国的利益,但却不符合以色列犹太复国主义实体的利益”的决定的——这种情况自以色列这个国家建国以来就没有发生过,没有这样的先例。

在过去几十年来,美国在所有涉及以色列的议题上,无一例外,全都保持了和特拉维夫一致的步调,在现代政治领域,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观,而且是绝无仅有的奇观。

甚至于就连我们经常调侃的日韩两国,都不至于说在涉以问题上和美国这样亦步亦趋的。联大曾就巴以问题举行过无数次投票表决,从始至终都只有美国是无条件和以色列站在一起的。

说句心里话,要是我在联大现场,我都想和美国代表直接来一句:

“你们那只表决的手要是被人给绑架了,就给我们点点头吧,要不眨眨眼也行,这样我们就知道你们是有难言之隐的了。我们都知道你们不是什么好人,但是当坏人还当得这么身不由己,说实话我都有点忍不住同情你们了。”

经济上违背市场规律,搞再工业化、搞贸易保护主义、建关税墙,建“高墙小院”,不让华为和比亚迪进去参与充分竞争;政治上不敢在巴以问题上聆听广大美国人民的心声,只能硬着头皮在安理会这种场合将为以色列无条件背书进行到底。

经济上半封闭,政治上受制于以色列,这样的美国不就是活生生的当代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样本吗?纵观美以这对共轭父子,我没看到什么超级大国和中东小霸,我只看到了一个超级小国,以及被它用狗绳和鞭子给规驯得服服帖帖的半殖民地半封建附庸罢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谁说一个发达的工业国家就不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我看我们的这个固有印象得改改了。时代变了,旧有的理论也得跟着更新。这可是咱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工具啊,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还是要对理论更新的工作多上点心才行。

在认清楚当代美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的本质之后,再回过头来看看埃尔丹说的那番话,我心中的迷惑总是算是解开了:我说怎么你一个小小的以色列驻联合国官员,也敢代表人家堂堂美利坚合众国政府开腔、教人家做事呢。敢情你埃尔丹压根就没拿自己当外人,你是把美国当成你们以色列的半殖民地了。半殖民地嘛,总是要看宗主国的眼色办事的。宗主国说话做事什么时候要过问半殖民地的意见了?

“你不需要有自己的意志,我的意志就是你的意志。我想什么你就跟着想,我说什么你就跟着说,我做什么你就跟着做。”

或许,在埃尔丹这些以色列官员的眼中,美国就是以色列的影子。谁会在举手投足的时候过问影子的意见?你会在走路之前问自己的影子是该先迈左脚还是右脚吗?不会,对吧?那不就得了。那我这个中国的吃瓜群众为什么还要对埃尔丹的言论感到迷惑呢?这不是很自然而然的事情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突然想起了在以色列驻美大使馆门前自焚抗议的美军士兵布什内尔。1942年,经历了皖南事变的叶挺在“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集中营中受尽了各种苦刑,仍然坚贞不屈,面对着内外反动势力的迫害,他写下了一首题为《囚歌》的现代诗。在今天这期内容的最后,我想引用一下这首诗歌,既是作为结尾,也是缅怀布什内尔的赞歌,同时还是送给以埃文斯为代表的那群美国政府官员的寄语:

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

为狗爬走的洞敞开着,

一个声音高叫着:

爬出来吧,给你自由!

我渴望着自由,

但也深知道——

人的躯体,哪能由狗的洞子爬出!

我只能期待着,

那一天——

地下的火冲腾,

把这活棺材和我一齐烧掉,

我应该在烈火和热血中,得到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