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提到和珅,很多人就想起小时候看《铁齿铜牙纪晓岚》这部电视剧。剧中,和珅是个大贪官呀,忠臣义士人人喊打。小时候只知道和珅是个坏人,总是欺负好人,就应该像过街老鼠一样人人喊打。

纪晓岚是个忠诚的正派人士,就应该完美无瑕,令世人敬仰。等到长大了之后,读了一些书,经历了一些事情,明白了更多的道理,也逐渐理解人生路、世间事,不是只有是非、黑白、对错这么简单。

无论是看待一个人,还是对待一件事,都不能一味片面地理解。就像今天的主人公和珅,他的一生,绝不是贪官这两个字能概括得了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和珅之所以会走到被背负千古骂名的地步,与其说是欲望操纵,不如说是命运的安排、皇帝的“慧眼识珠”,一个被皇帝盯上的人,除了出局,就是做好一颗永不被淘汰的棋子。

和珅没得选择,并且他做得很优秀,优秀到让乾隆除了对他绝对信任,也别无选择。值得一提的是,和珅临死前却留下了两道密令,保全了自己的后代。

和珅的崛起之路

和珅,姓钮祜禄氏,名善保,别名和珅,公元1750年出生于奉天府开原县,清朝中期权臣。他是被乾隆帝从一个小小的御前侍卫,一路擢升为首领军机大臣、吏部尚书、户部尚书,刑部尚书等。

当时的和珅掌握朝廷核心权力机构的关键职位,地位显赫一时,一度权倾朝野,只是,谁能想到这样一位位高权重的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贵人,在发迹之前的生活,其实还远不如一个普通老百姓的孩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公元1753年,年仅三岁的和珅,就失去了母爱,母亲因难产,永远离开了他,留下他和弟弟和琳。9岁时,父亲又因病去世,年幼的和珅早早地就失去了父母的庇护,差点被继母赶出家门流落街头。

幸得仆人和父亲的一位偏房的照顾,然而噩梦并没有从此停止,年幼的和珅和弟弟,在家里做起了仆人要做的种种粗活累活,稍微不小心,就会遭到继母的数落和虐待。

从小寄人篱下的生活,让年仅9岁的和珅,很早就饱尝了人情冷暖,学会了察言观色,谨言慎行。即便如此,不甘为池中之物的和珅,一直都在暗暗发奋苦读,掌握了满汉蒙藏四门语言。

同时,他还潜心研究乾隆书法,希望有朝一日可以受到赏识,随着年龄的增长,来自家庭的压迫稍稍减轻。他决定通过科举考试,踏上仕途之路,只可惜名落松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幸运的是,当时朝廷规定,不用考试,凭借自己是满族人的身份,可以承袭官职。于是,和珅承袭祖上封荫,当上了三等轻车督尉。后补粘杆处侍卫,乾隆仪仗队侍卫,23岁时随乾隆南巡。

因为熟读《论语季氏》,当乾隆以典故讯问文武百官时,众人面面相觑、不知所云,别说回答了,压根就没听懂乾隆在说什么。只见这时侍卫中,一个高亢的声音,答出了乾隆的问题,这就是和珅。

当年的他一表人才、仪表堂堂,一脸聪慧相,当时的乾隆也是一个“颜值控”,从此和珅便受到了乾隆皇帝的特别关照一下仕途平步青云。

乾隆与和珅的秘密交易

身为权臣的和珅,其实一开始为官也是十分兢兢业业,勤勤勉勉的。并且凭借着自己的智慧,帮助皇帝处理了许多棘手的案件,每次其他大臣只会敷衍推诿时,和珅总能够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将事情办的妥妥贴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只是,随着官越做越大,内心的欲望越来越膨胀。同时,和珅因为晋封过快,年纪轻轻便官居要职,受到很多文官的嫉妒和弹劾,终究在为求自保和财富的诱惑下,失去了自我。

他开始利用自己的职务之便,从一开始偷偷摸摸的贪,到后来在乾隆皇帝全然知晓的情况下,公然结党营私、排除异己、残害忠良,甚至左右朝廷用人,明目张胆地利用权势为自己搜刮财富,掌控了朝廷事务的实际运转。

那么问题来了,乾隆皇帝为何对和珅的所作所为采取默许态度?不但不查办,甚至到乾隆后期,和珅一度碾压嘉庆,成为乾隆的代理人,号称“二皇帝”,全权代理乾隆发号施令,这也是乾隆对和珅的信任达到最高峰。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说一说乾隆皇帝的权谋了,我们都知道,大清在康熙、雍正两代领导人的励精图治,发展经济之下,到了乾隆朝,百姓生活好转,国库充盈、边疆宁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乾隆可以说是当了个现成的皇帝,但是他迫于祖父父亲的功绩,自己也想有所建树,于是就有了“六次南巡”、“千叟宴”、“平定大小和卓”、“编撰四库全书”等为自己贴金的事迹。

可这些事情的背后,却是庞大的财政开支,这些钱从哪里来呢?大部分都是和珅的功劳,每次在乾隆需要的时候,和珅总能够变出银子来,满足皇帝的需求。

而至于银子从哪里来,乾隆并不关心,这样君臣二人各取所需,乾隆皇帝赢得了“十全老人”的美称,享受到了人间齐福。而和珅也不光只会溜须拍马,讨皇帝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