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刷微博的时候,热搜上总有“歌手”长、“歌手”短的内容,因为不感兴趣,所以一直没有点,也不知道是个什么梗。

直到有一天看到韩红“请战”的微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什么情况?搞得如此慷慨激昂?

上网一搜,原来是湖南卫视搞了个综艺节目《歌手2024》,结果首期前三名当中,只有中国歌手那英得了第三,第一和第二名都是外国人。

一下子令无数人破了防,感到自尊心受到了伤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顿时目瞪口呆。

说来惭愧,我这个人天生不但五音不全,而且乐感极差,一首新歌要听几十遍才能听熟。读大学的时候跟着同学瞎起哄听什么“四大天王”,但实际上,如果不看歌词,我根本不知道天王们唱的是哪一首歌。

乐感差到这个地步,大概也出类拔萃了。

30岁之后,我基本就不听歌了。这几年因为跑步太无聊,又开始听了。实际上,我几乎只听一首歌:Matthew Lien的《Bressanone》,偶尔也听一听在地球上红得发紫的Talor Swift。华语歌手中,50岁以下的,除了陈奕迅,我怕是一个都不知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之所以聊我听歌的情况,是因为我发现,黑种人、白种人的音色、音质确实比我们好,更有穿透力和感染力,唱歌也更好听。

与种族主义无关,也与民族主义无关。

正如身高、体格一样。

我们既无需因为群体的身高、体格感到自卑,也无需因为有姚明而在身高、体格上感到自豪。

唱歌,同样如此。

自然禀赋,仅此而已。

但是,很显然大批的听(观)众将唱歌比赛与民族自尊心联系在了一起,因为第一、第二名被外国人夺走了而悲痛万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们纷纷根据自己的喜好或判断向众多歌手喊话“点将”,有些歌手也激情澎湃地公开发声“请战”。

据媒体报道,继韩红“请战”后,江映蓉、纪敏佳、王晰、李佳薇、娄艺潇、罗琦、曾一鸣、刘美麟、黄霄云等歌手也纷纷“请战”,一时间相关话题不断上热搜——这些歌手的名字都是我从新闻报道中复制粘贴的,我一个也不知道,也没有听过他们任何一个人的任何一首歌。

想当年,我们三天两头地逛街,如果某一首歌很流行,每个店铺里都在放,听多了也就听熟了。如今我们早已不逛街,没有了被动听歌的机会,也就没有机会见识新歌和新歌手了。

但无论新歌手、老歌手,中国歌手、外国歌手,听歌就是听歌,歌手音质音色好、唱歌技巧好,就行。无关肤色、种族、国籍。

如果将民族国籍与听歌联系在一起,不仅无聊、低俗,而且太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很多人似乎乐此不疲——穿衣服、用手机、开汽车,都喜欢将它们与民族国籍挂上钩。

这一幕,似曾相识!它让我不禁想起了上个世纪80年代的电影、电视。

记得当年看香港电视剧《霍元甲》,武打设计和动作完全就和小孩子过家家一样,剧情也拖沓拉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人们全都看得津津有味、义愤填膺。因为大家关注的不是这些,而是剧中的民族情结。看到霍元甲、陈真把洋鬼子打得鼻青脸肿,颇有一种扬眉吐气、自豪感爆棚的狂喜。

再后来,就是数不胜数的武打片——中国武师打败俄国大力士。

有趣的是,那些挨揍的大力士几乎全是俄国人,从未看到过美国大力士、英国大力士或德国大力士。

这个细节,可以看到当时国人的潜意识。

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一部叫《武林志》的电影,讲的是中国武术家东方旭——寓意很清晰——在比武擂台上打败俄国大力士达德洛夫的故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看过这部电影的人应该有个很深的印象,东方旭把达德洛夫叫做“大个的萝卜”。

每当电影中出现东方旭一掌将“大个的萝卜”击倒的情节时,影院里都会响起暴雨般的掌声。

所有人的血管都燃烧着激情,似乎这么一来,国人的体格就比外国人更大健硕了。

这种自豪,恰恰证明了骨子里的自卑。

从90年代以后,很少再看到那种类型的电影电视了。

想不到,时过30年,当初“武坛”的现象又活生生地在歌坛上演了。

其实,我们潜意识里的东西,从未走远。一旦有人从外部呼唤时,它马上就会醒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