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体制机制创新是党中央、国务院赋予西海岸新区的战略任务之一,是国之重任、使命所托。聚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新区重任在肩、责无旁贷。

自2014年6月获批以来,新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论述,全面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市委工作要求,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引领,用足用活《山东省青岛西海岸新区条例》、省政府办公厅《关于支持青岛西海岸新区进一步深化改革创新加快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等一系列政策文件精神,用好省、市推进新区高质量发展联席会议制度,以制度创新为重点,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推动改革创新全面发力、多点突破,构建了“新区管统筹、功能区重发展、镇街强治理”的总体管理体制,发挥了“小马也能拉大车”的效应,被国家发改委誉为“最顺新区体制”。

十年间,新区聚焦经济和生态,文化、党的建设和纪律检查等六大领域,聚焦解决最突出的问题,明确改革的战略重点、优先顺序、主攻方向、推进方式,统筹实施综合性、系统化、集成式改革,以疏堵点、攻难点、破瓶颈的改革担当和敢为人先、先行先试、勇争一流的改革气魄,在全省率先建立改革创新激励机制,创新搭建“西海岸改革访谈”“一把手改革访谈”等平台,制定重点改革任务、改革试点、微改革“三张清单”,建立区级领导领衔推进、改革事项“揭榜挂帅”、改革建议闭环落实、改革典型培树等工作机制,为国家试制度、为发展探新路。

十年来,新区年均推出100余项改革创新举措,先后获批全国气候投融资试点、全国自然资源节约集约示范区、国家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全国人大基层立法联系点、全省综合改革试点等国家级、省级、市级单项改革试点160项,人才工作创新、智慧教育建设、公共就业服务等200余项改革成果在全省得到认可推广;青岛自贸片区“动产质押融资业务模式”入选国务院第七批改革创新试点案例,依托“三大平台”创新市场和质量监管体系获国务院督查激励,新区在全国、全省营商环境评价中获评优秀等次,综合执法改革、退役军人服务、社会治理创新、“三社一司”改革等50余项改革创出全国经验。

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新区先行先试、善作善成,在体制机制创新的康庄大道上阔步前行,一个个与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制度优势正拔节生长,推动改革与发展高效联动、深度融合。

蹲点点位:黄岛基层立法联系点

打造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新区样板”

“黄岛基层立法联系点累计完成46部法律草案的意见征询任务,提出立法建议1280条,其中131条被吸收采纳,写入正式法律法规文本。”走进黄岛基层立法联系点活动中心,工作人员正在整理立法工作“金点子”。

2021年,黄岛区人大常委会被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确定为第三批基层立法联系点,成为山东省首个、国家级新区唯一一家基层立法联系点;

2022年,黄岛基层立法联系点创新运用数字化技术开发了“导航进站 智链万家”代表与群众互动系统,进一步丰富群众参与立法的渠道;

2023年,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来新区开展多次立法调研,并在记者会上屡次点赞黄岛基层立法联系点相关工作;

2024年,全国首个立法联系与政务服务机制相通、服务相融的法治活动中心在新区启用;

建立基层立法联系点,打造“立法民意直通车”,是新区体制机制创新的重要发展成果,进一步提高了人民群众参与立法过程的主动性。同时,人大代表可通过基层立法联系点深入基层和群众中去,广泛掌握民情、精准反映民意,更好为新区发展建言献策。

据区基层立法联系服务中心负责人赵中宇介绍,近年来,新区创新打造“两中心、两广场”,设立镇街立法联系活动站23个、社区信息采集点75个、立法联系单位76个,先后完成了海洋环境保护法、公司法、爱国主义教育法等法律法规草案的意见征询任务,在全国基层立法联系点工作交流会上作典型发言,连续两年在全省工作座谈会上介绍经验,全国人大工作简报10次刊发黄岛基层立法联系点经验做法。

“近两年,立法联系工作正悄然走进基层、深入群众,通过基层立法联系点,打通了群众参与立法的‘最后一公里’,实现新区立法联系工作‘架天线、接地气’。”赵中宇表示,黄岛基层立法联系点将围绕吸纳民意、汇集民智,在推进专业化、规范化建设和工作内容创新上下功夫,积极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最大限度发挥立法民意“直通车”的作用,让人民群众充分理解和参与全过程人民民主新区实践。

蹲点点位:法律服务超市

获取法律服务像逛超市般便捷

进一扇“门”,解所有事。2022年6月8日启用的全省首家“法律服务超市”已成为市民解决法律难题的好去处。“‘超市’很接地气,以前自己找律师咨询需要咨询费,这里可以免费咨询,还有政府部门直接监管,不用担心各种‘圈套’‘陷阱’,符合法律援助条件的还可以免费代理法律援助官司,安全又方便。”正在“法律服务超市”内申请法律援助的新区市民苏玉琪对记者说道。

据了解,“法律服务超市”分为线下“实体超市”与线上“网上超市”两个板块,是一体规划建设的法律服务平台,集“政务、业务、服务”三大功能于一体,高效整合律师、公证、司法鉴定、人民调解等全方位法律服务资源,可为市民提供法律援助、法治宣传、律师公证、人民调解、司法鉴定、行政复议等“一站式”法律服务,打出为民服务“组合拳”,跑出为民服务“加速度”。

作为全省首家“法律服务超市”,如何更好地创新制度和服务,成为摆在工作人员面前的一道难题。

“近年来,‘法律服务超市’把更多法律服务资源‘打包上架’,以‘线上与线下一体、政务与服务一体、业务与公益一体’的服务方式,不断创新法律服务举措,让企业和群众获取法律服务如同‘逛超市’一般便捷,实现了‘一个大门进来、多个窗口服务、一揽子解决问题’。”区司法局四级调研员王骁勇说道。

截至目前,“法律服务超市”通过线上、线下渠道,已免费解答群众法律咨询6026余次,办理法律援助案件4100件,收到行政复议申请810件,化解矛盾纠纷6176件。“我们将继续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引领,以各项创新工作一体推进法治新区、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总结更多可复制的成熟经验和基层治理新模式,推动依法治区工作取得长足发展。”王骁勇说。

蹲点点位:红石崖街道便民服务中心

用心用情打通为民服务“最后一公里”

自2014年获批以来,新区理顺管理体制机制,构建起镇街促发展、保稳定、惠民生的区域现代化治理体系,各镇街一处处便民服务中心的建立和运行,是新区体制机制创新在民生领域的缩影。

“便民服务中心融合了各项企业、群众在日常经营、生活中需要办理的业务板块,可提升政务服务效率、优化办事体验、满足企业群众多样化需求、增强政民互动,打通便民惠民‘最后一公里’。”红石崖街道便民服务中心社会事务办负责人程万里说道。走进街道便民服务中心,一派忙碌有序的景象映入眼帘:宽敞明亮的服务大厅里秩序井然,市民在服务窗口前或办理医保手续,或咨询不动产登记流程,工作人员以专业的态度和热情的服务,为群众提供高效便捷的政务服务。“街道的便民服务中心找准了我们办事关注的重点和难点,专业便捷的服务让老年人也十分满意。”红石崖街道福莱社区居民王新美说道。

一件件需求及时解答、一项项业务高效办理,充分展现着便民服务中心作为政民互动纽带的重要作用,也体现着新区体制机制创新这一“大任务”下的“小心思”。

“街道便民服务中心包含劳动保障办、社会事务办等7个部门,从建立之初便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统一制定人员管理制度和要求,用不断更新的制度管人管事。”红石崖街道便民服务中心劳动保障办负责人韩晓表示,为方便群众办事,让群众“少跑路”“多省心”,街道便民服务中心对企业和群众前来咨询、申请的业务中存在的不符合条件或需要补齐、补正的材料进行“一次告知”;对程序简便、可以当场办结的业务即来即办,绝不“拖泥带水”;对不能当场办结且需要审核审批的业务,则给出承诺,在具体的时间内办结;而针对特殊群体和行动不便人群,工作人员积极开展上门办理、免费代办等综合服务,真正将体制机制创新所带来的“新路子”“好点子”送到百姓心坎上。

“下一步,红石崖街道便民服务中心将进一步探索延时服务、预约服务、上门服务等服务新模式,在优化营商环境和惠民便民领域打好‘主动仗’。”程万里说道。

蹲点点位:中集普威新能源科技项目

产业项目实现全生命周期“极简审批”

“以往验收程序要一两个月,自贸片区实行‘验登合一’后,项目从联合验收到拿到不动产权证书,只用了一天时间就完成了,目前我们的新订单已经开始生产。”青岛中集普威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建设项目(一期)基建负责人姜卫东表示,项目在完成竣工联合验收的当天,就取得了不动产权证书,速度快、效率高,极大方便了项目投产运营。

记者了解到,姜卫东口中的“验登合一”服务为“联合验收暨不动产登记联合办理”,是青岛自贸片区创新推出的惠企新举措,可实现项目联合验收和不动产登记同步申请、同步办理、同步发证。

在中集普威项目的建设审批中,验收部门下沉项目一线,提前介入指导,优化整合事项,实现项目联合验收和不动产登记同步申请、同步办理、同步发证,将竣工验收和不动产登记办理时间大幅缩短,真正实现“验登合一”。

为推动项目快开工、早竣工、早投产,青岛自贸片区还出台了产业项目全生命周期“用地清单制”改革试点实施方案、建设工程规划许可告知承诺制、建设工程规划许可与人防工程行政许可合并办理、产业项目建设工程设计方案编制标准图册等多项工程建设项目审批领域改革,实现产业项目全生命周期“极简审批”。

作为新区体制机制创新的“试验田”,自诞生之日起,青岛自贸片区就肩负着制度创新的使命。目前,青岛自贸片区累计形成302项制度创新成果,其中79项获国家、省级层面认可、推广,最大化发挥制度创新优势,青岛自贸片区在全国自贸试验区第一梯队的地位愈加稳固。

记者手记

创新永无止境 改革永不止步

跋山涉水,不改一往无前。山高路远,但见风光无限。

在新区,体制机制的创新如同一股清新的海风,吹拂着这片充满活力的土地。自2014年获批以来,新区创新区域现代化治理体系,构建起“新区管规划、管统筹、管协调,功能区重发展、重产业、重项目,镇街促发展、保稳定、惠民生”的区域现代化治理体系。工委区委、管委区政府均实行“一套机构、两块牌子”,变外部沟通为内部协调。赋予各大功能区产业发展等7个方面173项区级经济管理权限,实现“功能区的事功能区办”。

通过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新区优化管理结构,激发了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一系列如简化行政审批流程、提高行政效能创新政策的实施,为企业提供了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务环境。同时,新区还大力推动与国际接轨的贸易便利化措施,用好自贸优势,加强与国际市场的互联互通,为区域经济的对外开放和国际合作开辟新路径。这些创新举措,不仅提升了新区的竞争力,也为其他地区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新区正以创新实践改革,成为国家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生动缩影。

机制运转有力,前行更有底气。迈步新征程,相信新区定会以改革的思路破解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全面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创新力,当好全国改革创新“试验田”,持续发挥作为创新热土和改革前沿的生机与活力,让更多“金点子”“好制度”在这里起航。

(青岛西海岸报记者 仪博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