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野战军亦称刘邓大军,司令员是拥有军神之称的伯承同志,政委就是大名鼎鼎的邓公。故此,大家也将这支部队称之为刘邓大军

在1949年成立的第二野战军,共下辖三个兵团,每个兵团是下辖三个军,共计九个主力军。虽然,在数量方面第二野战军,要落后其它三个野战军。但是,来自刘邓大军的五大主力,非常强悍。这五个军都是革命战争史上的王牌劲旅,个个作风强硬,同时每个军,在战场上,都打出了一个响亮的绰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一个第12军,这支部队是刘邓大军的老牌劲旅,它的前身是中野第六纵队。自解放战争全面爆发后,第12军就展示出强硬,能打胜仗的作风,尤其是在与反动派军事集团的战斗中,第12军全体将士,在每一场战斗中都是奋勇作战,打出了猛虎军的绰号。

与此同时,第12军的首任军长王近山,也是革命战争史上,一位身经百战的铁血猛将。军旅生涯经历的大小硬仗无数次,率部血战大别山,掩护主力撤退。解放襄阳,活捉蒋介石的爱将康泽。参加淮海战役,同兄弟部队共同消灭黄维兵团。进军西南,解放云贵川。出国作战,指挥上甘岭战役,打出了军威国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二个第13军,这支部队是由陈赓将军的第四纵队改编而成的,首任军长是周希汉。他是第二野战军唯一一位,被野战军司令员刘帅称赞军中赵子龙的猛将。

老话讲得好:强将手下无弱兵,第13军在军长周希汉的领导下,成为战略追歼阶段的一支主力军。南下广东,切断白崇禧军事集团的退路,西进云南,参加滇南战役,为加快云南的解放立下了赫赫战功。

然而,就在云南获得解放后,第13军就驻守此地,戍边卫国。长期在西南边境作战的第13军,逐渐成长为全军最擅长山中作战的王牌军。故此,得名山中猛虎军的绰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三个第14军,这支王牌劲旅也是由陈赓将军领导的第四纵队,以及在淮海战役中选择起义的廖运周所部,合并而成的,首任军长是李成芳。

第14军在解放战争时期,和第13军一样都是隶属第四兵团。这两个王牌军在战略追歼阶段,经历的战斗几乎都差不多,先是投入华南地区的解放战争,后挺进云南,歼灭汤尧兵团。

在云南获得解放后,第14兵团驻守西南边境,负责剿匪保境安民等工作。长期在丛林作战的第14军,也积累了丰富的丛林作战经验,尤其是在1979年的边境自卫反击战中,第14军的表现是非常勇敢的,是全军最擅长丛林作战的王牌军。因此,得名丛林猛虎军的绰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四个是第16军,这支王牌劲旅是由中野第一纵队演变而来的。想必熟知历史的朋友都知道,在1949年之前,第一纵队是杨勇任司令员,苏振华任政委。而在1949年之后,杨勇是第五兵团司令,苏振华是第五兵团的政委,他们的职位都得到了升迁。这也足以说明,两位将军的能力十分突出。

杨勇是我军战争史上的一员猛将,著名的三杨之一。苏振华被誉为是最能打仗的兵团政委。由他们二人带出来的第16军,自然养成了能打胜仗的作战风格。

在战略追歼阶段,第16军是解放贵州,消灭宋希濂兵团的主力部队。新中国成立后,第16军成为全军第一个换上苏械装备的王牌劲旅,不久后入朝参战,成为援朝战场上的后期主力军。

在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后,第16军长期守卫祖国的东北三省,拥有长白猛虎军的绰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五个第15军,这支部队在解放战争时期,也是隶属陈赓将军的第四兵团,它的前身是中野第九纵队,首任军长是秦基伟将军。

可能在解放战场上,第15军没有像第12军与第13军那样,成为刘邓大军的头号主力部队。而让第15军一战成名,成为我军的头号劲旅,是在建国后的抗美援朝战场上。讲到这,相信大家都知道,志愿军第15军在军长秦基伟将军的领导下,在上甘岭战役中打出了国威军威。至此之后,第15军就从之前的二流部队,一跃而成我军的头号劲旅,打出了千岁军的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