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7年,毛主席和党中央经过深思熟虑后,决定让刘伯承出任高等军事学校校长,但刘伯承上任没多久就向组织提出了辞职。

对此,刘帅的妻子汪荣华解释道:“这是没有办法的事,只是想让刘帅多活几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汪荣华为何要这样说?

刘伯承元帅的革命历程,比旁人多了很多痛苦和挫折,多病的身体一直在考验着刘帅的革命意志。

在入党之前,刘帅就已经是蜀地名声大振的将军了,他毕业于蜀军将校学堂,辛亥革命的时候就参了军。

1916年的丰县战斗中,刘帅亲自带兵冲锋,结果不幸被子弹击中右眼,鲜血顿时喷涌而出。

刘伯承被送到医院后,医生立马对他进行了手术,由于受伤位置比较特殊,打麻药很有可能损伤到脑神经,影响到以后的正常思维,刘伯承忍痛说道:“那就不打麻药手术!”

在全程清醒的情况下,刘伯承完成了眼部手术,医生一共割了72刀,刘伯承就硬抗了72下,咬着牙捱住了堪比凌迟的痛苦。

经历过这一遭,刘伯承再也不害怕敌人的任何残酷刑罚,他的革命意志比铜墙铁壁还要坚固!

1927年,刘伯承以前敌委员会参谋团团长的身份参加了南昌起义,虽然起义最终以失败告终,却也为我党积累了宝贵的斗争经验。

刘伯承得到了组织的信任和赏识,被派往苏联伏龙芝军事学院学习深造,一直到1930年,刘伯承才回国工作,一回来直接就是军委参谋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由于不了解国内的革命实情,刘伯承在王明等人的影响下,曾做出一些错误的决定,但他在接触到毛主席后,迅速做出了改正。

从此以后,刘伯承成为毛主席坚定的追随者和支持者,为中国革命立下了汗马功劳。

由于年轻时候眼睛受过伤,刘伯承一直存在严重的视力问题,看地图和文件的时候,必须贴在上面才能看清,这也为刘伯承处理工作、指挥作战带来了许多困难。

解放战争时期,刘伯承和邓小平指挥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配合山东的陈粟兵团、豫西的陈谢兵团,一举扭转战局,让本来陷入被动的我军再次掌握战场主动权,将国民党反动派打得节节败退。

新中国成立后,刘伯承依旧深得组织信任,同时兼任许多重要职位,他的身体本来就不好,高强度的工作之下,身体的情况越来越差。

1957年,毛主席经过深思熟虑后,决定让刘伯承出任解放军军事学院的校长。

刘伯承因为身体原因本想拒绝,但考虑到自己还能为未来的军事干部留下一些经验,便同意了中央的任命。

结果上任没多久,刘伯承就病倒了,叶帅是这么形容当时刘伯承情况的:“遍体弹痕余只眼, 寿君高唱凯歌旋。”

最终在家人的建议下,刘伯承向中央提出了辞职,回家休养身体,只有保住命,才能继续为国家、为革命做贡献,这也就是毛主席说的“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话虽如此,但刘帅只要身体有所好转立马又投入了工作中。后来的对印自卫反击战,也有刘帅的身影,刘帅拖着病体一直忙碌到了1986年,才在北京去世,终年94岁,久病缠身的他反而成了最长寿的开国元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