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青铜博物馆是山西博物院的青铜分馆,是我国第一个省级青铜专题博物馆,拥有全国规模最大的青铜器专题陈列(宝鸡青铜器博物院并不完全展示青铜器),主要展出历年考古挖掘和公安部门追缴来的珍贵文物。尽管从年代、风格的全面性来看,山西青铜博物馆不如上海博物馆,但作为山西青铜器的集中展示,其对山西本地青铜器的展示更加系统、深入,陈列的器物数量也更多,既有重器,作为新馆,设施也不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形似泡面桶的博物馆建筑

山西青铜博物馆位于太原长风商务区,和太原博物馆共用一座建筑,展厅面积12872平米,常设展陈列了2200多件青铜器,完整看完起码要半天时间。博物馆免费开放,可以提前3天预约,由于是山西博物院的分院,所以两馆有时会交换陈列一些重要文物

常设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博物馆的基本陈列以“吉金光华”为主题,分为华夏印迹、礼乐春秋、技艺模范3个展厅,合理的参观顺序是从4楼的华夏印迹开始,到3楼的技艺模范结束,另外在2楼有个数字青铜的互动展厅,接下来分别介绍。

华夏印迹

从“最初的中国”陶寺遗址到春秋战国的三晋文化,山西是华夏文明早期发展的重要地区。作为重要的铜矿产地,山西在中国青铜器的发展史上占据着重要地位。华夏印迹展厅包括青铜先声、率土内外、赫赫晋邦3个部分,展现了山西青铜器的发展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青铜先声,从距今4600-4000年的陶寺文化开始。墙上的世界青铜文明时间轴展示了世界各地青铜文明的兴起时间,美中不足的是没有介绍美洲青铜文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展板介绍了一些出土于陶寺遗址的铜器,不巧的是我来的时候看到的都是陶器,没有见到著名的青铜齿轮(似乎有时会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博物馆的展板信息比较全面,包括对考古发掘、青铜器型的各种介绍

率土内外,展示的是商代青铜器。商代的山西是中原和四方文明的交汇之地,在这里既能看到典型的商代风格青铜器,也能看到带有北方草原特色的青铜器。博物馆官网介绍的推荐藏品中有龙形觥,但我来的时候,龙形觥在省博物院本部,可见两馆确实经常交换文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非常大的一个兽面纹鼎,出土于平陆县前庄遗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子匿方鼎,内刻有铭文“子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各种商代的爵,爵是种酒器,商人爱酒,商代出土青铜器中,酒器的数量也特别多。上面的展板介绍了爵的形态演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天鼋犬觥,觥是种酒器,流行于商代晚期和西周早期,成语觥筹交错中的觥,说的就是它。商人似乎很喜欢这种看起来有点像蜗牛,头上长角的觥,我在太原的好几个博物馆都看到了类似的东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天鼋献斝,斝是用来盛酒和温酒的器皿,上面的柱子,一种说法认为可以放置滤网,用来过滤浊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扁足鼎,盛行于商代和西周早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丙卣,出土于灵石旌介商墓。卣是种酒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八角星纹弓形器,出土于灵石旌介商墓,用途不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丙觯,出土于灵石旌介商墓,也是种酒器,用途类似酒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凸纽环首刀,出土于山西吕梁石楼县,带有草原青铜器的风格。据郭沫若考证,石楼一带可能是商代贵方的所在地,总之,这里的青铜器确实不大一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晋国时间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商周时期的青铜器纹饰及对比

赫赫晋邦,展出的是西周以来的晋国青铜器,也包括一些被晋国吞并的诸侯国的出土文物。这里也有个时间轴,展示了晋国的世系,以及各个时代的重要青铜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晋公盘,应该是这部分最著名的展品了。晋公盘制作于晋文公时期,是晋文公给他大女儿的嫁妆之一,盘上的水鸟栩栩如生,而且都可以转动,展现了春秋时期青铜工艺的最高水平。上海博物馆有个造型类似的子仲姜盘,也是春秋时期晋国公室之女的嫁妆,两件文物都曾流失海外,晋公盘被山西警方追回,子仲姜盘则是爱国企业家捐赠而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晋仲韦父盉,出土于曲沃曲村晋侯墓地,上面刻有铭文,盖子的把手是别致的猪造型。盉可做酒器也可做水器,有点像壶,可以用来温酒或调和酒的浓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西周霸国墓地出土作宝簋。霸国是文献没有记载的西周封国,为媿姓狄人所建,春秋初年被晋国灭亡。2007年,考古学家在翼城县大河口发现了霸国墓地,出土文物2.5万余件,被列为2010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博物馆里为霸国文物单独开辟了一个区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西周兽面纹尊,出土于绛县横水倗国墓地。倗国也是文献没有记录的西周封国,也是媿姓狄人所建,春秋初年被晋国灭亡。考古学家在绛县横水倗国墓地发掘出了1.4万多件文物,被列为2005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博物馆里也有单独区域。倗国墓地出土了一件稀少的荒帷,在省博本馆展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凤鸟纹提梁卣,出土于西周倗国墓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敄父方觚,出土于西周倗国墓地,享有特殊灯光待遇,觚是种饮酒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倗国墓地出土西周三角纹盉,三角纹很少见到。

礼乐春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各种编钟

将青铜器作为礼器使用,是中国青铜文明的一大特点。周公制礼作乐,周代以礼乐构建有序的社会政治文化制度,从个人生活到军国大事,一切都可以在礼乐中找到规矩和秩序。礼乐春秋展厅包括钟鸣鼎食、我武惟扬、立身以礼、礼通四方、赵卿之制、古韵新风,以晋国和赵卿墓出土的青铜器为基础,系统介绍了周代的礼乐制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钟鸣鼎食部分主要展示周代的礼乐器。一进来就见到一个插着鼓的战国盘蛇形鼓座,还有不少编钟、镈等乐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春秋兽面纹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各种车马器

我武惟扬部分主要展出武器、车马器等。春秋战国是个战火频繁的年代,考古发现的兵器和车马器不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战国错银卷云纹弩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立身以礼部分展出春秋战国贵族日常生活中使用的青铜用具,生活用器作为修身之礼,是礼乐制度的延伸。上图是闻喜上郭村出土的春秋时期刖人守囿车,手掌大小,非常别致。小车上装饰有猴形把手、振翅欲飞的小鸟、猛兽等,车上的轮子可以转动,整个器物可以转动的部位共计15处,展示了西周在院囿中驯养禽兽的场景。车上还有个受过刖刑(把脚砍掉)的人,印证了西周刖刑的存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霸国墓地出土西周霸姬盘,盘上铭文153字,记载了霸国君主之妻霸姬和一个叫“气”的贵族打官司的事情,是迄今我国发现的第一起诉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战国带钩,这是古人用来束腰带的构件,也可以用来挂器物、佩饰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礼通四方部分展示的是在山西出土的其他国家和文化的青铜器具,展示山西地域的文化交流。上图这件西周鲁侯鬲鼎,出土于倗国墓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距今4200-3600年,塞伊玛-图尔宾诺文化的倒钩矛。塞伊玛-图尔宾诺文化兴起于西伯利亚的阿尔泰山脉一带,影响力远及中国的新疆、甘肃、山西等地。这件文物是从太原电解铜厂拣选出来的,是塞伊玛-图尔宾诺文化传入中国的证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汉代动物纹牌饰,是草原青铜器的风格,一直到南俄罗斯、乌克兰草原,都可以找到类似的物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赵卿之制部分陈列了太原赵卿,即赵简子墓葬的出土文物,展示了春秋晚期六卿崛起的历史背景。这部分最著名的文物是山西侯马出土的侯马盟书部分玉片。这些盟约书写在玉石之上,是春秋晚期晋国卿大夫赵鞅同其他卿大夫间举行盟誓的遗物,省博本馆也陈列了一部分玉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赵卿墓出土青铜器1402件,包括27件鼎,完整展示了春秋时期的礼乐文化。上图是一组铺首环耳螭纹蹄足升鼎,这是祭祀中用于盛放煮熟牲肉的器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赵卿墓出土马车和车马坑的复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赵卿墓出土鸟尊,鸟嘴可以自由开合,通体装饰有浮雕羽翼,羽纹华丽清晰,富有层次感,是春秋晚期青铜器的杰作。我见到的是复制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赵卿墓出土匏壶,因形似匏瓜得名,盖子上也有个鸟。据学者考证匏瓜外形隐喻匏瓜星和星座造型,蕴含了古人对星象的认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赵卿墓出土蟠螭纹镬鼎,大得可以装进一个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赵卿墓出土虎头提梁匜,匜是种注水器,一般和盘组合,用来行“沃盥之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古韵新风展示战国以来的青铜器。这一时期,随着社会的变革和国家的统一,青铜器的形制和组合发生转变,逐渐步入寻常生活,风格变得质朴、实用。比如上面的虎形灶,就非常实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战国人形铜灯,也享有特殊打光待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战国提梁四足盘,感觉可以用来烤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晋铜币,将不同造型的铜币和地理位置相对应,蛮有意思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战国龟鹤座博山炉,享有特殊打光待遇。博山炉是汉代兴起的新器型,造型形似山峰,是一种熏香用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汉代铜灶头,有一个灶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汉代鸟形青铜建筑构件,还挺大。

技艺模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山西中条山夏商时期采铜地点分布图

山西是中国古代重要的采铜、冶铜、铸铜中心,在这里发现了多处青铜冶炼、制作遗址,展示了几乎完整的古代青铜产业链。特别是在侯马发现的铸铜遗址,面积约20万平米,是我国古代最大的青铜铸造遗址,发现有大量铸铜用的陶范等,目前只发掘了一小部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青铜器纹饰的介绍

技艺模范展厅包括冶石成金、殊途同工、执简驭繁、铸物象形、错彩镂金5个部分。因为时间比较紧,加上上博青铜馆也有关于青铜冶炼的介绍,这部分我就没仔细逛,不能详细介绍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各种不同的铜合金,可以直接触摸感受。青铜博物馆比较好的一点是有一些放在外面的青铜器复制品、矿石等,观众可以近距离感受青铜器的质感、重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侯马青铜器作坊的流程复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侯马出土的铸铜陶范,其实上博青铜馆里展示的陶范,也是侯马出土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展板上的商周动物形青铜器,看起来挺可爱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西周貘尊,出土于倗国墓地。貘是种生活在热带的实操动物,长着特别的长鼻子。现存的貘有4种,其中3种分布在美洲,亚洲的貘仅分布于东南亚地区。我国古代华南地区也有貘分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曲沃晋侯墓地出土西周兔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战国立鸟形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战国狩猎纹卮,这是中古代的酒器。

临时展

博物馆在2楼有个临时展厅,主要举办青铜文明主题的特展。我去的时候,是此湘有礼——湖南青铜艺术展。之前去湖南省博看过一些,这次特展还有些来自长沙博物馆、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岳阳市博物馆、宁乡市炭河里遗址管理处、汨罗市考古研究和文物保护中心文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商代兽面纹扁体筒形青铜觥,出土于汨罗市,造型很特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商代象纹铙,出土于宁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商代癸卣,中间是个没破译的字。出土于宁乡炭河里遗址,纹饰很考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商代虎纹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商代虎饰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湖南衡东县出土蛇纹尊,龙纹很常见,蛇纹就没那么多见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越式蝉纹鼎,属于越式鼎的造型,表明当时湖南生活着百越族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战国越王州句剑,吴越地区制作的剑,自古以来闻名,越国后来为楚国所灭,很多越国剑也流落到楚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战国燕客铜量,刻有铭文59字,内容涉及赋税征收、俸禄发放等,目前发现的楚国铜量,以这件最珍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展板上部分流落海外的长沙出土商代青铜器,都是商代青铜器的精品,可惜流落海外。

#博物馆存在的意义是什么?##到山西旅游你最想干啥##青铜器##值得一去的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