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11月17日,蒋介石收到了消息,说是川东防线被我军攻克,这让他很是震惊,因为他派的是宋希濂带着20万大军去驻守,可是在解放军才到川东没多久,却溃败了。那么,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儿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黄埔系的将领中,宋希濂是最受蒋介石器重的,而且在抗日战争结束之后,宋希濂就去了西北当张治中的副手,而张治中是西北的行政主任。1948年8月,蒋介石将宋希濂调到了华中担任剿匪副司令,并且还是十四兵团的司令。该兵团的成分比较复杂,不过真正受到正规编制的也就只有三个军。

1949年9月,蒋介石为了能够强化川东的防线,就派了二十兵团去川东,当时这个兵团的指挥是陈克非,宋希濂还是川湘鄂边区的绥靖公署的主任。之前他在十四兵团的司令一职也就由钟彬接任。所以在川东地区,宋希濂是拥有两个兵团的,不过在他手底下的部队,能够用的也就只有那几支部队而已,并且在他管理的地方,还有一些散兵,保安队等,总人数在二十万左右。正是有了这些保障,蒋介石觉得大西北我军是没有办法攻克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毕竟在这里除了有宋希濂,还有胡宗南,他手底下也有不少的兵力,虽然作战能力可能不是最强的,但是人数多还是能够凑数的。11月7日,在宋希濂还与钟彬,陈克非等人商议军事时,就接到了前线的战报,说是解放军已经占领了秀山等地区。

宋希濂在听到这个消息后,非常的震惊,因为他将自己的主力部队都布置在了正面战场上,可是解放军竟然从侧面突围出来,这给他们一个措手不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过国军将领还是能够第一个做出反应的,钟彬觉得解放军在占领秀山之后,一定会迂回到正面战场,到时候就直接切断他们的后路,这样他们就没有后路了。陈克非也觉得这场战局,国军已经没有赢得希望了。

所以就立刻联系宋希濂撤退,只有保存实力才能够与解放军再战,宋希濂经过犹豫后,还是决定撤退,并且他还命令陈克非与钟彬赶紧组织撤离事情。在撤退的命令下达之后,部队里的将领并没有按照上级的规定撤退,而是各自逃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们就怕自己晚了一步,就会被解放军消灭,所以之前计划的有序撤退就变成了大逃亡,川湘鄂边区的国军原本是有二十万的,在几天的时间就溃败在了解放军的手里,并且还有三分之一的兵力被我军消灭。

11月17日宋希濂就带着部队撤到了江口镇,而最初蒋介石是希望宋希濂能够带着二十万大军守住川东的。然而宋希濂的表现让蒋介石非常的失望,不过在撤退之前,宋希濂还给蒋介石上交的战事报告,对于这个报告,蒋介石也不怎么相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于是他就让顾祝同去调查,再让蒋经国去江口镇进行核实。在蒋经国去江口镇之前,蒋介石还给宋希濂,陈克非与钟彬写了信,而顾祝同在向宋希濂打电话核实情况时,宋希濂就说了撤退是主动的,这样做也是为了避免被解放军包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蒋经国在来到宋希濂这里,受到他们的热情欢迎,而蒋经国也非常好奇这场战役到底是怎么回事,于是宋希濂就将溃败的原因进行了分析,首先就是解放军这边的实力太强了,很多官兵都对其非常的惧怕,再就是晋绥公署手里虽然有二十多万兵力,可是能够用到战场上的没有多少,他们的作战能力很差,最后就是西北地区太落后了,粮食无法得到保证,而且在征兵方面也遇到困难,就更不用说去作战了,士兵都提不起作战士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