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追风者》和《微暗之火》这两部风格截然不同的剧集以自己的方式出了圈,已经不仅是作品的命运,更是创作者在打破既定模式、探索全新表达的过程中,得到的一次正向反馈。

作者|李安

编辑|丁宇

“一部剧有它自己的命运。”

热播剧《追风者》与《微暗之火》的导演姚晓峰和总制片人张书维不约而同地提到了这个说法。

《追风者》是名副其实的全民爆款,央视8套播出期间实时收视率破2.6,累计全端播放量15.35亿,是2024年爱奇艺首部热度破万的剧集。

《微暗之火》在悬疑之外透着文艺和浪漫,开播后因风格独特被热议,优酷上三万多条与“诗”有关的弹幕,重新唤起观众对诗歌的向往,不仅树立了全新的艺术标杆,还带火了拍摄地江西婺源的文旅。

《追风者》和《微暗之火》海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追风者》和《微暗之火》海报

实际上,当这两部风格截然不同的剧集以自己的方式出了圈,已经不仅是作品的命运,更是创作者在打破既定模式、探索全新表达的过程中,得到的一次正向反馈。

导演姚晓峰此前拍摄过《大丈夫》《虎妈猫爸》等多部优秀都市情感剧,但他总希望能给自己和观众“带来一些新的挑战”。

制片人张书维与姚晓峰从《带着爸爸去留学》开始搭档,已经有着丰富的合作经验,她勇于创新,总是抱着纯粹的心态来开发内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微暗之火》中的诗意表达

于是,多重叙事为骨、诗意与悬疑做血肉的《微暗之火》应运而生。虽然《追风者》率先播出,但在拍摄时间上,《微暗之火》更早一些,算得上是导演姚晓峰尝试探索与突破的起点。之后,从这部剧拍摄时构建的导演表达体系,在《追风者》里亦被融会贯通。

虽然两部剧的题材与定位不同,但无论是金融密战《追风者》,还是文艺悬疑《微暗之火》,都已成为导演及其团队对导演表达先行的探索之作。

《追风者》剧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追风者》剧照

《微暗之火》收官之前,博客作者对话姚晓峰和张书维,聊起了创作者如何突破舒适区,如何平衡理性和感性的问题。

张书维告诉博客作者,《追风者》中的姚晓峰导演是绝对理性地把控作品,而《微暗之火》则更趋于感性的作者表达。姚晓峰觉得自己正处于一个旺盛表达欲的阶段,没拍过的、有挑战空间的都想尝试。他热爱生活,充满浪漫主义,想把这些都融入到作品当中。

和观众一起跨越门槛

和观众一起跨越门槛

收官当日,《微暗之火》揭晓了剧中一桩最大凶案的真相,每个人迎来了接受命运审判的时刻。南雅(童瑶 饰)主动自首,周洛(张新成 饰)也承担了应有的法律责任。

《微暗之火》海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微暗之火》海报

这并不是故事最后的结局,南雅的初恋、负责调查凶案的刑警队长林方路(叶祖新 饰)在一卷原本修复无望的录音带中发现了事情的真相:“受害者”徐毅(刘俊孝 饰)是自杀,为了和南雅永久地同归于尽,这个戏里戏外都颇为“折磨人”的案件终见云开。

玻璃瓶子里扑腾的蝴蝶,游走在手背上的蚂蚁,不时响起的诗歌独白,摇滚乐与《死亡诗社》……《微暗之火》打破了传统电视剧以场为单位的概念、而是像电影一样用镜头叙事的拍摄手法,为看似与悬疑毫无关系的艺术氛围写下了明确注脚——人是最大的悬疑,而焕发人性则要依托于艺术和诗歌。

《微暗之火》剧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微暗之火》剧照

在姚晓峰看来,“艺术是不可或缺的。剧中的南雅,有希望有美好,有诗和远方。”在她偏安一隅的小小服装间里,缝纫机带过的一针一线都是自愈的“针脚”。而《微暗之火》所要表达的正是这样一种希望之火——当人们囿于人生困境和现实烦恼,反而需要更多安抚情绪的心理按摩,这个时候艺术与美好就变得更加重要。

播出尚未过半时,不少观众便为《微暗之火》贴上了“高门槛追剧”的标签。张书维认为这符合自己的心理预期,她从一开始就知道这不会是一个全民向的作品,短视频时代,信息碎片化,日常上网容易分散精力,“我担心它的门槛过高,叙事逻辑对观众的注意力要求特别高。”不过,从后来的播出效果看,她觉得“播得挺好”。

长久以来,电视剧这种观众喜闻乐见的通俗艺术对观众和创作者来说一直处于“舒适状态”,互联网和短视频的兴盛在无形中打破了这种平衡,姚晓峰导演觉得“电视剧应该像电影一样存在多种多样的形式探索”,“像拍电影一样探索”也是他为自己创作定下的方向。

《微暗之火》海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微暗之火》海报

剧集播出过半,他原本的担忧放下了,在既往作品中未能实现的创作者表达与观众解读之间的共鸣和契合,在《微暗之火》播出的过程中终于达到了。更重要的是,他第一次实现了“导演表达前置”的尝试,且颇为成功。

与《微暗之火》不同,对于《追风者》取得的好成绩,张书维说:“这是一部从题材、定位到角色都具备全民向的作品。”

《追风者》剧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追风者》剧照

张书维说:“从金融视角切入保障了它的独特创新,故事涉及诸如职场关系、家庭关系等现代价值观,内容本身足够有吸引力,让更多年轻观众也加入进来。”高品质内容是《追风者》成为被全年龄层受众接受的爆款剧的原因。

即便作为一部导演理性把控全局的作品,姚晓峰自我表达前置的尝试在《追风者》中也无处不在。

他提及《微暗之火》里选择童瑶和张新成是出于某种“直觉”,而这种直觉在《追风者》里变成了某场戏、某个镜头的灵光乍现。

《追风者》剧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追风者》剧照

张书维回忆《追风者》中一场王阳回头、王一博回来接头的戏,就是在姚晓峰“突然”安排了两件风衣和发型妆造后完成的。这场原本没在剧本上的戏,当时没有人知道会用在哪里,而在最终呈现时却成为故事的高光时刻。

理性或感性,对同一创作者的不同创作阶段都意义非凡,而对观众来说则意味着跨越更多“门槛”,拥有更多选择。从效果上看,这两部戏已经让观众与主创一起跨越了那道门槛,完成了诗与远方的探索。

讲故事的人

讲故事的人

千禧年前后的南方小镇生活,民国时期的大上海职场……姚晓峰在最近两部作品中的故事和人物,总能超越时空限制,与当下的观众达成某种共鸣。

拍摄于2021年11月的《微暗之火》在播出后引发了不小的社会议题讨论,藉由南雅所展示出的原生家庭影响、女性困境以及现代女性意识形态,理科生周洛在艺术与诗的熏陶下产生的思想转变,诗歌背后折射出的精神力量,以及小镇生活里的人言可畏与现实网络暴力的暗合……似乎都与当下社会热点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南雅的自我救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南雅的自我救赎

这些看似与时俱进的创作者预判,实际上是姚晓峰从自我社会认知和人性解读出发所作出的选择。

《微暗之火》里的文艺气质源自于他在学生时代对文艺的热爱,20世纪80、90年代,人们热爱诗歌、小说、文学、摇滚乐,这些都是文艺青年个性解放的演绎;《追风者》中精神的升华和引起的共鸣,则是用不止一代人对信仰的追求唤醒观众心中的爱国热情与信念感。

姚晓峰擅长“让人来讲故事”,这亦是他在作品中与观众共情的关键。

张新成 饰 周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张新成 饰 周洛

精准的选角是一方面,为演员营造真实的表演空间也是让他们讲好故事的关键。比如,《微暗之火》里,除了主角的情感线,剧中的群像也足够精彩。

叶祖新饰演的警察林方路,在剧集开播不久就因为神似演员玄彬而冲上热搜;赵浩闳饰演的陈钧学习中下却讲义气明事理,被视为剧中“最正常”的人;饰演姐姐陈玲的黄璐则将小镇女青年的傲气与狭隘表现得淋漓尽致。

《微暗之火》剧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微暗之火》剧照

而在《追风者》中,姚晓峰不仅结合王一博的形象对魏若来的角色进行了修饰,对王阳饰演的沈图南非常笃定,他还非常在意每一场戏里的每个人物。“除了主要人物,边缘人物有什么样的感受、反应,我都会拍到,这样这个戏才会丰富。”

在姚晓峰导演的合作名单上,有人气超高的新生代演员,有观众耳熟能详的国民演员,也有剧抛脸的实力配角演员,如何让每个人都讲好自己的故事?他觉得每个演员都在演自己置身其中的状态,“是真实的人在当下真实环境里的真实反应”,而关于故事清晰的走向与表达,一直都在自己的脑海当中。

王一博 饰 魏若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王一博 饰 魏若来

在姚晓峰导演看来,最好的东西始终是从生活里发现,只要在每一场戏的规定情境里做最真诚的表达就足够了。因此,无论是年轻时的陆毅,还是现在的王一博、张新成,每个年轻演员都能在他的作品里展现自然和谐的表演;而经验丰富的戏骨或实力派则能在他构建的“真实环境里”展现更为牵动人心的演绎。

比如,《追风者》里第一场戏从魏若来进入上海七宝街开始,姚晓峰选择将所有时间变成魏若来的视角,一个青涩的目光走进新世界,而后面对突如其来的变化与变革的“一个普通人的正常反应”。

《追风者》上海七宝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追风者》上海七宝街

张书维觉得这样的视角让角色更真实、接地气了。《追风者》原本的故事更具“传奇色彩”,和身怀绝技的男主相比,一个普通人的成长故事则更加动人。

同样的视角在《微暗之火》中也被运用,姚晓峰说:“从两个警察的视角代入,观众代入感会更强烈。”因此,当警察林方路找到那盘证明南雅无辜的磁带时,戏外的每个人都在这个“反转”中给出了直观的感受,也让#微暗之火结局#登上热搜。

“浪漫主义”的未来探索

“浪漫主义”的未来探索

在《微暗之火》与《追风者》之前,导演姚晓峰和制片人张书维已经有过多次合作。两个人的合作缘起是2018年的《带着爸爸去留学》,那时从前期筹备到后续拍摄有很多较为繁琐的工作,这也让他们迅速磨合并建立信任,为后续合作打下基础。

今年上半年播出的两部作品均取得不错的成绩,张书维觉得这是“踏实做内容所赢得的观众的认可”,“尊重内容本身也是对观众的尊重。”姚晓峰调侃自己已经“养成了看弹幕的习惯”,类似于舞台剧的演出,在台下能跟观众的反应“同频共振”,以至于在《追风者》收官时,他会为“一起哭一起笑一起紧张一起愤怒一起学习一起思索”的状态感到不舍。

导演姚晓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导演姚晓峰
总制片人张书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总制片人张书维

姚晓峰坦言自己的确是浪漫主义者和理想主义者,平时喜欢旅游,也喜欢在家里宅着看书、看碟,他觉得生活里的细枝末节都值得玩味。

《微暗之火》里被反复提及的诗歌,在他的生活里已然无处不在,海子和北岛是他年轻时常读的诗人。他对博客作者提到一个对自己影响颇深的诗人朋友,会用视频记录自己的诗并在朗诵之后发给自己。他爱读唐诗宋词,觉得诗的语言洗炼有意境,真的美好。

《微暗之火》带火了婺源文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微暗之火》带火了婺源文旅

一部《微暗之火》能折射出所有属意浪漫的人的内心情怀,姚晓峰在对话中分享了自己眼中故事里最美的时光:“南雅和周洛在黎明前的黑暗里相依相伴,南雅在做衣服,周洛在一旁为她读诗。包括在病房里,两个人相伴的时候拿出一首诗来读一读,并不矫情,反而令人陶醉。”

启蒙影业成立后,姚晓峰导演和总制片人张书维想要挑战更多不同类型的作品。除《微暗之火》《追风者》外,电视剧《北上》也已制作完成等待播出,都是公司同期开始孵化的项目。

《北上》海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北上》海报

时值导演自我表达旺盛的时期,而从开发到拍摄、制作都是自己的公司来把控,能让他在表达前置的探索上有着更大的空间。

他关注大时代下小人物的命运,电视剧《北上》正是这样的类型,该剧根据徐则臣的同名茅盾文学奖作品改编而来,讲述改革开放20年运河边的一群小人物所在家族的故事,也是全新的题材领域。

《北上》剧组合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北上》剧组合影

后续姚晓峰还希望自己能挑战传奇古装正剧,这是他非常想做曾经又没机会做的类型。张书维透露,在启蒙影业的储备IP里,还有讲述起始于卡车上酸涩爱情青春故事的《小船三年又三年》,浓缩了南京城近现代历史的《仪凤之门》,以及重生在造纸世家经商致富的种田升级流《一纸千金》等,都是业内少有涉足的题材。

一个创作精力与欲望都十足旺盛的感性与理性交融的人,一个深度研究市场受众的同时了解和尊重创作者的人,在他们的合作里,一切皆有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