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艺术家盖会宁在南京举办的国内首次个展,展览开幕现场高朋满座,嘉宾如云,多位省部级领导莅临祝贺。正如展览主题“石破天惊”,不论是展览本身,抑或是它所带来的文化影响力,都可谓是现象级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次展览由策展人辛墨生、赵文涛、季永铭、万丰天联合策划,集中呈现艺术家盖会宁从2014年至今创作的共58件水墨作品,其中多数为艺术家近两三年的重要创作。作为盖会宁对其创作历程的回顾,也作为艺术家积淀几十余载创作成果的展示,“石破天惊——盖会宁当代水墨艺术展”更像是一次全面的学术梳理和个案研究。正如“十年磨一剑,五十年一现”,展览凝结了盖会宁自创作以来的绘画观念和绘画语言,也客观地呈现了其独特的诗性美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太湖孕育的江浙文化早已潜移默化地赋予盖会宁以江南水乡的气质,传统水墨在盖会宁这里,像是树的根基,更像是烙印在骨肉和血液里的基因。太湖的石头之所以成为他创作的核心,或许源于岩石无处不在的或锋利或柔和的质感和它作为物质世界缩影的象征性带给艺术家内心的激荡情愫。中国赏石文化的诗性魅力、传统水墨挥之不去的题材、浑然天成的肌理与形状、游走于天然与人造间的精雕细琢......一切似乎在冥冥之中勾起了盖会宁对山石的创作欲望。

正如艺术家盖会宁所说,“西方化的当代不会成为我们的当代”。和传统保持一定的距离,不多也不少。脱胎于传统山水,盖会宁试图用现代性重新诠释传统水墨里的笔法,盖会宁的水墨给人以孤冷且极具张力的知觉。没有复杂的叙事,没有多余的物象,一切只围绕太湖石。这些视觉图景构建的并不是传统印象里云雾缭绕的山水意境,没有层峦叠嶂,也没有高耸巍峨,有且只有这些瘢痕和褶皱充斥着的局部;百转千回的曲折纹路,形态各异被风化的痕迹。盖会宁用标志性的绘画语言雕琢山石的精粹,有粗犷、有细微;在收放自如的笔触中,对极简主义的追寻晕染出的是最纯净的颜色。只是黑不是单纯的黑,白也不再是单纯的白,那是特意反复涤染处理后留下的印记。在知白守黑的取舍间,能量守恒得恰到好处。

盖会宁2018独尊100×90cm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盖会宁2018独尊100×90cm
盖会宁2020洞天福地97×138cm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盖会宁2020洞天福地97×138cm
盖会宁2020烟云供180×98cm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盖会宁2020烟云供180×98cm
盖会宁2021尊者70×140cm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盖会宁2021尊者70×140cm

在中国画语境的变化中,中国水墨的何去何从,一直是当下无法回避的问题。探寻中国当代艺术与传统文化的关系,追问如何在承袭传统之上加以利用和改造似乎早已成为一种当务之急。作为水墨艺术家的盖会宁,立足于当代,用水墨的语言和材质晕染他所想的东方意味;脱离皴擦点染的传统,用极简的黑白勾勒山石的水墨意趣。酣畅淋漓的笔墨书写着让古老焕发生机的本能;在虚与实、抽象与具象的交错中,赋予山石以生命和性格。从此次展出的作品中,观者可以循着艺术家创作历程的不同阶段,真切感受到艺术家如何让水墨的纯粹生发出“石破天惊”的怒吼。

策展人文章

  • 计白当黑 知白守黑 论盖会宁的当代水墨表现
  • 文/方丰天

十年磨一剑,五十年一现,感觉就像传说故事,盖会宁他是画二代,父亲是全国名家,自己家还有美术馆。但他画了几十年才准备第一次在中国举办个展,作品还很少人见过。当代艺术界怪人比较多,这么有个性的艺术家还比较少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艺术家盖会宁

这批画涵盖了盖会宁从2014年到现在创作的当代水墨系列。有3米多的大画幅,也有海报尺幅的小品。绘画主体都是石头,但是蕴含的叙事对象却包罗万象。古今中外画石头的画家很多,只要你细心的对比,你就会发现盖会宁笔下的石头别具一格。

盖会宁的作品脱胎了传统水墨对石头本身刻画模式的藩篱,有石头的细节,但却是超写实和抽象表现的结合体。画到了假山不假的地步,石头的纹路,断裂的折痕,山土风化的咬痕,水流溶蚀的光滑曲线,石筋的断续延绵,孔洞的自然转折,以及千百年来文人墨客抚摸留下的包浆,犹如现代摄影高清写真的千万级像素。但画面写实局部的间隔又是大面积淡墨平涂渲染,甚至淡到什么都没有画的地步,仿佛只是笔尖清水拂过纸面,又好像武侠小说中描写虚晃一剑却封喉的高招。真乃虚实呼应之境,画里的时光尚未凝固,就差一滴水珠的滑落,打破这眼前刹那间的宁静。

盖会宁 2020 牛市 98×180cm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盖会宁 2020 牛市 98×180cm
盖会宁 2020 天外客 70×140cm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盖会宁 2020 天外客 70×140cm

盖会宁的当代水墨里很少有其他颜色的掺杂,他在追求黑白极简主义的纯净。他的作品大致细分为两个品类,一种是绘写主体之外大面积留白效果的系列,但他的留白之白,非纸素之白,而是画面主体与空间的互动。留白之处,不仅使绘画整体布局更为疏朗通透,也为品鉴者留出极致的想象天地,以成“思考”之境。另一种是在生宣表面反复涤染处理留下的纯黑亚光底色的系列。盖会宁的全黑底色似乎是另类的水墨留白,暗黑深邃的积淀挤压着记忆底层的碎片,使艺术的留白不局限于空白的白,而是虚实互换形成的艺术対置。英国的东方美术史学者劳伦斯·比尼恩的诠释:“空间常常变成构图中的主角。空间不是归于死寂,它本身就是一种从画面流入我们心灵中的活力,并且把我们引入到一个奇异的氛围里。它是寂然无声的,但它更是心旷神怡的。”

盖会宁 2022 如意 70×140cm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盖会宁 2022 如意 70×140cm
盖会宁 2022 玉磐龙 98×180cm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盖会宁 2022 玉磐龙 98×180cm

水墨的空白来自取舍,取舍则是黑白产生的根源。最早出自佛经《了凡四训》,舍得的哲理则来源于道家,形成于禅宗。舍与得的辩证关系也映射出了黑与白之间的关系。舍弃了黑而得到了白。水墨画面只有精心的进行取舍,方能以少胜多,四两搏千斤。在《易经》中有“一阴一阳谓之道”的宇宙观,庄子同时也道出了:“静而与阴同德,动而与阳同波。”。水墨的独特魅力就是借助一黑一白,一实一虚,一阴一阳的概念描绘世间万物,表现万千世界。计白当黑,知白守黑的掌握同样体现着画家艺术和文学的修养。只懂黑而忽略白必将由此失彼,只懂白而忽视黑或将因此失衡。

盖会宁 2021 福寿 145×75cm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盖会宁 2021 福寿 145×75cm
盖会宁 2024 梦山图 180×98cm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盖会宁 2024 梦山图 180×98cm

当盖会宁通过单纯水墨作为一种绘画语言载体呈现时,反而延展出无限的可能,释放出背后特有的儒释道东方文化属性的审美趣味,国际化的架上绘画观念的艺术内涵得到全新的演绎,艺术的创作者与鉴赏者也在彼此的虚实世界里转换,无限的包容和接纳着从大众意识向个体先锋性意识的转变。图像、符号、观念、表现力、乃至叙事、隐喻、参悟、都在盖会宁虚实相生的画面中变化,形成盖会宁作品极其强烈的视觉风格。

关于展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展览名称:“石破天惊——盖会宁当代水墨艺术展”

展览时间:2024.5.12——5.24

展览地址:盖茂森艺术馆1、2、3号展厅(南京市玄武区高楼门2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