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口径的白色杯身,显眼的红色字书写着单位和时间落款……以前常见的搪瓷杯,已经随着时间的流逝淡出人们的视野,许多年轻人可能都没有亲眼见过。但每个搪瓷杯,背后都讲述着一段往事,落款的时间会勾起人们无限的回忆。家住南通启东的陈永辉,从2000年就开始收集带有家乡印记的搪瓷杯,到现在已经收集了近六千个。杯子落款的时间跨度近40年,见证了当地的行业变迁,也是岁月留下的痕迹。5月15日,在国际博物馆日,现代快报记者探访了他这间承载了“老记忆”的“博物馆”,了解背后的故事。

收藏搪瓷杯20多年,他有了近6000件藏品

走进这间位于汇龙镇永阳村的“博物馆”,很多人的第一感觉就是震撼。以多层横板作为支撑,白色的搪瓷杯层层叠叠地堆放着,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颇为壮观。这是一间老民房,是当地的热心村民借给陈永辉免费使用的。他将内部进行改装,做了防水防潮的处理,这一步就用了数万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陈永辉和他收藏的搪瓷杯

陈永辉在这里面的投入,远不止这些。20多年前,他开始对搪瓷杯有了兴趣,陆续开始收集。“现在的年轻人可能不了解,搪瓷杯对我们这一代人来说有着不一样的意义。这个杯子非常实用又结实,一般都是厂里职工才能拿到的,普通农户家里也没有。算下来的话,一百户人家里只有30来户有。”陈永辉告诉现代快报记者,一般搪瓷杯上的红字以两部分构成,一部分是单位名称,并会带有“留念”或者“奖”等字眼,另一部分就是发放时间的落款,以年月构成。

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这样的搪瓷杯就相当于奖杯和奖励“二合一”。杯子拿回家,往往是给一家人拿来当刷牙杯用的。“我们年轻的时候,有的人家里经济条件差,牙刷都是个稀罕物件,一家只有一把。牙膏也是尽量节省来用,一条能用一整年。”陈永辉说,此外还有搪瓷脸盆等,搪瓷制品是当时职工家庭的常见日用品。

渐渐地,陈永辉的搪瓷杯藏品越来越多。因为平时经常在外地跑项目,他就委托了启东本地挨家挨户收集老物件的“铲地皮”帮忙留意。每过一段回来,他都能从对方手里接手不少,按照每个大约10元的价格进行收购。他再进行简单分类,将不同的搪瓷杯分放在各自的位置。如今,他已经收集了近6000个搪瓷杯,其中不重复的也有3000多个。

每一个搪瓷杯,都藏着一段历史往事

在陈永辉看来,每一个搪瓷杯背后都隐藏着一段往事。因为杯子上面刻有不同单位的字样,也可以从中窥见启东当地的行业发展史。许多工厂已经消失或者改制,带着历史痕迹的工厂名字,也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但亲身参与过这段历史的人,只要提起这个名字,就会让他们想起许多往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陈永辉在展示搪瓷杯

对于从事建筑相关工作的陈永辉来说,让他感触最深的就是建筑行业相关的搪瓷制品。1989年9月,上海长桥25层封顶,作为承建单位的启东建筑公司发放给职工搪瓷杯;1991年3月,启东当地建筑站工会成立,发放纪念搪瓷杯;1990年,陈永辉获评启建公司五好职工,拿到了单位颁发的搪瓷盆……每一个时间节点,他都历历在目。

寅兴滩涂围垦工程,也是许多老启东人心中的一件历史大事。1992年2月,这一围垦工程动用了8万劳动力,仅用了28天时间,共围面积1.2万亩,动土150万方,投资近千万元。在他的藏品中,就有当年久隆镇政府、永阳乡水利站等部门制作发放的工程留念搪瓷杯。

启东石灰厂、惠丰机械厂、启东鞋帽厂、启东自行车厂……一个个工厂的名字,定格在启东的历史里。“搪瓷杯虽然看着很普通,但当几千个印有各行各业、时间地点和纪念元素的搪瓷杯串联起来后,就成了启东这几十年来的发展历史,值得我们去记忆。”陈永辉说。

“玩转”抖音发视频,他帮助两名老同事相聚

除了这些搪瓷杯,陈永辉还收藏了许多启东当地的老物件,“这张床应该有两百多年的历史,是民国时期大户人家的闺床。”“这个老式窗户是我开车四百公里,从徐州拉回来的。”在这里,生活用品、老式家具、耕作用具、钟表电器、瓷器、陶器……应有尽有。1968年的售棉证,是农户可以出售棉花的凭证;当地举办的赛兔会,是富有时代特色的娱乐项目,当时也留下了老照片。这些藏品展示了启东百年来民俗风貌,贴切、真实地呈现了启东的沙地文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陈永辉收藏的元宝石

其中,也不乏一些“稀奇古怪”的藏品。比如形状奇特的元宝石,是以前启东染布坊用的重要工具。元宝石的上爿是元宝形石片,下爿是长方形垫石,工人碾布作业的时候,就踩在石头的两端,来回运动,让布料“紧薄有光”。收到这件藏品时,只剩下上爿的元宝形石片,陈永辉便自己查阅资料,专门打造了它的配件,生动还原了当时的作业情景。

如今网络发达,陈永辉也开了自己的抖音账号,平时会拍摄和发布一些自己的藏品,也给当地网友提供了交流的平台。陈永辉说,很多网友通过短视频平台联系到他,想来线下参观,找找当年的回忆。让他最为欣慰的是,他的藏品还“牵线搭桥”,帮两名老同事重新相聚。

几年前,他拍了一个落款为启东县渔船修造厂的杯子发到网上,帮助这个船厂的老员工寻找曾经的同事陈飞。“以前大家的联络方式很少,家里可能连固定电话都没有,一旦分别可能就很难联络到了。这名网友要找的陈飞,是他20多年的老同事。”在陈永辉发布的这则视频下面,有许多认识他的网友留言。“陈飞是电焊工。”“陈飞一流(的)电焊技术。”“陈飞(是)电焊组长”……在网友们的帮助下,这两名老同事成功取得联系,弥补了多年的遗憾。

对于陈永辉来说,这样点滴的温暖瞬间和藏品背后的历史故事,让他时常能感受到巨大的满足感。当地档案馆非常支持他的这项收藏事业,也让他更有动力坚持下去。“我最大的愿望,就是希望能有一个更大的场地进行展览,更好地保存和展示启东这几十年来发展成就。”他说。

现代快报/现代+记者严君臣花宇/文花宇/摄

(来源:现代快报全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