庸者谋事,智者谋局:6条本质上的区别,高下立判,一目了然

谋事者,注定平庸。

谋局者,注定无敌。

庸者谋事,走一步看一步;

智者谋局,走一步看十步。

谋事者,目光短浅,眼界狭窄。

谋局者,天下虽皆不为所有,但天下即可为我所用。

想要成大事,搞大钱,必须谋大局。

今天,就给大家分享,谋事者与谋局者的6大不同之处。

对号入座,看看你是谋局者,还是谋事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谋事者看眼下,谋局者看未来

高明的棋手在落子之时,心中已对后续数步有了清晰的规划。

相比之下,新手只能看到眼前的局势。

那些能够深思熟虑、远见卓识的人,才能在人生道路上走得更远;而那些视野狭窄、缺乏远见的人,往往难以取得显著的成就。

人生就像一场棋局,我们不应该只关注眼前的一步,而应该放眼未来,预见到数步之后的发展,这样才能够在人生的旅途中走得更远。

在秦朝末年的历史中,刘邦成为了首位攻入咸阳的人。

当许多官员和将领都忙于占有美女和财富时,只有萧何关注到了更为关键的户籍、地图和律令。

后来,刘邦与项羽争夺天下,正是依靠了这些重要的文件,才得以掌握天下的局势。

刘邦建立汉朝后,进行封赏,他将手下的将军比作猎犬,而将萧何视为猎人。

猎犬再出色,也需猎人的指引,因此萧何成为了汉朝建立的第一功臣。

古语有云:行事大事,以洞察为主,以才华为辅。

真正能够成就大业之人,才华固然重要,但洞察力和格局更为关键。

拥有超凡洞察力的人,往往能比他人看得更远,取得的成就也更大。

在战国时期,七国争霸。

秦王的庶子子楚在赵国当人质,处境艰难,无人愿意与他结交。

但吕不韦却与他建立了友谊,认为他是一笔“奇货”。

当时秦王没有嫡子,子楚有可能会继承王位。

吕不韦在秦国进行游说,成功地说服了华阳夫人,立子楚为太子。

后来,子楚回国,成为秦王。

吕不韦也成为了秦国的宰相,被封为文信侯,拥有洛阳十万户的食邑。

从一个普通商人一跃成为秦国贵族。

古语云:“明智者预见未来,智慧者躲避无形之危。”

真正的智者,在事情未显露之际,便已经洞察到了它的未来走向。

因此,无论是进攻还是撤退,都应考虑得更长远,这样才能真正发现机会和避开灾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谋事者着眼当下,谋局者着眼全局

一个广为人知的寓言:盲人摸象。

四位盲人相约去触摸一头大象。

第一位盲人摸到了大象的牙齿,便认定大象就像坚硬的石头;

第二位盲人触及到的是大象的鼻子,便想象它犹如水管一般;

第三位盲人摸到了大象的腿,便觉得它与树木无异;

第四位盲人接触到的是大象的身体,便将其比作坚固的墙壁。

四个盲人各执一词,争论不休,旁观者见状,不禁会心一笑。

片面之见往往让人无法洞察事物的真相。

我们在认识上往往存在盲点,这会导致我们在行动上的偏差。

在处理事务时,固然要注重细节,但更重要的是把握整体大局。

在清朝末年,太平天国运动如火如荼,曾国藩受命平定叛乱,精心策划了安庆之战。

然而,朝廷却催促曾国藩优先保护财税重地苏州、杭州,而非聚焦于安庆。

朝廷的关注点在于财税,却忽视了安庆对于太平天国的重要性。

安庆不仅是太平天国的西线屏障,更是其粮草供应的关键所在。一旦攻克安庆,湘军便能乘势东进,直指南京。

这就如同下棋时,安庆是棋局中的关键点,只有掌握了这个要点,整个棋局才能灵活转动。

曾国藩的策略是从全局出发,而朝廷却只着眼于一城一地的得失,这是格局上的显著差异。

后来的战局果如曾国藩所预测,湘军在攻克安庆后节节胜利,直逼南京。

太平天国的领袖洪仁轩也深感无奈,表示一旦失去安庆,便失去了翻盘的可能。

古语有云:“欲成大事,先识大局。”

往往能够成就大业的人,并非细节至上,而是具备宏观视野的人。

只有全面规划,才能明智地决定何时舍弃,何时争取。

过于关注局部,反而可能成为成功的障碍。

策划大事者必须具备宏观布局的能力。

在人生的棋局中,我们首先需要学习的是布局而非技巧。

只有站在更高的视角审视自己,我们才能更好地规划人生,不被细节所迷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谋事者看表象,谋局者看本质

无论是设定短期目标还是制定长期计划,洞察力都是关键。

只有深入事物表象,抓住问题的核心,才能展现出一个策划者的真正实力。

在清朝咸丰年间,胡林翼担任湖北巡抚,官文则是湖广总督,两人职责有所重叠,因此冲突不断。

胡林翼搜集官文的过错,打算向朝廷弹劾他。

但一位幕僚制止了他,指出朝廷派官文来监督胡林翼,实则是出于对胡林翼的猜疑。

幕僚揭示了一件事的真相:表面的争权夺利,实际上是朝廷对胡林翼的不信任。

胡林翼接受了幕僚的建议,转而与官文修好关系。

官文因此不再过问政事,每日只是享乐。

在胡林翼的治理下,湖北政务井井有条,为曾国藩在前线的战事提供了稳固的后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