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偃师银条是被商代宰相伊尹发现的,因此银条又称“尹条”。后来,唐玄奘将这道菜献给唐太宗。太宗赐名“银条”。偃师银条从此美名远扬。《偃师县志》记载:明朝弘治年间,偃师银条曾为贡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偃师银条是一种植物,它非偃师不长,作为贡品名扬天下。追溯其生长源渊,可达夏代。

根据现代植物分类系统,银条属唇形科,草本蔬菜,植株丛生,茎细长,直立,地下茎圆形,洁白发亮,均匀有节。含蛋白质5.5% ,脂肪0.3%,碳水化合物23%,无粗纤维,节长嫩脆,吃时将根洗净,断成小段,滚开水稍煮除生味,趁热加盐、醋、姜丝、大蒜、辣椒拌匀,食用时加香油,口感爽脆,清凉祛腻,成为宴席上下酒的高级菜肴。

据科学测定:偃师银条富含糖类、酚类、维生素C、粗蛋白、氨基酸、有机酸等物质,对软化血管、降低血脂、改善血液循环具有独特功效。

传说,银条这种菜是商相伊尹最早发现的,并将它制成了味道奇美的菜肴。当地相传“白菜九畦难抵尹条一席”,到现在过红白事儿,银条就成了压桌第一口。因它对生长环境要求极严,改变了环境就不生长,所以,越显得其珍贵。

伊尹自幼聪慧,所看之书,过目不忘,待人接物彬彬有礼,有莘王爱之而器重。伊尹爱读尧舜之书,深明三皇五帝、英明君王的治国之道,声誉名扬天下。

当时夏朝的君王叫夏桀,他依靠手中的权力,对奴隶进行残酷的压迫和剥削,对所属小国年年增加贡俸,延期缴纳者即调兵征伐。而夏桀却过着花天酒地的奢侈生活。夏桀最爱吃的就是银条,每天要吃四盒。而夏桀知道银条好吃,主要有两个人是他的引路,一个是伊尹,另一个是宠姬妹喜。

吕氏春秋》中记载:“有先氏女采桑,得婴儿于空桑,母据伊水,名曰伊尹。”《水经注》载:“有莘氏女采桑于伊川,得婴儿于空桑。夏末有莘国的奴隶只能给国王耕田采桑养蚕,不准聚会,更不准私自通婚。伊尹的父母都是夏朝的奴隶,在劳动中产生了爱情。其母身怀有孕,分娩时逃至空桑。伊尹降生后,其母亲弃儿东走,翻山穿林行至洛沟,因失血过多身亡。桑林中的婴儿被奴隶抱回献给国王,国王让奴隶将其抚养成人,并根据他的来历取名伊尹。”

黄河下游的商部落首领成汤,不堪忍受夏桀的统治,周游各地求贤纳士。

成汤听说有莘国有位伊尹,深懂治国之道及除暴救民的良策,成汤就顺伊河而上,行至陆浑的温泉住下。派使者拿上玉、帛、马、皮前往伊尹住地,去聘请。

伊尹说我不爱玉、帛、马、皮,我爱尧舜的治国之道。成汤亲自又去见伊尹,说封他为官。

伊尹说我不爱官,我只研究尧舜治国之道,只爱尧舜治国之道。

成汤说:“我的祖先契辅助舜王治理国家,你的先祖尧是治理国家的明君。请你帮助我推行先祖尧舜治国之道,把成汤培养成尧舜之道的君王,把商民培育成尧舜之道的良民,这有多好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于是伊尹接受了成汤的聘请。这时有莘国却不同意伊尹离开自己,成汤又聘有莘王的女儿为妃,伊尹便以陪嫁师傅身份,到成汤的商国去。

伊尹来到商国,成汤就急于攻桀灭夏。伊尹说:“天诛造攻自牧宫”《孟子》,意思是上天灭桀很容易,一直能占领夏桀的住宫。现在还不是时候,等到上天灭桀时,再攻夏桀就容易了。伊尹游历了黄河两岸和伊洛流域,查访了民情,又回到成汤的国都。

伊尹首先派人向夏桀送去鲜嫩的银条,并给夏桀的宠妃妹喜送去金、玉、帛之类物品,作为商的贡俸。伊尹三次潜入夏都,亲自给夏桀制作美味佳肴,取得夏桀的信任,讨得宠妃妹喜欢心。通过妹喜让夏桀吃银条,并编出“要想长生不死,白酒银条长伴随。”使夏桀每天饮酒作乐,不问政事。

成汤重用膳臣,伊尹为相执政,以亳为前进据点,积极准备灭夏。采取逐步分化,削弱和孤立夏桀势力的策略,剪除夏桀的羽翼,先后经过十一次大战而战胜夏。于当年正月初五,一举推翻夏朝的统治,商朝正式建立。

商朝建立之后,伊尹辅佐成汤制定了法律、工农业生产、教育和科学的发展计划。推动了奴隶社会经济、文化、教育和科学的发展。商的势力范围最大时东到大海,西达陕西西部,东北至辽宁,南到长江以南,是当时世界上一个大国。

商代的农业较发达,手工业制陶、制骨、制玉业得到充分发展,制出了精美的作品。青铜冶炼开创了戈矛的铜制武器之先河,为下步天文、地理和自然科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在安阳殷墟出土了商代十万片刻有文字的甲骨,我国的文字在商已经开始,这是有实物记载的,是颠扑不破的真理。

灭夏以后,商朝在成汤的治理下,出现了蒸蒸日上的景象。伊尹一方面帮助人们发展农桑,一方面教育人们学会生产生活的技术本领。规模发展银条生产,在生产中采用“有沙而不松,有水而不湿”的土质。手把手帮助人们生产银条,达到”白生生、脆嫩嫩。”

他还自编了银条烹制歌谣:“锅净水宽,忌生防烂,喜姜莫葱,躲酱增酸。”偃师人民一直将这首歌唱了三千多年,而不曾忘记。

伊尹帮成汤灭掉了夏,建立了商,后世称其为第一个君王之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偃师关于伊尹的传说故事很多。他殚精竭虑辅佐了几个商王,当了几个商王的相。为商王朝延续五百五十余年,奠定了坚实的政治基础。后人尊称他为厨圣,“烹调之圣”,就是指他为中国的历史发展、生活改善起到了推动作用。

现在偃师谁家有红白大事儿,都要到首阳山伊尹墓前去叩头念叨念叨,过完事儿也要带上几个菜到伊尹墓前跪拜。

偃师银条种植,始于夏,兴于唐,盛于明清,曾被唐太宗李世民列入贡品。2005年6月偃师银条获得国家原产地域保护。2006年8月通过河南省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和农业部无公害农产品认证。2009年银条的种植栽培和烹饪技艺录入第二批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1年偃师银条成为获得农业部认证的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2019年录入“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偃师银条,也被中国烹饪协会列为名菜。

偃师区委、区政府历来重视银条产业的发展,积极实施品牌发展战略,大力发展银条种植,作为一项富民工程来抓,让过去只有皇帝、王候才能吃得上的佳肴走向全国,走向全世界,为偃师人民创造更多、更好的财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者简介:程卫东,男,1947年生,洛宁县大原村人,县政府烟办原副主任,2008年退休,中国收藏家协会会员,中国国学研究会会员,洛宁县姓氏文化研究会顾问,洛阳市姓氏研究会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