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讯 记者蒋臻 5月14日,广州公共资源交易公共服务平台发布阅江路(广州大道-猎德大道)品质提升项目(黄埔涌步行桥)设计招标公告。根据招标公告,广州将在黄埔涌涌口建设一座全长约280米的步行桥,这也是继海心桥后广州塔周边又一座步行桥。项目工期至明年6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项目位置图。

桥梁呈东西走向

助力完善广州塔周边配套

招标公告拟建的黄埔涌步行桥位于黄埔涌涌口处,桥梁呈东西向布置,西侧为广州塔、珠江帝景小区,东侧为猎德大桥,北侧为珠江,南侧紧邻海珠有轨电车1号线阅江西路高架桥。项目由市财政投资,投资估算总金额23338.45万元。

项目建设方案透露,目前,广州塔已经成为广州的城市标志,2023年登塔人数约 500 万人次,到达广州塔周边的客流达到了近 2000 万人次,周边交通及服务配套设施需完善和提升。随着人流量的不断攀升,广州塔广场周边交通比较拥堵,滨水空间可达性差,黄埔涌口段滨水碧道贯通性差,缺少无障碍设施,缺少遮阴场所及休息空间,影响了游客在广州塔广场及周边的户外体验感受。

拟建桥跨越黄埔涌涌口,立于桥上,能将广州现代风貌的珠江新城和自然风貌的母亲河珠江饱览其中,成为广州城市最美景观的落脚点之一。通过步行桥的连接,可增加步行人流,鼓励人流驻足于阅江路,东西融为一体。同时,依托北岸花城广场汇、江中海心桥、南岸广州塔引流并集聚人气,促进广州塔周边环境发展,实现阅江路功能与价值利用的需求最大化。

“榕生水岸,水鸟天堂”

设计立意独具岭南意韵

黄埔涌步行桥桥梁全长约280米,桥梁设计线平面上均呈圆弧形布置,半径为534.25m,桥梁平面呈中间宽,两侧窄的布置,最大宽度26.7m,最小宽度11m。桥梁设置了慢行、快行步道,其中慢行道位于北侧,快行道位于南侧;二者在主桥由斜拉拱分隔。东西两岸的桥梁轮廓线与堤岸线衔接相切,顺应珠江人群走向。

项目建设方案透露,2021年9月,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和广州市城市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共同主办了《阅江路(广州塔-华南快速)滨江段景观环境提升设计竞赛》,从多个参赛方案中选出了由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提交的方案作为优胜方案,并在后续进行了深化设计。优胜方案选取以简洁优美曲线的斜拉拱梁组合体系的桥型作为推荐方案,既能与周边的海心桥曲线元素协调统一,又能展现岭南特色文化,还具有简洁美观大方、体现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故该方案为推荐桥型方案。

该桥方案设计概念与周边元素协调,能符合岭南特色,在阅江路水岸打造“阅江跃道”-珠联碧合,跃动广心,旨在近远期立体解决交通问题,以微改造、见大成效,创造舒适生态慢行体验,为大众带来多元活力、多维观景的世界一流水岸。黄埔涌步行桥设计立意“榕生水岸,水鸟天堂”,桥梁如水中生长的榕树,独具岭南意韵。微妙的拱形立面,在遮挡背后轻轨的同时,缝合两岸生态裂痕。走在桥上,可感受生态江畔,领略“广州之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项目效果图。

与海心桥遥相呼应

提升周边区域滨水休闲空间品质

黄埔涌步行桥与已建成的海心桥遥相呼应,在景观照明方面,不同于海心桥的3000K暖光为主,黄埔涌桥采用相对偏冷的4000K 中性白光,营造空灵纯净的质感氛围;同时,追随桥体榕树的形态构造,通过明暗变化突出造型的悬浮感,展现树冠优美的形态和舒展的张力。

黄埔涌步行桥建成后,将助力提升新中轴南段广州塔、海心桥周边区域的滨水休闲空间品质,保持较高的出行质量、优美的城市环境、高档次的城市形象,持续为广州市高质量旅游商贸发展输入动力。

据悉,黄埔涌步行桥为阅江路(广州大道-猎德大道)品质提升项目的一部分。阅江路(广州大道-猎德大道)品质提升项目自西向东共分六个段落进行品质提升,分别是国际媒体港与海心桥广场一体化提升、广州塔北广场提升改造、黄埔涌西广场、黄埔涌步行桥、有轨电车及市政高架桥桥底环境提升、猎德大桥桥底环境提升。

南都广州新闻部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