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体育总局:坚决抵制畸形“饭圈文化”侵蚀体育领域

记者从15日在广州举行的全国体育宣传文化工作会议上获悉,全国体育系统将全过程坚决抵制畸形“饭圈文化”对体育领域的侵蚀

国家体育总局表示,要把坚决抵制畸形“饭圈文化”的意识和要求,融入运动员选拔、培养、输送、安置的全过程,融入体育赛事活动组织、服务、监管的全过程,并在思想教育、宣传引导、风险防控等多个方面采取有力有效举措,推动形成多部门协同配合、全系统聚焦发力的共治格局

国家体育总局强调,要清醒认识到,“饭圈”乱象对运动员身心健康成长、运动队为国争光能力、体育事业可持续发展都极为不利。体育不应该、也不允许成为畸形“饭圈文化”继续滋生的“引线”和“温床”。解决这一问题刻不容缓,全国体育系统必须高度警惕、快速行动。

近年来,体育领域“饭圈化”现象屡屡引发争议,不少体育人士深受其扰。中国奥委会曾呼吁社会各界尊重运动员个人权益,理性追星,避免不当言行,坚决杜绝“饭圈”乱象向体育领域蔓延。

今年以来,多个地方相关部门在网上开设专区,受理曝光运动员个人隐私、干扰运动员正常比赛训练、粉丝之间互撕谩骂等问题的举报。巴黎奥运会在即,营造一个文明理性的舆论环境和网络空间,既是所有参赛人员的期盼,也是展现我国体育迷良好形象的需要。

早前消息

微博开展3个月 体育饭圈生态治理

4月23日,@微博管理员 发布2024微博“体育饭圈生态治理”专项行动系列公告。

公告称,近年来,随着中国体育的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体育项目及优秀运动员受到观众和粉丝的追捧,但部分非理性追星行为也借此滋生,使体育出现“饭圈化”倾向。

为了维护健康的社区生态秩序,还原最纯粹的体育魅力,拒绝体育领域“饭圈乱象”,微博切实履行平台主体责任,即日起开展为期3个月的“体育饭圈生态治理”专项行动,主要治理内容如下:

恶意攻击行为:因对赛事安排、比赛表现等不满,对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等发布侮辱谩骂言论;

泄露、传播隐私行为:通过不正当手段获取、传播运动员私人信息,干扰运动员正常生活和训练安排;

造谣侵权行为:通过捏造谣言、炒作绯闻、非法跟踪、入侵私人空间等方式侵犯运动员合法权益;

互撕谩骂行为:因支持运动员不同,参与、煽动粉丝群体间互撕对立;

刷量控评行为:在媒体或自媒体评论区,使用相似文案进行刷量控评;

非理性应援行为:诱导、强迫用户进行非理性集资应援,或在未经审批的情况下违规组织线下聚集等。

违规举报行为:组织、煽动、引导其他用户通过特定方式进行线上或线下恶意投诉举报,干扰公共秩序。

本阶段,站方根据《微博社区公约》等相关规定,已对1581条体育饭圈违规内容予以清理,并对203个违规账号视程度予以阶段性禁言至永久禁言处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3年11月27日,@中国奥林匹克委员会 发文表示,坚决抵制“饭圈”乱象。文章提到,公开、公平、公正以及道德、风格、干净等等,是体育领域的关键词和鲜明特征。中国奥委会曾专门发布声明,号召社会各界尊重运动员个人权益,理性追星,避免不当言行,坚决杜绝“饭圈”乱象向体育领域蔓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以爱之名”的饭圈乱象,已经失去了基本的客观理性。事实上,“饭圈风气”之毒,很大程度就在于其通过超话打榜、数据应援、氪金花钱等手段,将“喜爱”异化成了刷量控评、互撕谩骂等有组织的攻击行为,呈现非黑即白、有我没你的极端思路。

粉丝挑事搅局,不是“爱”而是“害”。我们看到,对于这种风气,许多运动员在嘈杂喧哗中依然保持了“人间清醒”,通过各种方式有温度、有尺度、有态度地对饭圈乱象进行了抗争。另一方面,相关部门也未雨绸缪,通过一系列制度保障运动员免受饭圈侵扰。但必须看到,随着竞技体育商业化、职业化发展,完全没有“饭圈”也是不现实的。如何建立科学合理的规矩,让体育明星与粉丝之间建立正向联系和健康互动,活跃产业经济,推广相关项目,带动群众体育,恐怕才是“追星”应有的价值所在。

某种程度上,追星就是在追自己,习得偶像身上的优秀品质,让自己变成更好的人。不以喜欢之名强行打扰,不以守护之名掀起乱战,粉丝们“自励成长”“相善其群”,不仅更加理性,也能让这份感情更加纯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编辑 | 陈彤

综合 | 新华社 @中国奥林匹克委员会 北京日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