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自从索尼于1982年推出价格更便宜体积更小的Discman系列以后,CD的低迷市场终于开始有些起色。从1984年不到黑胶唱片1/10的产量到了1986年1月达到4,500万张的生产规模,再到1988年超过了鼎盛时期黑胶唱片的1亿张。与此同时,CD这样一种全新的音乐载体也很快进入了改革开放以后快速发展的国内市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79年1月,中国第一家拥有24轨立体声录音机的唱片公司太平洋影音公司成立了,1986年 86版《西游记》正式开播。其中,由蒋大为老师演唱的主题曲《敢问路在何方》也开始在全国传唱。而包含这首歌的由太平洋公司出版的《蒋大为金曲集》也成为了国内正式发行的第一张CD唱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CD技术在国内最早的引进绕不开一个人,那就是革命前辈叶挺的儿子叶华明。在解放之前,作为烈士后代的叶华明是新中国的第一批地空导弹专家。在改革开放以后,叶华明为了响应国家号召,想起了在1981年曾跟随中国代表团去过荷兰参观,被当时飞利浦公司先进的激光光盘技术所震撼,所以决定回国发展国内激光光盘技术。于是成立了先科集团,随后先科邀请了飞利浦香港公司到深圳做产品演示,并于1984年下半年开始与飞利浦香港公司签订LD的技术引进协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86年,与飞利浦公司达成了进一步的合作,合资成立深飞激光光学系统有限公司。除了LD以外,也开始生产CD。终于在1990年8月16日生产出了先科公司的第一张CD录制歌曲为亚运会会歌《亚洲雄风》。半年后的1991年3月,先科公司也终于生产出了第一张LD——《红楼梦》。

中国也成为了当时世界上除了荷兰、日本和法国以外,第四家既能生产LD又能生产CD的国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90年代以后,香港流行音乐迅速发展,很快也带动了CD的销量。比如1993年张学友的《吻别》,仅一年的全球销量就达到了400万张。也打破了邓丽君保持的华人唱片销量纪录。之后,谭咏麟、刘德华、张国荣等老一辈的歌手也将CD销量带上了一个巨大的提升。

90年代欧美的唱片公司有大量的滞销唱片,需要消耗极大的财力、物力进行库存管理。即使被当作垃圾处理,成本也非常高。所以,这些CD以“废塑料”的名义流入了国内。来到国内以后,这些CD并没有完全被销毁处理为化学纤维,有部分只是被切割到了CD盒或者CD最边缘的部分,这些CD也被称为打口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1999年,《北京新声》的摇滚画册上第一次出现了“打口青年”的字样。随后,“打口一代”,“打口文化”的说法也流传开来。虽然打口碟并不光鲜体面,但是却影响了一整代的音乐爱好者、音乐人和乐评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01年雪村的《东北人都是活雷锋》在网络上爆红,这标志着网络数字音乐正在向实体唱片席卷而来。低成本、高传播性的盗版数字音乐对CD唱片带来了沉重的打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随后2005年10月11日索尼推出了D-NE730和D-NE830这两款最后的CD机,CD也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以上内容部分来源为维基百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