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 乔娅 白亚军 通讯员 王萌 姜春霖

河北黄骅市地处渤海之滨,全域耕地以中度盐碱地为主,季节性干旱严重,春季土壤盐分含量最高达2%,地薄出粮难。

新疆莎车县位于新疆西南边陲,自然条件恶劣,长期受沙漠化困扰,属于盐碱化土地。

2023年,通过微藻改良技术,玉米等农作物在莎车县强盐碱地上增产丰收,科研人员由此看到了盐碱地改良的新希望。

从新疆到河北,从莎车县到黄骅市,4000多公里,沙漠微藻改良盐碱地的故事接力上演。

去年10月,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河北中心联合极地藻(北京)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河北省现代农业服务公司在黄骅市仙庄片区1000亩盐碱地开始进行"利用沙漠微藻改良盐碱地"的项目试验,从极地藻(北京)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新疆沙漠微藻菌库中选取几种抗盐碱的菌藻,采用多种配比方案,开展中重度盐碱地治理实验,预计将提高有机质含量1倍,降低土壤pH值0.2-0.8,提高农作物产量15%,改善耕地条件,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盐碱地改良创新模式。

如今,这片试验田的旱碱麦长势如何?沙漠改良盐碱地的进展怎样?长城新媒体记者跟随科研人员,深入黄骅等地,讲述科技"唤醒"盐碱地,荒地变身"米粮川"的故事。

(鸣谢:黄骅市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