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前国家推出老旧小区改造,初衷是为居民办好事,没想到在北京海淀上地这里,变成了几百名“上地东里的业主维权‘拉锯战’”。

这是我从北京广播电视台“问北京”公众号一篇记者采访文章中看到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报道中还可以看出,原因在于“一刀切”。

上地东里小区已纳入老旧小区改造名单,需先拆除违建。

居民是支持拆除违建,但反对的是“违法拆违”与拆违扩大化、“一刀切”。

近日,市民李女士向“问北京”(北京新闻广播新闻热线65159063)反映,自己所住的北京市海淀区上地东里顶楼是“斜坡”结构,斜坡上有一个露台,属于6楼业主所有。由于露台存在雨水倒灌、缺乏防护措施等问题,大多数居民都按照物业要求,将露台封闭。但最近,街道办通知他们,封闭露台属于“违建”,需要限期拆除。

像李女士这种情况,上地东里有很多家。因为是三十年前老小区,很多顶层阳台有重大设计缺陷,如面积很小,四面都是墙,最低墙也有1米多高,这还是阳光或露台吗?居民称之为“天坑”。这种状况存在安全风险、积水漏雨倒灌等严重隐患,如果强拆自封后果不堪设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们都不认可街道的“违建”判断,认为不能一刀切强拆,其理由如下:

一是按法律认为顶层阳台是居民专属,有处置权利;

二是在拆违依据若干法规颁布之前封的阳台,按“法不溯及既往”“法无禁示即可为”的原则,当时全国都在自封阳台而无人禁止,这是合理、合法的

,且符合当年《北京市“九五”住宅建设标准》的关于封顶层阳台的要求。

上地街道回答记者采访说,认定违建的依据就是由于没有取得规划审批许可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人民日报旗下媒体中国城市报报道内容曾对此类情况提出质疑:

居民自封阳台一直是北京过去几十年大多人的习惯做法,而相关部门提出拆除的依据也是涉事业主改建之后多年才发布的《北京市城乡规划条例》,这让大家有种躺枪的感觉。

王女士向“问北京”记者出示的小区一手房业主《物业合同》和《北京市“九五”住宅建设标准》中显示:小区所属物业——实创物业管理有限公司(国有企业)曾给出露台封闭尺寸要求,并在物业合同中规定:顶层晾台的封闭,应按物业提供的图纸尺寸进行封闭。而《“九五”标准》402条规定:根据北京市风沙大的特点……沿街阳台应统一封闭,有屋顶平台的户,可视同有阳台。

由此可见,以前几乎所有人(包括政府)都认为个人业主自封阳台无需申请规划许可证,且也没有地方去申请。

三是按《北京市“十四五”时期老旧小区改造规划》要求理解,以上存在严重隐患的屋顶“天坑”也应该合理封闭。

看看有关要求就明白这个道理:改造后的小区不仅是要“好看”还要“好住”、化解城市居住安全风险、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等等。

收到大量上地东里业主不断投诉后,有关部门也曾承认“业主封闭具有一定合理性”,考虑不搞“一刀切”,准备实事求是解决。

记者查询了解到,3月19日到4月23日期间,市规自委海淀分局曾回复12345热线表示:

考虑到业主封闭具有一定合理性,经海淀区多个部门研判,明确会在后续改造方案中统一予以考虑。后续封闭具体方案将与业主沟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关方面所提出的解决方案之一“顺坡封”,体现了双赢,既实现了旧改目标“好看”又满足了居民需求“安全”。居民也接受自费。

但后来又改变主意继续一刀切强拆,据居民说因为有人怕各种麻烦。

4月中旬起,对小区顶层业主的封闭阳台开始了一刀切拆除,5月份还在进行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北京建筑大学教授赵仲杰在接受中国城市报记者采访时指出,北京市老旧小区改造是根据国办发23号文件实施的一项惠民工程,应该采取惠民方式,不能一刀切强制拆除。

我还看到,另一个“一刀切”新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5月10日,河南省焦作市博爱县鸿昌街道团结路数十家商铺招牌遭人破坏。什么原因?多名商铺老板称,此前曾被社区要求“一刀切”统一商铺招牌,但部分商铺并未同意。有人推测是否“数十家商铺招牌遭人破坏”与之有关?

奇了怪,这种“一刀切”为啥屡禁不绝?如,为创建文明城市一刀切“招牌统一”;落实环保治理一刀切“强制关停”;焚烧冥纸冥币一刀切一禁了之,利用行政强力“一刀切”强制老乡买公墓,等等。

“一刀切”的原因是什么?有关部门肯定是各有各的“正当”理由与借口。

但央视网评指出其背后的隐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刀切”本质上的原因,是不切实际、自以为是的“庸政”,是不负责任的“懒政”,危害严重。

各位有啥看法?欢迎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