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我们石界,有那么一群人,因为热爱石头,甚至可以不顾自己的生命,深入垂直近千米的洞穴里,寻找石头。

曾经,我们以为不可能的是,贵州寻找洞石的石友做到了。

前段时间,笔者色大叔在四川成都石友周峰老师的朋友圈里,看见过一组探索洞石的图片纪录。

每一帧照片,都令人血脉喷张,每一个角度都暗藏玄机。

接下来,我们去探索一下不要命的捡石之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黝黑的洞穴里,需要足够的强光电筒照耀,才能逐步探索。

洞穴里面弯弯绕绕,大洞套小洞,除了奇趣的洞穴奇景,还有阴暗潮湿的空气与冷风。

那种一脚下去,不知道是不是悬崖的洞穴里,你得格外打起精神。

除了要有一颗冒险的心,还有洞穴里被亿万年冲刷的各种石头诱惑的他们继续探索与深入。

也许你会感叹:都是为了生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很多狭隘崎岖的山洞里,不仅脚下是流淌的河流,头顶更是湿漉漉的,不断的滴下水滴。

甚至生活在幽暗洞穴里的小动物,也会突然惊慌失措的冒出来,壮一下你的胆。

甚至还有一些喜欢潮湿环境的毒虫,比如小拇指粗的红色蜈蚣;比如能甩出一个尾钳的蝎子;比如成群结队的蝙蝠……

色大叔光听听就感觉后背发凉,毛骨悚然,这些人哪里是去捡石头,简直就是去拿命换石头。

或许,在他们眼里,这都算不了什么,石头才是诱惑他们前几进的动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一些大洞穴里,你压根就会感觉自己好渺小,甚至过来一个狭隘的小洞穴,突然会豁然开朗。

你几乎能听到自己心跳得声音,那种绝对安静的情况下,那种封闭的空间里,除了流水声,只剩下那颗心脏跳动的“突突”声。

但捡洞石的人,似乎一点都不害怕,他们小心翼翼的前进,一步步探索。

在洞穴里你会发现许许多多你从来没遇见过的奇景,比如,没有眼睛的洞穴盲鱼。

要知道,这些洞穴人迹罕至,它本身就形成了独特的自然环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越往洞穴深处探索,就好像行走漆黑的夜晚,手中的强光电筒只能探索光束之内的场景。

脚下各种被暗河冲刷了千万的石头,不仅水洗度,还有各种造型,真是一片尚未被开发的处女地。

玩石头的人只要一看到石头,两眼就冒光,幽暗洞穴里的冷风也不再冻着瑟瑟发抖,反而更加激发他们对地理环境与石种的探索。

为什么有些石头可以形成那多么奇特的洞,是不是洞顶长年水滴石穿形成?

为什么这个石头上面有奇特的纹路,就像蛛网一样,如此等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家身后背着竹篓,手里拄着撬棍,不仅可以开路,还能探路。

身后的背篓可以放一些捡到的石头,很多时候,一天下来也捡不到满意的。

即使捡到一些令人满意的,但要从几千米深的洞穴里搬上去、从大山里面运输出来,也是极难的。

所以,洞穴捡石人会格外珍惜每一方来之不易的石头。

你想象一下,身后的背篓里装着几十斤的大石头,一步一步艰难跋涉是什么体验?

脚下可没有柏油马路与水泥路那么平坦的路线让你轻松跨过,而是高矮错落,崎岖不平,每一步都要看准了才能跨下去、走过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们或许只知道戈壁滩上有石头,也只晓得大漠荒凉,荒无人烟,捡快石头还要驱车几百里。

我们或许只体验过在江边河边捡石头,那种被水冲上岸,一眼看去光洁漂亮的、五颜六色的石头。

但是你,可能从来没有体验过,还有一种叫洞石的石种,他们亿万年来就隐藏在不见阳光的洞穴暗河里,每一块去带出来,都困难重重。

或许我们只是喜欢石头,冒险只是我们的工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致敬那些为石头疯狂的捡石人,他们也是探索家,更是为奇石事业付出了自己的光与热。

也许有一天,有那么一个机会,色大叔也想亲自跟着这群石界老司机,下到洞穴的暗河里,去体验一把洞穴捡石头的乐趣。

我是色大叔,我在美石台为您独家报道。谢谢观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