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做父母的最怕的是什么?不是无儿无女,不是没有老伴,而是没有钱。

钱虽然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钱却是万万不能的。

父母的,一定不要把钱都给了儿女,记得给自己留点退路。

父母都是无私的,对儿女的要求肯定是有求必应。

有的父母为了给儿女好的生活,把自己所有的积蓄都拿出来,可结果现实啪啪打脸。

父母花光了所有的钱,供儿女上了好的学校,接受了好的学习,最终给儿女一个好的家庭。

他们总想着儿女有出息了,以后自己老了也能跟着沾光,结果却出人意料。

儿女们不愿意跟老人生活在一起,觉得他们拖累自己。

最终的结果就是,父母晚年凄惨,跟儿女结下了仇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村里的孙爷爷有三个儿子,老伴因为心梗去世了,留下他一个人生活。

老伴在世的时候,三个儿子没事就来家里探望老人,可老伴走了以后,儿子谁也不来了。

原来,孙爷爷的老伴之前是医生,在医院里工作,退休之后,每个月都能领到7000元的退休金。

长年生活在村里的两个老人基本上没什么太大的花销,每个月有2千左右就足够了。

孙爷爷把剩下的钱都存了起来,想着以后生了病再用,可是老伴心疼儿子,每次儿子来,就把钱给儿子分一分。

有一次的大儿子一家来,他们只带了点水果,而孙爷爷两个人却张罗了一桌子好酒好菜。

吃饱喝足之后,大儿媳跟婆婆说,眼看就要寒假了,学校组织的冬令营,您孙子也想要报名参加。

婆婆问,需要多少钱?

大儿媳说怎么也得七八千吧。

婆婆虽然心疼钱,可是也舍不得大孙子受委屈,于是瞒着孙爷爷把钱给了儿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件事后来被孙爷爷知道了,他劝老伴,不要总把钱给儿子,等以后咱们俩需要用钱的时候,该怎么办。

老伴不以为然,她觉得现在帮儿子,将来用钱,儿子肯定也会帮自己的。

由于老伴没有节制的给儿子钱,导致儿子们认为父母存款很多

他们总想着,不跟父母要,父母就会把钱给另外两个兄弟,于是三个儿子经常攀比的跟父母要钱。

可是,世事难料,老伴突发心梗,因为抢救不及时,最终离开了人世。

如今,老伴去世了,孙爷爷每个月的养老金只有1000多元。

由于孙爷爷年纪大了,经常需要吃药,每个月的养老金都不够用的。

老伴刚去世的时候,儿子们还隔三差五的来看看老父亲,可是来了几次,父亲都没有给他们钱,后面干脆不来了。

因为孙爷爷手上没有积蓄,三个儿子看着两手空空的父亲,觉得他还是个拖累,于是都躲得远远的,生怕给父亲养老。

没有了积蓄的孙爷爷,晚年格外悲惨,他总是抱着老伴的遗像哭诉,当初让你留点钱,你不留,如今留我一个人在这里受苦。

看了孙爷爷的遭遇,相信很多人都会谴责他的儿子不孝顺,可是这就是人性最真实的写照

这个世界上有太多无私的父母,他们虽然日子过的艰难,却还是想尽办法给儿女创造好的生活。

有的父母一辈子存了几万块钱,看到儿女过的有一点不好,就想着把自己的钱分给他们,让他们的生活不再为钱发愁。

做父母的总是全身心的对子女好,他们觉得只要自己对子女好,将来晚年自己不能生活自理了,才能得到儿女的善待。

可生活中有太多孙爷爷的缩影,他们这些鲜活的例子也告诉父母,不能提前把存款分给子女,哪怕子女跟你索要,你也不可以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之所以劝父母把存款看牢了,就是因为人心太复杂。

老人手上有存款,等将来这笔钱可能成为你的救命钱。

如果不看好它,以后的命运只能掌握在儿女手中,聪明的老人才不会把希望寄托在儿女身上。

身边很多例子告诉父母,有时候父母对儿女越好,儿女越不懂得感恩父母,反而还把这种对待看成是理所应当。

一旦儿女有了这种想法,那父母的晚年一般都会很凄惨。

有的父母手上有存款,他们也明白不给儿女钱的道理,可却不知道如何拒绝儿女的索要。

如果你不知道该如何拒绝给儿女存款,那不妨看看这位母亲的做法。

周奶奶有一儿一女,老伴早就去世了,全凭她一个人把儿女带大。

街坊邻居看来,周奶妈的晚年非常幸福,总是夸她有福气,儿女都孝顺。

每次听到这话,周奶奶都笑着摇头,说:

“哪里是儿女孝顺,分明是惦记我那点宝贝。”

周奶奶没退休,之前是镇上的中学老师,那时候老师的待遇还不错,每个月到手2000多元。

周奶奶为人仔细,花钱节省,大部分的工资都被她存了起来。

儿女结婚的时候,周奶奶给他们一个人30万,让她们婚后不许再跟自己拿钱。

要知道,在2008年那会,30万可不是个小数目。

后来,周奶奶退休了,不服老的她开了一家补课机构。由于她本人教学经验丰富,慕名而来的补课学生很多,周奶奶的补课班生意特别好。

周奶奶靠着补课班的收入,又攒了50万。

今年76岁的周奶奶,身体也不太好了,眼睛也老花的厉害,实在是上不了课了,于是关了补课班,决定享享清福。

前不久,周奶奶把儿女叫来,告诉他们,自己手上有几十万存款,可是这笔钱,我活一天,都不会给你们。

等到我百年之后,这笔钱我也带不走,到时候,我会把这笔钱分给你们,但如果你们不孝顺我,拿就别想从我这里拿到一分钱。

作为儿女,自然希望能继承母亲的遗产,于是接下来的日子,两个孩子都很孝顺。

且不论他们是不是发自内心的,但周奶奶却拥有了一个幸福的晚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人到老年,生活的品质和幸福感往往与如何妥善安排自己的钱财息息相关。

老年人在金钱方面要有自己的主张和规划,不应毫无保留地将所有财产都分给儿女。

儿女们应当学会独立生活,尊重老人的财产权,不能依赖啃老来维持自己的生活。

老年人要明白,不是不信任儿女,而是要警惕人性的贪婪

在儿女需要帮助的时候,可以适当资助,但并非无原则地给予。

当儿女生活稳定,不再需要经济支持时,老年人应该保留自己的钱财,以备不时之需。

这样既可以确保自己的生活质量,也能在日后离世时,让子女们自行处理遗产,减少纷争。

老年人要学会在金钱方面适度自私,自己的劳动成果应当好好留给自己享用

贴补子女固然是关爱,但过度给予可能导致子女失去独立面对生活压力的能力。

在子女真正需要帮助时,老年人可以伸出援手,但也要让子女承担起应有的责任。

要明白,金钱的流动并非单向的,老年人对子女的付出应当有限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身为父母,面对儿女跟自己要钱这件事,千万得理性对待,不能说一分不给,也不能说全给。

记住儿女和自己索要钱的时候,一定不能给他们两种钱。

1、别给子女享乐的钱

在现今社会,许多父母都希望为子女提供最好的生活条件,其中包括满足他们的物质需求。

然而,过度溺爱子女,尤其是通过提供大量的金钱来让他们享乐,可能会带来许多负面影响。

首先,为子女提供享乐的钱可能会让他们失去独立性。如果子女习惯于依赖父母的金钱,他们可能会变得懒惰,不愿意上进,总想着依赖父母。

其次,给予子女过多的金钱可能会导致他们产生不正确的价值观。他们可能会认为父母给自己钱是应该的,会让子女不懂得珍惜父母的劳动成果,不感恩父母的付出。

作为父母,我们可以为他们提供必要的生活条件,但不应该让他们过度父母给的经济支持。

总之,别给子女享乐的钱,而是应该教会他们自给自足,不惦记父母的存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别给子女还债钱

现在年轻人压力大,经常超前消费,导致欠了很多钱,有时候还不起,他们就跟父母要钱。

父母如果轻易给儿女钱还债,就会让儿女没有消费意识,以后还会继续乱花钱。

作为父母,应该让儿女知道如何合理支配自己的钱,而不是一味地追求物质享受。

我们可以通过与孩子的互动,让他们了解家庭的经济状况,明白消费必须建立在合理的需求之上

同时,我们还可以引导孩子参与公益活动,让他们学会感恩和回报社会,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这样,我们的孩子才能成为既有责任感又懂得珍惜的人,才能在未来的社会中立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为父母,千万把存款留住了,别儿女一要就给,那只会处成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