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看点当时代变革呼啸而至,过往“只见考试选拔”的“密封舱”式教育,显然已经无法满足新时代的追求。而能给予孩子“推动力”的教育,成为家长和教育界迫切的需求。作为百年世界名校、新加坡南洋华侨中学的联属学校——广州新侨,融合新加坡教育精髓,用大平台、大视野,唤醒孩子们的社会责任,助力他们自立自强,成就未来发展。

文丨吴微 编丨Lulu

找到‘大问题’,定义它,直到你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戴上思考的帽子,发挥想象力;

如果你的新想法遭到反对,坚持下去并用专业精神追求它;

拥有克服失败的能力;

以合作的方式扩展科学发现的边界。

这是诺贝尔化学奖得主詹姆斯·弗雷泽·斯托达特4月28日做客广州新侨学校时,给新侨学生的五条寄语。

在这场面对面的交流中,一边是引领过时代变革的科学家,一边是对科学充满兴趣的中学生,面对一张张年轻而热切的面庞,斯托达特教授不仅分享了他在科研领域的心路历程,同时也是他进入科学领域的思维方式与价值取向。

而这些经验之谈,对于十几岁的孩子来说,如同一粒亲近科学的种子,落在心灵之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斯托达特教授用模型介绍“机械键”概念

将诺贝尔奖得主引入校园,这在广州新侨学校不是一次偶然的尝试,而是出于一种教育的坚持。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爆发式地更迭,“教育要帮孩子准备好,应对不确定的未来”这一论断,从一种前瞻式的预言,一下子迫在眼前。

对于今天家长而言,学校教育正位于一道分水岭前,一种是将时代与未来隔绝在孩子的学习经历之外,而另一种,则开始积极探索如何帮助孩子在真生活、大问题中构建自己的学习能力与志向目标。

如果将前一种教育比作“封闭舱”,那么后一种教育更像是“推动力”,两者的取舍不言自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是这后一种教育如何落地成现实?

对于家长而言,学校不仅要有更高的格局,还需要有完备的“路径图”:能够帮助孩子建立学术素养的方法论、帮助孩子探索与表达自我的文化氛围,以及推动孩子进入真实世界大舞台的资源平台。

可以这么说,今天家长和孩子真正需要的学校,早已不是一个摊开书本和习题的地方,而是一个帮助学生用十二年的时间,从既往传承与时代发展中自由吸收养分,帮助他们去塑造生活与文明的地方。

而在所有探索未来的学校中,广州新侨学校正在展开一份有说服力的“路径图”,为孩子打开封闭舱,打造一种真正具有“推动力”的教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东方“伊顿”落地广州,

一所年轻学校的三年成果

创立于2021年,广州新侨是一所年轻的学校。

这是一所在高中阶段有国际课程,支持学生海外升学的学校——对于家长来说,这是辨识这所学校的第一枚标签;紧接着的第二枚标签,是这所学校与新加坡南洋华侨中学的合作背景。

这样一来,“新加坡国际化学校”很容易成为一个快速定位“图钉”,帮助家长认识它,但也很容易形成一些误解。而从教育的本质来说,这种标签或多或少遮蔽了一些学校的细节,一些更高价值的东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广州新侨学校

同样提供国际化课程,关注孩子的能力培养和跨文化适应力,不同学校有不同的优势和问题。

家长有时候会倾向于选择老牌学校,是因为学生升学数据最有说服力,然而代价是这样的学校在给予孩子的空间和文化理念上,必然会沿袭一些由来已久的习惯,最典型的情况是,学校对学生活动的鼓励与对“刷高分”的追求会形成两条标尺,最终资源不可避免向学霸学生或是天生活跃的“E人”学生倾斜。

而新开办的学校虽然升学“积淀”有限,但胜在后发优势,可以融合更多前沿教育经验,做更多契合时代、真正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设计,但如何设计才能“远可接未来,近能强基础”,这光靠理念和理论可做不到,一不小心就形成教育理念和实际教学“两张皮”。

融合优势,让理念落地成学生的学习路径,广州新侨学校从“起点”上先抓住了三块基石,分别是背景优势、团队优势和多元升学路径设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于听惯了英美名校中国版的家长来说,广州新侨学校背后的“新加坡南洋华侨中学”意味着什么?

与世界顶尖名校合作,一所新学校由浅入深的链接往往是品牌、资源和文化价值,很多学校的“背景优势”往往只停在品牌层面,而广州新侨学校与新加坡南洋华侨中学则是深层次的合作关系。

新加坡南洋华侨中学作为新加坡第一所华文中学,于1919年由爱国华侨陈嘉庚在救国图强的时代创建起来,在学校校史上曾经有过56位新加坡“总统奖学金”得主,培养过60位世界冠军,而在升学方面则是牛津和剑桥在海外的最大生源校,因此被誉为“东方伊顿”。

作为华中的联属学校,广州新侨学校不仅拥有其品牌之名,同时传承其百年办学精神,将“培养敢为人先的栋梁之才”的教育愿景写在使命当中,同时,因为这样的紧密联系,新加坡华侨中学也成为广州新侨学校最可靠的资源平台,并将其先进教学法的创新与经验融入新侨的教育基因之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团队优势则体现在管理与师资两方面。广州新侨学校的教学智囊团顾问,是大名鼎鼎的许泽鸿博士,他是新加坡华侨学校校友,新加坡数学CPA教学法和建构数学模型图解题法的创始人和推动者,职业生涯一直在新加坡教育部课程规划和发展署担任数学首席专科督学,现在为广州新侨学校的数学课程设计和执行提供权威指导。

而学校的另一位学术专家,是潘兆荣博士,2017年之前,一直是新加坡华侨中学的校长,任职35年,现在担任广州新侨学校的教育督学。

除此之外,多元化升学路径的并行,也显示了这所年轻学校的底气。广州新侨学校从小学到高中12年制,在小初义务教育阶段之后,高中并行开出适合海外升学的IB课程、A-Level课程,以及可以同时申请国内和国外的香港DSE课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同时开出不同路线的课程,不仅意味着处于不同学习模式的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升学通道,更意味着学校需要建立一种生态,让不同特色的课程相互参照、相互启发,在借鉴和融合的过程中,使每一种课程都更适合选择了它的学生。

落地三年,广州新侨学校今年迎来首届毕业生,同时也是创校生的7位同学,收到了超过84份来自全球各地名校的录取通知书,30%获得英国G5精英大学的录取,100%获得全英排名前30以及澳洲八大名校录取,还有学生拿到美国"公立常春藤"、加拿大Top1学府的offer。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新融合的“新侨优势”,

当学校成为学生更大的舞台

如果说以上种种,仍是广州新侨学校的“外观”画像,而家长想要更进一步去了解新侨学校教育的细节,比如当一个孩子进入新侨,他到底会获得怎样的教育?

那么以下这三个方面,将更立体呈现中新融合教育的“新侨”特色。

这三个方面就是先进教学法的融合、社会责任的唤醒与行动,以及让更开阔的平台,成为学生更大舞台。

01

先进教学法的融合,打造新侨学术优势

选择一所学校,家长关心的是品牌、师资与去向,而学生关心的是支持、关爱与自我探索的空间,当二者结合在一起的时候,才是对学生真正有“推动力”的教育。

新加坡教育在整个亚洲乃至世界,都有其独到之处,但这种独到之处怎么融合,才是能真正帮助到中国学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实际上国际化教育在中国发展了二三十年,不仅是新加坡课程,任何一种国际课程都存在这种本土化融合的取舍问题。

广州新侨学校吸纳融合的是教学法。学校教育变革的历程,在家长看来,往往关注课程类型与教学内容,但实际上最关键的转变在于教学法,以知识为中心还是以学生为中心而教,以记忆与理解还是思辨与创造而学,这就是教学法转变的意义。

事实上不论何种课程,学科知识都是相对一致的,但是以什么样的方式运用它们,这才是传统教育与未来教育的本质差异所在。

以数学和英语为例,新加坡的图像数学和双语教育都非常有名,且在全世界教育流派中自成体系。那么这种世界领先的教学经验,在广州新侨学校的落地,从小学阶段开始,便是以国家部编版教材为基础,系统融入新加坡CPA教学法和启发式的问题解决法,帮助学生建立坚实的数学基础,同时建构数感思维、数学建模,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所谓CPA教学法,就是将抽象的数学概念进行可视化、可感知的呈现,帮助学生从早期阶段开始,将数学概念和自己的实际生活相关联,形成数学特有的思维能力,而不是只会计算或仅仅掌握题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再看英语学习。广州新侨学校的英语学习融入了新加坡特有的STELLAR教学法,简言之,这套教学法将英语的阅读、思维与写作整合成系统的学习周期,帮助学生提高英语的输入与输出能力,同时针对不同学情的孩子的需求,给予差异化教学和更适切的支持。

去年3月末,时任新加坡总理李显龙访问广州,特别将广州新侨作为一站,在参观学校期间,督学潘兆荣先生就特别介绍了英文教育中采用的“合作式学习法”,得到了李显龙总理的高度认同。

作为双语双文化精英代表的李总理,他身上既有中国传统士大夫般浓郁的家国情怀和奉献精神,也兼具着西方科学法治精神下的理性和精明。如今的新加坡,作为文化交流的一张“国际名片”,也让我们看到,东西方教育从来不是非此即彼的优劣选择,两者融会贯通,是一种兼容并蓄的务实之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时任新加坡总理李显龙还走进课室内,

近距离与课堂中的师生交流

事实上,这些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法,并不仅限于数学、英语等等家长最为关心的核心学科之中,而是广泛可迁移地遍布在学习的全域与各个环节之中。在广州新侨学校,颇具特色的学习法包括:茶馆式分组学习法、苏格拉底式研讨组、画廊漫步法等,通过更结构化的方式,将科学研究的步骤和方法教给孩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进入初中之后,学生还将进入跨学科整合的项目式学习中,比如七年级开始的综合人文课程,就是将历史、地理、道法课整合在一起,让学生从自然物产开始,经过一步步探究,形成对世界史观的认知。

这些学习法顾名思义,是更看重学习过程中讨论、思辨,以及调动所有感官做具身学习的体验,而不是像我们记忆中的传统课堂——孩子正襟危坐,老师以一对多,最后以单一考试的形式,为孩子的学习效果分出三六九等的评判;

与此相反,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是教学者始终关注到不同孩子的学习需求,创造不同的知识运用与表达环境,帮他把学习变成一种沟通和解决问题的习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以这种方式成长起来的孩子,才能在未来不论遇到何种挑战,都能自信、自如地展开学习,应对不同境遇,甚至从中形成自己的知识结构,这才是创新人才的内涵和培养方式。

02

社会责任唤醒,打造新侨品格优势

从当前时代响应未来,学校不单单是一个埋首知识的封闭性场域,而是要一个通过科学设计,帮助孩子积极生活与成长的场域。

将“培养敢为人先的栋梁之才”写在学校使命之首,一方面是新加坡南洋华侨中学有这样的历史传承,更重要的是,帮助孩子建立意义感与社会担当,是这个多变时代对教育提出的必然要求。

广州新侨学校这样阐释他们的教育使命,学校要“引导他们找到自己的人生意义和目标,鼓励他们在挫折中坚持下去,教育他们做出合乎道德的决定”,将他们培养“成为自我导向且追求卓越充满激情的终身学习者,发展成为为社会做出贡献的具有企业家精神的问题解决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新侨学子参与领导力学习之旅,与新加坡的金融科技、养老医疗、环境保护、创新科研中心等领域领导者对话,图自时任新加坡永续发展与环境部兼交通部高级政务次长马庆炎的facebook

一所学校如何做到这样的愿景?带着这样的问题再去看广州新侨学校的教育细节,你会发现很多令人眼前一亮的地方。

比如写进学校介绍手册里的“留白教育”。

在今天很多学校都会尽可能展示自己的丰富性,比如丰富而多元化的课程,支持孩子运动、艺术等个性化发展的课外活动与社团,或是以不同形态出现,但本质相同,旨在提升学生集体感的学院制度……这些广州新侨学校都有,但这个“留白时间”却是新侨独有,而在其他学校很少见到的。

在广州新侨,“留白”就是将闲暇时间还给孩子,“教育不是将孩子的时间填满来提高成绩,要给予孩子一些自由支配的时间,让他去阅读,去玩耍,甚至什么都不做,让孩子的身心有一些放松的时光,让他独立地找到方向”。

但与此同时,在这一段段留白时间中,校园设备是开放给孩子的,“学生可以根据个人情况去图书馆或运动场”;老师是“开放”给孩子的,“可以和老师预约时间讨论、谈心”,或是跟其他学习伙伴进行项目探究,当然也可以自由“发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留白”的本质是自我体验、自我探索和自我管理,这种设计与广州新侨对学习力、生活力、领导力一并看重的“三力”教育理念紧密相连。学习对学生诚然是重要的事,但只会刻板学习的孩子,一定会错过很多自我探索的机会,更不要说将自我意义放进更广阔的社会责任当中。

正因为“留白”看起来是空白,但实际上充满引导与支持,所以这段“留白时间”也被学校称为“自强时间”,以自我驱动,去探索自我提升的方式。

当学生外有学习法构建知识体系和探究习惯,内有自我驱动引领他们对世界的探索,他们会与这个世界产生怎样的互动?

在广州新侨中学展示的各种学生活动中,由四个中学女生发起的公益行动“灿烂的我们(Glowing Wǒmen) ”让人印象深刻。

Women,在英语中是“女性”的意思,在中文里则是“我们”的拼音。这是一项基于全球性女性月经贫困调研所做的社会公益行动,四位9-11年级的女孩子制作海报,走上街头,与30多位完全陌生的路人讨论“月经”话题,为面临月经贫困的山区女孩募集经期用品。

她们与省中医妇科医生连线,制作了生理期科普的播客。与公益组织合作,将募集到的物品送到山区的帮扶学校,并影响知识城当地的企业,也加入这场公益行动中。

月经,这是一个与女性成长密切相关的话题,同时也是一个被默认“不宜公开”的话题,与此相关的困扰、短缺,甚至病痛,都因此难以得到对等的正视,而这四个十几岁的女生,她们不仅以学术能力与人文关怀的态度,关注女性健康、月经贫困、月经羞耻等的一系列问题,同时勇敢付诸行动,让帮助他人的愿望得以落实,可以说她们从各个方面证明了年轻的力量,正在让这个世界变得更美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新侨学生发起了“灿烂的我们(Glowing Wǒmen)”女孩加油公益活动,聚焦于“月经贫困”,与非营利公益组织合作,为山区女孩募卫生巾

谈及教育对年轻一代品格的塑造,我们很容易想到规训与教化的方式,但实际上,更积极有效的品格教育是创造一个支持的环境,让他们进行向内与向外的探索,帮助他们将每一次好奇与问题变成课题,支持他们将每一个课题,变成真正具有社会影响力的行动。

03

大问题与大视野,打造新侨平台优势

对于学习能力与社会探索都与日俱增的高年级学生而言,学校为他们搭建更广阔的平台,看到更前沿的世界,已成为一种必要的拓展。

在广州新侨,学生可以在校园里与诺贝尔奖得主面对面,听他们分享自己所在科研领域的进展与科研历程,也有机会前往新加坡,做城市考察与行业探访,并且与新加坡的同龄人一起做全球化议题的研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邀请诺贝尔奖得主进行分享

正如斯托达特教授所说的,要“找到‘大问题’”,新侨学生的确有很多机会去寻找“大问题”。

“陈嘉庚论坛”是广州新侨学校与新加坡华中国际学校联合发起的一项学生交流项目,自2023年6月起,每年由两校轮流举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去年夏天,20位华中国际学生及随行老师从新加坡来到广州,跟新侨的学生共同筹备论坛、讲座,组织企业参访,在实践中学习不同企业的管理理念和前沿的科学技术。

因为坐落在中新广州知识城,都很多地利之便,新侨与华中国际的学生可以进入到各个企业,亲身体验科技应用与管理理念。从中新联合研究院,到小鹏汽车、广州第三代半导体创新中心,以及肿瘤医院,了解新能源汽车、半导体和癌症治疗领域的最新科技动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学生参观新加坡黄廷芳医院ICU

然后是七天六夜的合作探究,两国少年围绕“收入差距、新冠疫情对青少年的影响、食物浪费、房价压力、缓解压力的办法”这五个方向确立了“中新合作”的研究课题,覆盖经济、社会、心理健康、现代生活等各个领域的“大问题”。

同样,新侨的学生也会去新加坡展开他们的“大问题”研学。

如果你是一家公司的总裁,你如何制定经营策略?

如果你是一名环境部官员,你需要关注什么样的问题?

就在今年1月,26位新侨学生走进新加坡金融科技、养老医疗、环境保护、创新科研中心等领域,以“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为主题,做一系列调研探访。

医疗行业的创新者向学生分享何谓“人文关怀的科技创新”,聆听他们的经验之谈:“你需要看得很远,这样知道未来是什么,才能创造未来”;

参与麻省理工学院气候互动研讨会上,听专家分享碳排放和气候变化的问题,感受他们解构复杂问题的方式;

在金融科技公司感受在海量信息与模型中,“聚焦才能做出有效决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麻省理工学院气候互动研讨会

在参访之后,学生需要参与探讨诸如以下的问题:

如何准备通过技术和设计将新加坡转变为智慧城市?

如何为人口老龄化做准备?

如何在经济和生态的博弈中实现绿色经济?

无论这些学生能将这些议题探索到哪一步,这种经历都已经沉淀在他们的体验当中。

知识从来不是孤立的概念,不同行业的领军人物向他们传递的不仅有知识和信息,还有思维方式,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论,对于今天的孩子而言,他们的学习方式本应如此,他们将要面对的未来世界也本该如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结语

最终走向未来的学校,该是为成绩保驾护航的“封闭舱”,还是成为帮助学生启航的“推动力”,答案不言而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选择后者的教育,当下有没有确定的、成熟的路径——这很难说,但如果寻求一种开放的、积极的教育路径,帮助孩子自立自强,广州新侨学校已经提供了一种令人信服的范式。

当新侨的首届毕业生拿到offer之后,学校为他们做了一期采访的专辑,这些新侨毕业生的自述,让人觉得他们的升学,不再是一串拿成绩说话的数据。而——

“想要成为创造价值的人。”

“要将自己潜在的力量发挥到极致。”

“要找到路,首先需要‘迷失’……当我不是一个天赋型选手,就让我用每一步去弥补不足。”

这样的年轻人,是我们愿意将未来托付给他们的人;而推动他们、成就他们的教育,才是我们真正想要的教育。

活动预告

想要了解更多

关于广州新侨的资讯?

5月25日

广州新侨校园开放日

扫描海报二维码,

即可预约探校!

关注外滩教育

发现优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