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2日,“世界文学图景中的中国写作——曹文轩创作、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大学召开,本次会议由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北京大学文学讲习所与《文艺争鸣》杂志社共同主办。50余位专家、学者出席会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世界文学图景中的中国写作——曹文轩创作、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现场

据悉,曹文轩教授从1970年代开始创作,至今已出版长篇小说20余部、绘本80余部、学术著作10余部。

研讨会分为四场举行,围绕曹文轩的小说艺术研究、走向世界的中国文学、作家型学者/学者型作家三个议题展开研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与会专家学者发言

第一场研讨会由北京大学中文系党委书记贺桂梅主持。北京大学党委副书记姜国华指出,曹文轩是“学者型作家”和“作家型学者”;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李敬泽认为曹文轩教授的创作具有文学性、中国性、世界性,不仅是世界文学图景中的中国写作,同时也是中国文学图景中的世界写作;北京大学中文系主任杜晓勤感谢曹文轩为中文系教书育人、学科建设作出的杰出贡献;北京师范大学国际协作中心主任莫言为曹文轩创作了一首诗,因未能来到现场由张清华代读:“人生百岁已非奇,七十正当青壮时。休畏流言休丧志,也开风气也为师。山羊不吃天堂草,丹凤常栖桐树枝。忆起昔年军艺事,清词丽句语如丝。”

第二场研讨会由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陈晓明主持。中国作家协会原副主席高洪波认为曹文轩的作品体现出“一个优秀心灵深处的艺术自觉”,“人生古稀,造屋不止”,曹老师依然是青春满眼;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名誉会长白烨认为曹文轩的作品为儿童树立了面对挑战与艰难生活的榜样,也由此表达自己的审美追求,引领中国当代文学的风格;沈阳师范大学教授孟繁华认为曹文轩教授的作品具有中国古典美学特质,他的笔触在不同文学世界里任意驰骋,始终追求唯美风格。海外学者、译者的发言中,西班牙童书作者、插画家塔希斯深情朗诵了曹文轩的《青铜葵花》,他认为插图可以激发读者的想象,但这部作品不需要插图,因为作品本身就具有丰富的色彩和情感。

第三场研讨会由北京大学文学讲习所教授李洱主持,意大利威尼斯大学教授徐天佑等感谢曹文轩把他重新带回童年的天真时代,认为其创作的奇妙之处在于故事展开的节奏和创造的张力,它们像智者般控制着读者的心跳和呼吸速度。第四场研讨会由北京大学教授邵燕君主持,发言环节,北京大学教授臧力认为曹文轩的创作体现语言之美的同时也展现生命之美,正是他对生命的热忱和对理想情怀的坚守,使得中国近百年来的儿童文学创作实现了质的飞跃;新加坡国立大学教授徐兰君认为曹文轩教授的创作具有“跨界”的重要特征,跨越成人与儿童、人与动物、城市与乡村、自然与幻想以及中国与世界等等,为中国儿童文学的创作与研究提供了新的视野;《人民文学》副主编徐则臣回忆起学生时代曹文轩在专业上给予他的宝贵建议,这些建议从来都不只是关于儿童文学的,而是关于写作、生活、世界的想象,曹文轩的理论、经验、思考支撑他将写作信念和写作实践更有机地结合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