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7年,一位热血青年离开家乡揣着坚定的信仰踏上了革命征程,他就是毛主席。那时毛主席立下了革命不成功不回韶山的誓言,在漫长的32个春秋里,毛主席为了革命事业殚精竭虑、冒着生命危险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斗争,建国后他又每天埋在繁重的国事里抽不出身,直到1959年才回到了家乡韶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6月下旬,到长沙视察的毛主席临时起意决定回家乡看看,25日这天在罗瑞卿、王任重等人的陪同下,毛主席终于回到了阔别32年的韶山。一行人到达韶山时已经是下午五点多,毛主席刚到韶山招待所住下,就派人把“山神”请来。韶山土话称当地的地主官为“山神”,一会功夫韶山公社党委书记毛继生就来到了招待所,毛主席向他询问了粮食生产、农田水利等方面的事情。

当晚毛主席吃到了怀念已久的家乡菜,饭后还高兴地问他们:“你们吃好了没有”,王任重诚实地回答:“辣子炒苦瓜吃不太习惯”,毛主席听后哈哈大笑,告诉他们:“吃多了就顺口了”。饭后毛主席与贴身警卫李银桥聊起了家常,之后久久不能入睡,后来吃了安眠药才睡着,但第二天凌晨四点多他就起床了,没有叫任何人就悄悄出了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值班警卫看到毛主席只身出门,急忙通知李银桥,之后他们相继跟了上来,当时没人知道毛主席要去哪里,毛主席手里拄着一根棍子,他们一路跟着前行,毛主席一路上没有说话,他们也在后面静静地跟着。毛主席来到两座坟前停下了脚步,这是由黄土堆积的不太高的普通坟墓,众人这才知道毛主席是来祭拜父母,由于事前没有什么准备,警卫处长沈同便折了一把松枝递给毛主席,毛主席欣慰又恭敬地把松枝放到父母的坟前。

毛主席深深地鞠了三躬,之后眼含泪花由衷地感叹了一句:“前人辛苦,后人幸福”,简单八个字说出了他对父母的悼念之情。众人听后也都随之静默,看着两座因为时间长已经出现塌陷的坟墓,有人提出是否重新修理一下,这也是对伟人父母的敬重,可毛主席却说:“不用修了,清明节用黄土填一下就行”,同时毛主席表示:“今后回来,我还要看望双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主席是坚定的唯物主义者,自从参加革命之后就很少与父母相见,后来父母先后去世,甚至母亲临终前他都没有回来看一眼,那是他永远的遗憾,他只能把这份思念之情藏在心底,如今看到父母的坟墓难免感怀,回忆把他带到了少年时代。母亲为人亲和、善良,那时候父亲非常反感毛主席读书,经常督促他去干活,叛逆的心理让父子俩经常发生争执。

母亲得知后悄悄安慰毛主席,那种来自于母亲的温厚之情让毛主席一直铭记在心,后来母亲病重时毛主席没有在身边,他没有看到母亲病痛的样子,因此母亲在他的脑海里一直“都是健康、美好的,像她活着时一样”。母亲去世后,毛主席饱含深情地写下了《祭母文》,每一个字都是对母亲浓浓的思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祭拜完父母之后,毛主席又去了旧居,路上乡亲们都热情地和他打招呼,毛主席亲切地和他们握手,在旧居那里,毛主席又在父母的遗像面前再次三鞠躬,他们的“石三伢子”回来了,可父母都已经不在了。当毛主席走到自己曾经的卧室时,看到了兄弟三人与母亲的合影,这让毛主席激动不已,便问:“咯是从哪里拱出来的?”旧居工作人员告诉毛主席,是主席外婆家保存的。

这张照片是母亲生病时照的,当时毛主席接母亲到长沙治病,为了让母亲开心,兄弟三人带着母亲去拍照,这是他们唯一的一张合影,是母亲第一次拍照,也是最后一次拍照,其意义非凡,母亲的温情让他久久难以忘怀。在临行前毛主席带走了母亲的照片,工作人员问毛主席为何只带走一张照片呢?毛主席笑着说:“我想我妈,小时候父亲老打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主席虽然是伟人,可他也与普通人一样有过惧怕、抵触父亲的经历,但毛主席也知道父亲是个勤勉之人,他能把家里由贫农经营成富农非常不易,只是他与父亲的思想不同,父亲想的是小家,毛主席想的是国家,父子俩的相同点是,一旦认定了事情就会坚持到底,也正是这份坚定的信仰让毛主席带领中国人民建立了新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