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美国心理学家邓肯提出社交场合下,人与人之间的安全距离为1.2米,所以在公众场合里,与人交谈的距离应该保持这个数字标准,过远会显得生疏,过近则会让对方感受到不自在,甚至是威胁。

在社交场合我们无法拿着尺子来量,但是我们却能轻松找出这个距离,即弯些腰伸出手正好能与人握手即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然,对于亲密的人来说,距离自然是越近越好,这种特殊情况,我们暂且不议。

而在疫情当下,社交场合的安全距离是非常必要的,毕竟保护自己的同时,也是为他人负责,前一段时间,杭州一小学曾在开学的时候,让学生们发挥自己的想象,自制“一米帽”,来强调社交场合下的安全距离,就比较惹人关注。

同学们想到的办法自然是在帽子后面加上长长的翅膀,这样是最为简单又省事的方式,当然这也只是一个活动,毕竟孩子们正在长身体,如果天天顶着这样一顶帽子,那可就不好玩了,相反还会成为运动场合下的累赘。

不过宋朝时期的官员,他们头戴这种后面着两根长翅的帽子可不是为了寻求安全距离,也不是为了疫情防控,而是朝廷的规章制度要求他们在正式场合必须戴这种“长翅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实这种帽子戴起来是非常难受的,而且走起路来也会增加负担,稍微不注意,就可能碰到帽子后面的两根翅膀。

既然如此,素来以文化开放,社会包容而著称的宋朝为何没能改变这一装束,难道宋朝的官员们都比较喜欢这种帽子?

当然不是,而是这种长翅帽的发明者是他们的开国太祖赵匡胤,而当我们了解用途后,不得不夸:赵匡胤真聪明。

赵匡胤的忧愁

在很多人看来,宋朝是个畸形的朝代,具体表现就是积贫积弱,其实这只是教科书为我们灌输的思想,如果细细研究宋朝的历史,我们便能发现另外的真相。

虽然积贫积弱是假,但重文轻武却是真,甚至将宋朝称之为文人的天堂都不为过。

至于这种现象形成的原因,倒不是宋朝缺文人,而是宋朝不太能接受有能力的武将,毕竟赵匡胤就是武将起家,而他能黄袍加身,不是他多么优秀,而是他手下有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条路赵匡胤走得并不艰难,这也就意味着,这条路的可模仿性很高,只要手下的兵够多够强,就能黄袍加身。

多么痛的领悟。

赵匡胤是个聪明人,他既然走出了自己的路,那就只能想办法让别人无路可走,所以,他开始制定一系列的措施来防止武将做大。

而深究其精髓,只有八个字:师无常帅,帅无常师。

最终的结果是,帅不知兵,兵不知帅,既然没有时间来维系良好的从属关系,自然也就少了替别人卖命的信任感,毕竟这种投资,很可能打水漂,聪明人都不会这样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武将的日常行为被约束了,赵匡胤自然就放心了,可是他又发现,有时候文官也很烦人,具体表现就是在上朝的时候交头接耳,叽叽喳喳私语不断。

当时皇帝要坐在大殿之上,这些臣子在下面的私语之声根本听不到,看着这些官员对他的不尊重,赵匡胤很是忧愁。

他必须想个办法,治一治这些文官的臭毛病,而他想到的办法就是在帽子上下功夫。

长翅帽的发明

我们都知道,当老师在课堂上讲课的时候,学生们的私语时很难抓现行,有时候用书一挡,更是什么都看不到了。

赵匡胤想到的办法就是无限放大官员们的小动作,所以便开始研究特殊的官帽,毕竟官帽是顶在头上的,想要让人不注意都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了让帽子变得更加显眼,他便在帽子后面的翅膀下功夫,让翅膀变大变长,所以他用薄铁片等轻便的材料做骨架,将翅膀的长度增加到了一尺。

官员们戴上这种帽子之后,但凡有点小动作,帽子后面的翅膀就会晃来晃去十分显眼,此外,官员们想要聚在一起交头接耳,这种翅膀便会碰在一起,令人很是尴尬。

让官员们移风易俗是件非常难的事情,更何况这种帽子戴起来很不舒服,好像脑袋背后真长了两个翅膀,晃来晃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