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明太祖革命,驱除胡元,复兴汉、唐规模,成为当时政治上共同的理想。——钱穆

时间的车轮推着想要停息的人们前行,转瞬之间,已是千年。

封建王朝更迭不息,社会也在不断发展,当我们回顾历史时,一切都好似还在昨天,只是无论过往多么清晰,我们都再也无法回到过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品读历史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正所谓:读史可以增加自信,读史可以更明事理,读史甚至可以预见未来。

历史上下数千年,没有文字记载的历史,终究模糊一片,封建王朝的更替,在文字的记录下,则变得清晰无比。

而在这些封建王朝的帝王中,明太祖朱元璋无疑是一位最有故事的帝王,他出身草根,他当过和尚,他甚至还讨过饭,可谓是处在社会最底层的人员。

但即便如此,他依然创造了一个奇迹,强势逆袭坐上了皇帝的宝座,俯视众生。

当我们去研究朱元璋的生平事迹时,便能发现,他是一位非常有魅力的皇帝,他的成功之路并不是偶然,而是一种必然,每逢走投无路,他都能绝处逢生,化险为夷。

究其根本,是朱元璋能听得进别人说的话,尤其在打天下的过程中,刘伯温为他提出的建议,他几乎全盘接纳,这也让刘伯温有了“一统江山刘伯温”之美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等到朱元璋登基称帝之后,对刘伯温的态度就发生了转变,对他的封赏也是众多功臣中最低的,不过即便如此,刘伯温的话,朱元璋还是会认真听,毕竟刘伯温的智慧多次救他于危难之中。

朱元璋将北元政权灭掉之后,内心豪情万丈,恰巧日本国触了朱元璋的龙鳞,他便想要出兵灭了此国,这时候,刘伯温站了出来摇头制止了这一行为,他所说的话现在还值得我们深思。

日本的不朝贡行为

在古代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作为弹丸之地的日本,都是我们的附庸国,他们学习我们的科学技术,时常派使者前来瞻仰荣光,恭恭敬敬当着小弟。

日本地理位置毕竟特殊,当中原战乱不断的时候,也很少能波及到日本,这使得他们可以趁机发展,但他们的生产力毕竟无法与中原王朝相比,这也使得他们在很长时间里都只能仰望我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是日本人实在是太可恶了,当中原王朝对他们放任不管时,他们却得寸进尺,往往犯我边境,这使得不少有作为的帝王,总想着将日本给踏平。

不说离明朝远的朝代,就拿元朝的忽必烈来说,就曾两次出兵攻打日本,只是两次兴兵尽皆以失败告终,这倒不是元朝打不过日本,而是元朝制造海上战舰质量实在是太差了,有些战舰还没到日本本土,便被海浪给打散了。

当然正是由于元朝出兵打击的不给力,让日本人觉得他们有神风保佑,于是更加不理睬中原王朝对他们的要求。

等到朱元璋登基称帝之后,虽然日本国的综合国力有了一定的提升,但对于朱元璋来说,这个国家依然是弹丸之地,而他们时常犯我东南沿海,让朱元璋很气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所以他便派出使者带着赐给日本国王的玺书,要求日本立即前来朝贡,并责令他们立即解决扰边的倭寇问题。

可是当使者到达日本递上了玺书之后,日本人不仅没有来朝贡,反而要了使者的命,之后继续纵容本国倭寇,侵扰大明东南沿海。

朱元璋想着兴兵灭国

自从朱元璋从老岳父手中接管了兵权之后,他纵横捭阖,还没有受到过这样的窝囊气,得知日本国的这般做法后,朱元璋再一次派出使者拿着手谕去日本。

这次朱元璋没有给日本客气,直接给他们下达了最后通牒,要求日本国立即改正自己的行为,不然就要承受明廷的打击,用武力灭他们的国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朱元璋派出使者之后,立即也在朝中放出了要灭日本的消息,一时间朝野沸腾。

朝臣尽皆知晓朱元璋是个说一不二的帝王,胆敢忤逆他的意愿,下场会很惨,朱元璋对待功臣的血腥暴力,足以震慑他们不敢犯颜劝谏,所以即便他们知晓灭日本实非明智之举,但也只能私下议论。

不过对于刘伯温来说,他就没有这种顾虑,毕竟他辅佐了朱元璋一辈子,知道该劝谏的时候一定要劝谏,哪怕付出生命的代价。

刘伯温仔细分析了明初面临的问题和出兵灭日本的弊端后,决定劝谏朱元璋兴兵。

他对朱元璋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日本只是一个小小的岛国,资源匮乏,即使占领了日本,也得不到什么实实在在的好处,再加上日本远离大明本土,灭掉了日本,在管理上也有鞭长莫及之忧患。

分析了日本的情况后,刘伯温又转向了大明的国情,继续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