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近年来,我市不断出台多项措施,加大力度建设具有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风貌的美丽乡村、和谐乡村,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生活氛围和谐、人居环境美丽的乡村,关系着广大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记者近日走访榆中县、永登县时,眼前所见皆是绿意盎然、生机勃勃、宜居秀美的景象。

永登县

“组合拳”扮靓和美乡村

五月,走进永登县龙泉寺镇瑞芝村,整洁的村道旁绿树成荫,农田里刚出苗的豆苗散发嫩芽,像一条绿色的飘带覆盖在田野上,整个村庄到处都是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

今年以来,永登县紧盯“八个美丽”,做好“四篇文章”,做实“两项”行动,着力打造具有永登特色的2条乡村振兴示范带和4个县域门户。

2023年,为了打造乡村振兴示范村,给村民创造一个优美、和谐的村容环境,瑞芝村从永登县争取了1368万元乡村建设资金打造村容村貌。但怎么利用有限的资金做出符合村民心愿的美丽乡村呢?村党支部召开全村大会,征求群众意见,让村民说想法、提建议。经过讨论,大家一致认为文化建设是乡村振兴的一部分,将资金用于文化建设上,可以提升村里的乡村文化水平,让村民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永登县以示范带建设为纽带,推行钱从哪里来、种植什么树、什么时间种、谁来种、种在什么区域、谁来管护等工作流程,重点在村庄“五边”“四旁”植绿增绿。村党支部经过充分论证后,当年就在村里的4个大组里修建了4个文化广场和一个戏台,并在每个广场上安装了健身器材,种植了花卉树木,为村民们提供了健身锻炼和娱乐的场所。

树多了,景美了。永登县同时开展“‘最美庭院’‘最美菜园’+N示范户”评选活动,在示范带内村庄创建“最美庭院”“最美菜园”及“小花园”“小果园”“小绿地”等示范户达到40%以上,全力打造推窗见绿、出门见景、留住乡愁的乡村振兴示范带。

“现在,每到傍晚,村民都会聚集在广场上健身锻炼,聊天话家常。”村干部张有禄说。

“村里现在每月开展一次群众性的文化活动,今年元旦组织了戏曲文化活动,春节前在广场上为村民写春联、排练社火,清明节村里还开展了文明祭祀宣传活动。”村民李晓玉说,接下来瑞芝村党支部将完善村上的基础设施,对全村的墙体进行改造,维修村里的灌渠,同时用3年时间对村里5公里道路进行硬化,把高原夏菜从地头运输到公路上,为群众提供更多的致富途径。

为了保持来之不易的靓丽乡村颜值。永登县进一步健全完善示范带农村人居环境长效保洁机制,坚持推行周末全员大扫除,彻底清除村庄环境卫生死角。目前,永登县“三清理”各类垃圾13384.81吨,“三拆除”1568处4.8万平方米,脏乱地点得到治理,全县村庄颜值持续增靓。

风光美带动产业兴,永登县投资1亿余元持续做大做强水润玫香带苦水玫瑰和满城渔歌带鲑鳟鱼、有机蔬菜等特色产业,充分发挥苦水国家非遗高高跷、太平鼓及“二月二”“四月八”等民俗节日,全面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用“工业锅”炒香“农业菜”,用“农业菜”吸引“文旅人”。现在的永登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蔚然成风,村庄“内在美”“颜值靓”全面升华。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周靖博 文/图

榆中县

人居环境向“美”而行

初夏时节,沿着榆中县乡村道路一路向前,蓬勃生长的庄稼作物、丰富多彩的乡村景观、完善齐备的基础设施、高雅别致的乡村民居……一幅村美院净乡风好的美丽乡村新画卷徐徐展开。为全面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水平,榆中县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三清理三拆除三整治一美化”活动,着力实现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大提升。

高点定位

从“治脏乱差”到“提升品质”

榆中县紧抓兰州市建设乡村振兴示范带政策机遇,利用五年全面打造以“南部二阴山区生态农业产业带、中部川源高原夏菜产业带、北部旱作农业产业带”3条产业带串联起的“中部河谷”“秀美兴隆”“生态创新”“醉美马坡”等12条乡村振兴示范带,并把农村人居环境作为示范带建设的重要引擎。

成立专项督导组,采取巡回督导的方式,每天巡回督导各乡镇农村环境卫生攻坚整治情况,发现问题,现场立即反馈,并督促整改落实。各部门按照农村环境卫生攻坚整治行动的相关要求,落实行业部门监管责任,形成工作合力,确保攻坚整治取得实效。

干群齐心

从“独角戏”到“大合唱”

哈班岔村党支部书记刘小琴介绍,“我们村每年都会举行‘文明新风’评选活动,对环境卫生、家庭和睦、孝敬老人等方面进行具体量化,评选出‘卫生家庭’‘和谐家庭’‘最美媳妇’等,促使群众实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提高。”

夏官营镇发动村民自觉自发清理门前“三堆”,组织公益性岗位人员积极清扫公共路段、巷道、渠道等处的杂草杂物,调动挖掘机、垃圾清运车等大型机械清理河道沟渠,稳步推进垃圾清理和常态化保洁。沿着村社巷道,对干枯树木挖掘重植,翻耕种植苗木花卉8000余株,调配洒水车对村内道路两侧绿植进行清洗浇灌。

截至目前,全县累计发动群众参与2.9万人次,清理农村生活垃圾5180吨,畜禽废物等农业生产废弃物1188吨,整治农村“十四乱”3008处。开展“人人一棵树”春季绿化活动和“见缝插绿、逢隙种花”行动,已种植绿化树木47万株,完成绿化带灌木4500平方米,花草类4.5万平方米。

长效治理

从“突击应对”到“常态管理”

在城关镇龚家屲村,笔直的道路两侧绿植成行,清爽干净的街巷、错落有致的农家庭院、颇具风格的文化广场以及清新怡人的小游园,处处彰显着人居环境的不断提升,描绘着乡村全面振兴的美好蓝图。

“我们每周一天全村集中开展卫生大扫除活动,常态化组织党员干部、农民群众、保洁队伍、志愿者等定期开展村庄清洁行动,重点清扫农村公共区域卫生,确保公路沿线干净整洁。”村党支部书记李文文说。

榆中县通过开展通俗易懂的卫生健康教育,以家庭为单位培育群众重视环境整治意识。各乡镇建立多种媒介,多方位宣传开展农村环境卫生整治的益处,引导农村妇女主动参与庭院治理等,让农村群众从改善农村环境卫生的“旁观者”变成身体力行的“参与者”,最大限度凝聚共建共管合力。

打擂比武

从“面上治标”到“全面治本”

“下一步,我们将把开展村庄清洁行动集中攻坚行动的相关制度纳入各村村规民约,成立小康营乡环境卫生整治攻坚工作领导小组,切实扛起环境卫生整治责任。”小康营乡主要负责人在乡村振兴示范带现场观摩推进会暨县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第二次会议上说道。

今年以来,榆中县把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含“三边三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纳入全县亮牌考核内容,以高质量考核激励广大干部职工攻坚克难、躬身实干,确保圆满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通讯员 张永琰 王旭翠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李莉 文/图

责任编辑:王旭伟

来源: 兰州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