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访网

作者|一杭工作室

近日,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一位95后女生引发社会关注。95后的她,作为最年轻的特聘研究员被引进到浙大二院眼科中心,不到29岁的她便享受着教授级别的待遇,让一众95后羡慕嫉妒恨。她为何能担得起这份殊荣?

你的90后生活、我的90后生活好像不一样

她是倪楚君,浙江大学化学工程与生物工程学院2023届博士毕业生,以化工学术背景来到医学领域,成功被引进到浙大二院眼科中心,可谓“明日之星”。纵观她的学历背景,不难发现,“跨界”是她面临的最大难题。这位“跨界”女孩是如何成长为科研新星的?

据《人民日报》报道,硕博期间内,倪楚君的具体研究方向是智能变形高分子的设计与开发。在学习期间,她跟随导师深入探索形状记忆材料,在实践中敏锐地发现了一种特别的材料。这类新型的定时形状记忆水凝胶材料无需外加刺激即可自动发生变形,而且自动变形的时间可任意设定,可应用在多种场景。

这给了倪楚君新的想法,在具体应用中,她针对干眼症设计了相应的定时变形器件,而研究者们利用其定时特性设计了一款全泪道定时栓塞,如果该器件能具体应用,将有望改变传统变形栓塞受热不可控变形、长期使用易脱落的问题,对于患者来说无疑是一个好消息。这也成为了倪楚君进入浙大二院的依仗。

对于如今的成绩,倪楚君谦虚地表示:“我不是一个特别聪慧的人,只是一个比较努力的人。”于她而言,自己的研究能成功帮助到别人就是她最大的慰藉。

网友们一边为她骄傲的同时,一边也不淡定了。若成功被引进到浙大二院眼科中心,还曾以第一作者身份在国际顶尖杂志《自然》发表学术论文都不算特别聪慧的话,那我们普通人怎么活?#95后女博士顶尖杂志发文享教授待遇#、#A股上市公司已有50余位90后董事长#的类似词条层出不穷,可谓是赤裸裸地“同龄不同命”对比。让不少网友直呼:“你的90后生活、我的90后生活好像不一样。”

高校频繁爆出“学阀”现象?

江山代有人才出,90后学霸是越来越多,“成功人士”的年龄是越来越小。除了倪楚君之外,还有不少90后早已崭露头角,比如大家熟知的清华学霸杨植麟。90后的杨植麟,在大模型领域和资本市场可谓声名显赫,学术界也小有名气。据不完全统计,杨植麟曾在ICLR、NeurIPS、ICML、ACL、EMNLP等计算机顶会发表论文20余篇,研究成果累计Google Shcolar引用超过17000。

论文20余篇的杨植麟就被同龄人奉为了“天才学霸”,那华中科技大学90后博导胡玥5年发表 SCI论文60余篇的成绩又有多少含金量?

事实上,此消息一出就引发了圈内外质疑的声音,毕竟胡玥在入职华中科技大学以前第一作者的论文仅有4篇,而入职之后平均一个月就有一篇论文产出?让人不得不思考她论文数量的“注水度”。然后,深扒学校官网的官方报道,还可以看到类似“大二就有院士和教授支持、外公在那个年代浙大本硕+从事化学工作、她对科研的兴趣启蒙于外公、湖北省800名去华东理工读化学”的报道,目的性有点太强了。

即使网友对此事持质疑态度,但此事最后还是不了了之。现在在百度百科的介绍一栏,她的简介还是:“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副教授、博士生导师。”

不过,此事件也引发了高校学生们对“学阀”的讨论,毕竟近两年的“学阀”现象层出不穷,研究生情绪失控跳楼、学生联合举报导师等新闻比比皆是。

什么是学阀呢?其实也就是一群长期从事学术研究的资深学者,对学科领域内的权威性、话语权,资源控制具有较高的掌控力。能通过影响人事、财务、出版等方面,去满足带有个人利益的需求。久而久之,这种行为已经形成了一种相对稳定且长期的利益格局,目前来看是很难被打破和摆在台面上整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