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由于市委书记落马,南阳再次成为关注的焦点。有人注意到,南阳街头有一块广告牌,上面写有三句苏东坡的词:“我欲乘风归去,惟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非常熟悉的词句,但是感觉有点儿不对劲。不是“又恐琼楼玉宇”吗?怎么变成“惟恐琼楼玉宇”了?回去一查语文课本,果然是“又恐琼楼玉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南阳啊南阳,不是说很有文化吗?怎么会犯这样的错误呢?但也有人说,本来就是“惟恐琼楼玉宇”,南阳并没有错。那么,是语文课本搞错了?为此,网友们吵得不可开交。那么,到底是“又恐”还是“惟恐”呢?巧了,我专门考证过这首词,查到了20多种古籍版本,这里,我给大家简要地介绍一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是《东坡乐府》的元延祐七年(1320)的版本,这上面刻的是“唯”。这是现存最古的东坡词集版本。而且,明清出版的《东坡乐府》也一直都是“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是《草堂诗余》元至正年间(1341—1368)的版本,比上一个版本稍微晚一点儿,这上面刻的也是“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是《草堂诗余》明朝嘉靖三十三年(1554)的版本,这上面刻的也是“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是《草堂诗余》在明朝的另外一个版本,不知道具体哪一年刻的,这上面也是“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是《花草稡编》明万历十一年(1583)陈耀文刻本,这上面刻的还是“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是《尧山堂外纪》的明朝万历三十四年(1606)的版本,这上面刻的也是“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是《东坡先生外集》明万历三十六年(1608)刻本,这上面刻的还是“唯”。这里顺便说明一下,“惟”和“唯”是通用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重点来了!这是《唐宋诸贤绝妙词选》明万历四十二年(1614)的刻本,这上面刻的是“又”。这可能是“又”在词集中的第一次出现。此后的版本,大都是“又”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是《东坡词》明末汲古阁刻本,刻的也是“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是《词律》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刻本,刻的也是“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是《东坡词》清乾隆年间抄写的四库本,写的也是“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是《词源》清嘉庆庚午年(1810)刻本,刻的也是“又”。

从上面的这些版本来看,起初是“唯”,明朝万历年间变成了“又”。这样说来,“唯”应该是正本。不过,问题并不是这么简单,实际上,早在宋朝的时候,“又恐琼楼玉宇”就出现了。大家看,这是《事类备要》的宋刻本,其中转载了《复雅歌词》中的一段话,中间出现了“又恐琼楼玉宇”。這可能是蘇軾《水調歌頭》詞句唯一一次在宋本中出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事文类聚》元刻本也转载了这段话,写的也是“又恐琼楼玉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么,到底是“又恐琼楼玉宇”,还是“唯恐琼楼玉宇”呢?这还真不好说。如果非要选择的话,我倾向于“唯恐”。之所以如此选择,是因为“唯恐”出自比较正式的词集,而“又恐”出自比较随意的笔记。

有一點應該說明一下:“又”為仄聲,“唯”為平聲(意為“諾”時,亦是仄聲)。不過,《詞律》有注:此字可平可仄。

除了“又”与“唯”的差异之外,这首词还有几处存在异文,比如下阕第一句,其他版本都是“转朱阁,低绮户”,但《词源》清光绪八年刻本刻的却是“转朱帘,开绣户”。另外,“今夕是何年”在《唐宋诸贤绝妙词选》明万历四十二年(1614)秦堣刻本中作“此夕是何年”。还有:《云麓漫钞》中说,通行的“但愿人长久”,真迹中写的是“但得人长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