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奶豆爸爸~

无意间看到一组老照片,内心触动,眼角噙泪。

这组照片记录的,是40年前,孩子们的童年时光。

一张张光影在眼前拂过,那些平凡却又动人的瞬间,在那一刻,被重新唤醒。

也让我恍然间明白,为什么那时的我们充满欢声笑语,而现如今每5个孩子,就有1个有心理问题。

那时候,老师不会拖堂,课间十分钟,好像很长很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每次下课铃响起,我们就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之势,奔向操场,打篮球、乒乓球,或者成群结队的在一起做游戏。

女孩子们跳皮筋、跳绳、扔沙包,男孩子们打弹珠、扇画片。

偶尔有哭闹声从某个角落响起,大概是有孩子“输急眼”了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等到上课铃再次响起,孩子们就灰头土脸的往教室狂奔。

偶尔,跑在最前面的,还会回头冲着落在后面的孩子,做一个“鬼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时候的老师,不会刻意关注孩子们的动态,学校也没有许许多多的护栏。

那时候去学校,有的孩子总会走很远很远的路,有些甚至要天还没亮,就要从家出发。

半路上,有些调皮的孩子,还会点燃一团火,不仅能取暖,而且还能给从家里带的冰冷馒头加热。

那时候,我们吃的饭菜,是从家里带的馒头,还有用辣椒面加盐,勾兑出来的佐料。

如今想起,仍然回味无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时候,父母常去地里干活,我们不是被锁在家里,就是被锁在门外。

有的孩子,因为进不去家门,在院外上蹿下跳、嚎啕大哭,每每这时,就有一个好心的邻居听见动静,像是“救世主”一般闪亮登场。

带着我们去到他家,端些饭菜,给些零食,让我们静静地等待着爸爸妈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时候,没有空调、风扇的概念,每逢夏季,我们就会选择坐在院落里,吃饭、纳凉。

聊着鸡毛蒜皮,听着蛙叫鸟鸣,度过一个又一个炎热的夏季。

那时候的日色很慢。

车、马、邮件都慢。

我们像是这个世界上,无关紧要的一部分,却按照自己的节奏,慢慢悠悠的往前推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种“童年时光”,就像罗大佑的歌曲《童年》里唱的那样:

等待着下课,等待着放学,等待着游戏童年。

欢快,明朗,对未来,充满希望。

可现如今,日子好起来了,家家户户都能给孩子提供更优质的生活,家长们也不再动辄打骂孩子们了。

可遗憾的是,大街小巷,再也看不见孩子们欢聚奔跑的场景,也很难寻觅到那些因为贪玩,而忘记回家的小小身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更关键的是,根据中科院发布的心理健康发展报告显示,我国青少年抑郁率为24.6%。

这就意味着,每5个孩子当中,就有1个有心理问题

很多家长疑惑,为啥过去的孩子经常挨揍,却很少出现心理问题,现在的孩子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却常见各种“心理问题”呢?

其实,当我们看到刚才的那些老照片的时候,从中就可以找到答案。

因为现在孩子们的成长环境,跟我们当初,至少有2方面的区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一个区别:现在孩子的生长空间,被大大挤压

过去的家庭,少则两三个孩子,多则五六个孩子。

那时候的父母,最关心的事情,就是如何让一家人吃饱穿暖,至于其它事情,很难面面俱到。

所以,很多人对过去父母的养育方式的结论是:放养式的佛系养育。

比如,孩子成绩好,那就努力奋斗,供其读书,一旦成绩不好,也不会过于焦虑,学门技术,也能在以后养家糊口。

比如,孩子贪玩不着家,父母也不会太过担忧,只不过等到回到家时,免不了要被扫帚美美的收拾一顿。

发现没有,那时候的父母,平和、坦然,既不会过于关注孩子,也不会对他们的未来担忧。

再加上每个家庭孩子又多,从而给了孩子们更为广阔的环境去折腾,从而可以最大程度上,凸显每个孩子的独特个性。

可现如今,一个家庭或许只有一个孩子,相当于,家里从上到下,都会围着这一个孩子转悠。

而孩子本身,被期待、被干预、被介入,被大包大揽的照顾着一切。

孩子想玩水,爸爸妈妈说别折腾,会弄脏衣服。

孩子想上高爬低,家长赶忙劝阻,说危险,可别靠近。

总之,当家庭的每一个人,把全部精力都投放在孩子身上的时候,这个孩子本身的生长空间,就在不断的被无情挤压。

到了这一步,孩子看似是在独立成长,可真相却是,他们带着全家上下的期待,和他们的意愿在成长。

这就相当于,在孩子烂漫的童年时光上,落下了一顶他们无法承重的帽子,压的孩子喘不过气来。

所以,自然而然心理问题,就会越来越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二个区别:孩子情绪流动的空间,被剥夺了

回顾我们小时候,哪里来的电子设备呢,就连电视,可能都是一个稀罕物件。

可是,虽说没有手机、电视等东西,但是能让我们享受童年乐趣的事情,可太多了。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哪怕被父母责骂、教训,我们只要从家里出去,外面就是供我们发泄情绪和郁闷的广阔天地。

到时候,大声的喊几嗓子,或者跟小朋友们在一起疯玩几个小时。

等到回到家时,所有的不开心和负面情绪,早就被抛到了九霄云外。

玩累了,晚上美美的睡一觉,第二天起床,又是没心没肺的一天。

也正因为那时,我们有着兄弟姐妹、有着小伙伴,有着可以奔跑的童年,所以我们的任何情绪,都能够得到充分的宣泄。

但现如今,孩子们已经越来越没有那些可以供自己肆意撒野和奔跑的空间了。

大部分孩子,每天跟成绩拼命,跟书桌作伴,跟别人家的孩子相比,跟爸爸妈妈的期待斗争。

这种单调,并且无止境的学习压力,以及社交上的匮乏,让孩子日复一日的承受着重压。

而终有一天,要么在重压之下,昂首挺胸的站起来,要么情绪长时间积攒在内心深处,无法得到有效宣泄,最终被其,彻底击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网上有句话,是这样说的:

让孩子成为孩子,让父母成为父母。

我不知道,在如今的社会环境下,怎样的父母是一个好父母。

但我明白,让孩子成为孩子自己,或许是我们家长,最该执着于去研究的一项课题。

把那些无休止的期待舍弃,把那些强硬贴在孩子身上的标签,丢掉。

因为,这一生太短太短,与其我们让孩子“加大马力”去奔跑,不如教会孩子放缓脚步。

慢慢,慢慢的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