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做优“必答题” 激活“潜力板”

——观“百千万工程”里的东凤实景

春夏之交,位于韩江中下游西侧的东凤镇,处处涌动着高质量发展的“热辣滚烫”。

田野间,芡实苗微露尖尖角,承载农户美好生活的希望;生产车间里,机声隆隆,一派繁忙景象,小家电企业开启忙碌模式。项目建设工地上,塔吊林立、工程车辆每日来往穿梭,施工景象热火朝天……东凤镇以等不及、坐不住的奋斗姿态,把“强镇兴村”这篇文章写在大地上。

去年以来,东凤镇把“百千万工程”作为全镇“头号工程”,紧扣农业专业镇“产业发展、主体培育、区域品牌”三大建设内容,奋力推动镇域经济规模实现新跃升、特色优势产业迈上新台阶、乡村振兴取得新突破,在高质量发展赛道上奋勇争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线观察

小小芡实撬动大产业

“东凤盛产芡实”,当人们谈及东凤镇,芡实是浮现在脑海里的第一关键词。

水中人参美名扬,东凤芡实“粒粒香”。芡实为睡莲科植物,是一种富有药用及营养价值的水生植物,具有益肾固精,补脾止泻,除湿止带之功效。芡实成为当地乡村振兴的主导产业之一,也是农业专业镇高质量发展的“必答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芡实生产基地。

什么是好芡实的秘诀?近日,记者一走进潮安区芡实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便看到产出好芡实的“秘诀”是——好水源、好土壤、好气候。

四月和煦的暖风拂过水面,一种水生作物第一时间感受到春天的温暖气息,细嫩的芽从硬壳中钻出,盈盈摇曳于水下。又到了芡实发芽的时节。

刚刚发芽的芡实,如同翠绿的珍珠般撒落在水田之中,水面泛起层层涟漪,仿佛是大自然轻拂琴弦的旋律。空气中弥漫着清新的泥土气息,还夹杂着芡实特有的淡淡清香,让人心旷神怡。然而波光粼粼的水面上,却丝毫不见芡实的“身影”。

“现在时间还早!等夏天到了,水面会陆续铺满绿色的芡实叶子,形似荷叶,但是浑身上下都布满了刺。”种植户陈伯介绍,每年清明前后,东凤芡实种植户便会像插秧一样,下田布芡实。

从事芡实产业农户约1600户,芡实种植面积8000多亩,总产量达1000多吨,年产值近2.5亿元……作为东凤独具特色的农产品,近年来经济效益显著提升,市场潜力较大。芡实既是东凤深厚的“家当”,也是区域高质量发展的“利器”。如何将厚实的家底转化为发展优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芡实产品。

位于东凤二村的广东佳达食品有限公司(下称“佳达食品”)是一个很好的观察角度,该公司是国内首家把高纤椰果导入食品系列的大型食品生产企业。佳达食品经理李泳龙介绍,企业积极探索研发芡实深加工产品,并利用成熟生产加工技术,依托完备的生产、加工、物流、储存等体系,陆续推出了“芡实乳果”深加工产品、“椰果芡实羹”即食类食品等多种以芡实为原料的创新产品,实现了芡实由农产品销售转变为食品加工销售,提高芡实产品附加值,“东凤芡实”品牌价值得到进一步提升。

当养生的风“刮”到了预制菜行业,又能产生怎样的化学反应?“常吃千芝堂,和面膜说拜拜。”为迎合年轻人“注重养生、又怕麻烦”的养生需求,潮安区波记食品厂(下称“波记食品”)在传统“五果汤”的基础上,进行了口味搭配创新,促进预制菜产品创新。

“公司主要是以‘千芝堂’品牌为代表的芡实羹预制菜产品。从生产到初加工,再到深加工,积极优化农产品生产。”东凤镇芡实协会会长、波记食品负责人张伟波告诉记者,公司推出“波康手剥”品牌系列产品,包括速冻系列初级农产品、保鲜系列加工农产品等;以及以“千芝堂”品牌为代表的即食类系列食品、速冻预制菜系列食品,通过加快在下张村形成芡实产品生产聚集区,吸引现代农业要素注入,保证芡实原材料的品质和供应。加大对芡实罐头、菜品、甜品等预制菜产品的研发力度,努力在预制菜这个“赛道”上闯出属于我们东凤芡实的一片新天地。

小家电行业蕴藏大商机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消费者对生活品质追求的提升,小家电行业逐渐成为了市场上的新兴力量。

小家电市场因其多样化的产品、便捷的使用体验和个性化的消费需求,逐渐成为家电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厨房电器到个人护理,从智能家居到环境优化,小家电涵盖了生活的方方面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小家电。

在潮安区,小家电主体数量已有数千家,初具规模,尤其是东凤镇小家电市场主体达644家,约占全区总量的五分之一,潜力无限。

小家电虽然“块头”不大,却是区域高质量发展的不容小觑的“新力量”。

在潮安区伴侣五金制品厂生产车间内,圆形金属片在自动机械手的操作下,经历冲剪材料、拉伸、成型、切边、钎焊等一系列工序,完美变身锅具内胆。该公司总经理郑晓彬称,通过近几年的改造升级,基本实现智能化、全自动化生产。不仅大大节约了生产人工成本,而且能够更好地保障安全生产。目前,日均产量3到4万件产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小家电配件生产。

经过多年来高速的发展,该企业已是国内知名品牌美的、荣事达、长虹的战略合作伙伴。

小家电产业的未来发展前景非常广阔,但目前,本地小家电缺乏龙头企业,多为家庭小作坊,企业自我研发能力较弱等瓶颈制约着小家电行业进一步发展。

小家电产业必须有标准和定向,才能健康发展。问题是时代的声音,也是工作的导向。基于此,潮安区小家电行业协会应运而生,于2024年1月正式成立。

潮安区小家电行业协会秘书长陈得娇表示,协会立足“规范经营、聚集发展、打造品牌”的思路,整合行业资源,制定小家电相关的行业标准和规范,保障行业的良性发展,引导企业抱团取暖,组织产业交流活动,此外还会同科技、商务、技术检测等部门给企业提供学习、培训和销售等平台,引导企业开展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技术改造,提升自主研发能力。协会还将积极跟进小家电产业园项目的建设,加强招商引资,搭好会员单位与政府沟通的桥梁,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聚焦高质量发展目标,东凤镇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强引擎,“一把手”带队到中山、佛山等先进地区调研小家电产业发展情况,谋划出小家电“聚集发展”思路。

——在护堤公路连接线Y323昆肖线府前路博士段,规划占地约200亩用以打造小家电产业聚集区,为企业发展、项目落地打开更加广阔的天地。

——积极与深圳、东莞、中山、顺德、厦门、福清等先进地区的优质企业进行洽谈对接,推动一批强链补链拓链项目加速落地。其中,潮州市博林泰智能有限公司已在东凤镇注册成功,并签约1.5亿元的框架协议。该项目一期投入资金4180万元,在小家电产业聚集区建成5栋双层钢结构厂房,购置一批小家电生产设备,目前已全面投产,二期计划投资8000多万元,用于小家电生产研发、检测、电商直播及展销于一体的综合楼,计划年底竣工。

一个个招商引资项目的签约落地,蕴含着一个个发展机遇。

建设“内外兼修”美丽圩镇

“这几年,村里的环境越来越好了。”“村民的文明意识也提升了。”“绿化好了很多,晚上到村文化广场散步很舒适。”……在黄厝尾村,谈及村里的蝶变,村民们都认为这是创文创卫落地见效的成果。

走进黄厝尾村,记者见到道路干净整洁,房屋错落有致,外立面品质风貌不断提升,水清岸绿,环境优美。各垃圾收集点设置了垃圾分类桶,垃圾分类指引宣传标语随处可见,和美乡村气息扑面而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黄厝尾村。

“今年春节以来我们共开展10多次集中行动,引导群众一起清理房前屋后和村巷道的杂草杂物、积存垃圾、建筑垃圾共70多处,为持续巩固整治成果,我村还在每周定期开展乡村清洁活动,让村环境卫生从‘一时美’变成‘常常美’。”黄厝尾村党支部副书记、村委会副主任黄庆钿说。

借助推进创文创卫和绿美生态建设工作的契机,黄厝尾村利用清理出的闲置土地,引导村民一起把这一块块“无用地”打造成景观更美、价值更高的“四小园”,并通过调动党员干部、热心企业、乡贤参与乡村建设的积极性,筹措到约21万元的社会资金,在学校旁、宋厝宫路旁等地方种植树木800多株,在主干道设置十余幅宣传彩绘墙面,既美化环境,又让村民可以在日常中感受优秀文化的熏陶,营造出全村讲卫生、讲文明的良好氛围。

“计划对新东路、新宫路、胶砻路等共约500米的村巷道进行硬底建设;对新兴路、学校路、新东路等位置进行路灯提升;对村停车场进行改造升级……”谈及接下来工作思路,黄庆钿如数家珍。黄庆钿表示,黄厝尾村将紧紧抓住“百千万工程”典型村培育这一契机,持续在“净、绿、美、强、治”上下功夫,让村民切实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变化。

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困,如何切实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提高居民生活品质?东凤镇坚持“立竿见影”和“久久为功”相结合,补齐基础设施短板,修建3座镇级生活垃圾转运站,完善垃圾收运体系,推动潮安区内洋干渠流域农村生活污水管网延伸项目建设,提升生活污水处理能力,推进东梅路“四好农村路”区级示范路建设、龙堤路与东梅路干渠西侧硬底化建设、府前路拓宽等重大项目,有效夯实人居环境提升坚实基础。

圩镇是连接城市和乡村的纽带,是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的重要节点。东凤镇抓好美丽圩镇“七个一”建设,提升风貌品质亮色,在府前路东、西2个入口通道设置“芡实小仙童”主题迎宾标识;实施东梅路沿街约7.4公里店铺招牌统一改造提升项目及干渠西步行绿道建设;开展东凤镇东梅干渠两岸截污工程及“东梅干渠”美丽河道整治;高标准打造“东凤镇文化服务中心”美丽客厅,配备图书室、多功能厅等公益性免费开放活动室,提升礼阳郑村文化公园建设,优化“便民生活圈”。

“百千万工程”号角的吹响,正深刻影响着东凤镇在产业、乡村、生态的全方位振兴,“施工图”逐步转化为“实景图”,一幅生机勃勃的新发展壮美景象正在生动展现。

一把手访谈

东凤镇党委副书记、镇长苏俊鑫:

为谱写现代化潮州新篇章作出东凤担当

“今年是推进实施‘百千万工程’的关键一年,我镇将紧扣农业专业镇定位,以头号力度推进‘百千万工程’,奋力在高质量发展中争先进位,为谱写现代化潮州新篇章作出东凤担当。”日前,东凤镇党委副书记、镇长苏俊鑫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说。

芡实作为东凤镇的“金名片”,如何擦得更亮?苏俊鑫表示,东凤镇将在原有芡实种植土地积累上,集中连片打造芡实种植基地,引领农户发展芡实规模化生产,拓展芡实产业发展空间,盘活闲置池塘和涝洼地,探索跨镇跨区协种,鼓励本地种植户“走出去”,共建一批芡实产业示范基地。以工业化思维发展现代农业特色产业,发挥芡实协会引领作用,规范种植标准,带领种植大户、加工企业积极与周边地区联动、与高校交流合作,学习借鉴先进地区挖掘芡实药用价值转化为产业价值的经验,不断拓宽芡实精深加工与全产业链发展的途径;依托展翠、佳达公司等食品龙头企业带动产业转型升级,生产更多健康芡实产品及预制菜,提升产品附加值。抓住“东凤芡实”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的契机,打造“好水源好土壤好气候”绿色优质农产品养生品牌,促进芡实产业规范化、品牌化、品质化发展,力争用3年时间,实现芡实延伸产业有数有税。

在推动培育小家电新兴产业方面,东凤镇将充分发挥潮安区小家电行业协会作用,聚合行业上下游优势资源,以技术创新引领企业良性发展,培育中小微企业顺利升规,走出一条东凤特色的健康小家电路子,为推动全镇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记者手记

小家电,如何小而美?

酸奶机、空气炸锅、养生壶……这些外观小巧、功能丰富、价格相对便宜的小家电,过去几年在市场上掀起了一股“种草”风潮,备受消费者青睐。

小家电产业的未来发展前景非常广阔,但同时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不确定性。众所周知,小家电行业换新周期短、变化快。产品高度同质化的当下,如何才能让产品跑赢同类?笔者认为,小家电市场以功能细分吸引眼球,然而实际生活中,其应用场景并不够日常,建议东凤镇小家电企业应树立爆款思维,将核心竞争要素集中在“概念+外观+渠道”三方面,向“智”借力、凭“新”求胜、逐梦品牌,尽量精准触达需求,围绕特定场景、特定目标人群做产品,加强基于真实生活场景的差异化创新。

小家电的成本主要包括原材料成本、生产成本、研发成本、物流成本及营销成本。笔者建议,应大力实施“就地取材”行动,小家电生产所需的塑料、不锈钢、日用陶瓷等原材料均能在潮州就地取材,降低企业的原材料成本和物流成本,切实提高小家电企业的生产效率和市场竞争力,把小家电做成大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