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者 |阿瑞
编辑| 安菲尔德
题图 |unsplash

特斯拉又上热搜了,这次不是作为新能源汽车品牌,而是作为雇主品牌。
自4月15日马斯克宣布全球裁员10%以后,已经过去了一个月。按照比例来计算,陆陆续续受影响的员工,将会超过1.4万人。
然而,受波及的打工人可能不止这个数。
4月24日,“特斯拉被曝毁约应届生”的话题登上微博热搜。有传言称,对于所有还未入职的应届生,特斯拉都撤回了录用通知书。新周刊已就此事向特斯拉核实,截至发稿未得到回应。但在小红书等社交媒体上,有不少应届生透露,大规模取消offer的情况是存在的。
5月7日,据贝壳财经报道,特斯拉再度开启新一轮裁员,而互联网上也不断出现被裁员工的帖子,宛如现实版《年会不能停!》。

“财源广进?裁员广进!”(图/《年会不能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财源广进?裁员广进!”(图/《年会不能停!》)


在巨大的裁员浪潮面前,被抛弃的应届生显得微不足道。比如,在新闻曝出的同时,有网友并不太能感同身受,只留下了轻飘飘的评论:“年轻人总比35岁以上的人好找工作。”
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社畜的苦恼参差不齐。
但只有亲身经历过近几年校招的人才知道,由象牙塔迈入社会的第一步,确实是很难的。人人都告诉大学生“第一份工作很重要”,于是他们努力追赶风口,却不曾想过,时代的巨轮飞速转动,不是每个人都能“上岸”。

双向奔赴,名额有限

在这届大学生眼中,新能源车企本应是继互联网大厂之后的新风口。
社交软件上,曾经羡煞旁人的大厂工牌、下午茶和各种福利,现在大都来自新能源车企打工人。那些求职博主的高赞帖子,往往列着“双非也能进新能源大厂”“建议文科生冲一冲新能源”的标题,讲述了逆风翻盘的神话。
据猎聘网统计,2023届应届生新发职位同比增长最多的前十个赛道中,新能源位居第二,仅次于AI大模型。并且,在2023届硕士应届生需求增长最多的十个新赛道中,新能源汽车位居第一,同比增长151.06%。
看起来,应届生与新能源行业是双向奔赴的。
这份“奔赴”,同样发生在“特斯拉被曝毁约应届生”登上热搜后——在当时,多家新能源车企迅速抛出橄榄枝,表态愿意接收被毁约的应届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恰好,在这届北京车展上,小米创始人雷军也在“求贤招才”。(图/微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恰好,在这届北京车展上,小米创始人雷军也在“求贤招才”。(图/微博)

有的车企官方招聘账号在小红书发了多条帖子和评论,表示“收留被特斯拉毁约的心碎大学生”。吉利汽车的高级副总裁杨学良甚至在转发新闻时@吉利招聘,称:“好事,行动起来,我们收人,大家可以直接投简历!”
的确,对被毁约的应届生而言,抓紧找到新工作更重要。只是历经半年以上的求职过程终于上岸,一夜之间回到原点,难免有很大落差。
而其他公司对待应届生的情况,真如今天抛出的橄榄枝那么美好?至少,在那些反向“背调”过的大学生眼中,一切存疑。

被HR约谈,往往是被裁员的第一步。(图/《年会不能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被HR约谈,往往是被裁员的第一步。(图/《年会不能停!》)

比如,在表示要接收应届生的不到一个月内,吉利就悄悄开启了新一轮裁员。
最近,应届生佳悦好不容易拿到了吉利的转正offer,眼看着马上要毕业,与她同届已入职的校招生同事却突然被裁,这难免会让她担惊受怕。
在一个尴尬的时间,这份犹豫只会被放大。
毕竟参加校园招聘,本就是一场漫长而孤独的马拉松,虽然认识的人不多,但无论跑到哪里,至少都还能遇上并肩同行的人。而如果在毕业前夕还没有着落,随着能遇上的同伴越来越少,孤独的时刻太久,对于终点的渴望只会更加强烈。
毕业于新加坡某大学的小C一共投递了130多家企业,这个数量在应届生求职时很常见。几乎每应聘一家企业,求职者都需要从官网填写简历、笔试开始,再经过2到3轮面试,最后发放offer,快则一两周,慢则四五个月。

这样“神经”的性格测试,你可能会在求职过程中遇到至少十次。(图/小红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样“神经”的性格测试,你可能会在求职过程中遇到至少十次。(图/小红书)

她吐槽:“有些企业的招聘网站做得太烂了,明明已经上传了附件简历,系统一键解析得一塌糊涂,我还要一段段自己重新填,特别浪费时间。”
许多公司在应聘者提交简历后就立刻要求做1到2小时的笔试,这被大学生们称为“海笔”,其中还包括内容完全相同的性格测试。另一名受访应届生表示:“因为结果不共享,每应聘一家就要重复做这些测试,导致应聘的效率非常低。”
经历以上环节后,依然有可能见不到真人面试官。小C印象深刻的是宝马的AI面试,她是工科生,对于“你在工作中如何克服困难”这样的问题难以答出花来。“有点像八股文,问来问去都是差不多的内容。耗费大量心力准备,也不一定有结果,所以后来遇到AI面试我就直接放弃了。”

一位AI面试官。(图/某快消外企应聘小程序截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位AI面试官。(图/某快消外企应聘小程序截图)

究其原因,在海量的求职者面前,企业有充足的挑选余地,哪怕是号称对应届生需求极多的新能源风口。
某新能源车企的一名前员工告诉新周刊,去年秋招自己曾帮上司筛选校招生的简历。当时部门某个岗位才开放了3天,HR已经帮忙筛掉了非QS100、非985/211院校的候选人,但他仍然需要过目2000多份简历。
这意味着,能够与新能源大厂“双向奔赴”的名额也是有限的。能拿到offer的毕业生,本就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

即便是风口,也暗藏危机

诚然,新能源大厂近些年乘着风口,都有足够的实力给打工人发福利。某些公司入职就有15天年假、逢年过节精心设计的礼盒、每个月零食大礼包、各种补贴,更不用提真金白银的内部购车折扣。
但去掉滤镜,这些刚成立不久的公司也并非完美。

在竞争激烈的行业,打工人也逃脱不了“内卷”。(图/《东京女子图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竞争激烈的行业,打工人也逃脱不了“内卷”。(图/《东京女子图鉴》)

整个校招过程中,小C投递了五六家新能源车企,一方面是因为专业对口,另一方面她也相信新能源前景比较好。
然而,她最终没有选择这个行业。
小C面试过一家很火的新能源车企,当时已经到终面环节,面试却在开始前15分钟被取消了。“毕竟跟上轮面试隔了一个国庆节假期,我能理解他们可能找到了合适的候选人,但是HR没有主动告知我,是我自己去问出来的。”
后来,小C拿到了理想汽车某岗位A方向的offer。两个月后,HR联系告知将她调到了同岗位的B方向,她同意了。又过了一个月,前一位HR已离职,新对接的HR上来就问她是否愿意把工作地点从上海换到北京,这次她没有同意。
“我觉得他们内部变动太快,给我一种很动荡的感觉。而且我接到offer以后,跟其他同学交流,也听说了他们在毁约。因为陆续还有一些别的面试,我就把这个offer当作保底,心态上会好一些。”

当offer被撤回,又错过求职季,毕业生自然会十分焦虑。(图/《校阅女孩河野悦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offer被撤回,又错过求职季,毕业生自然会十分焦虑。(图/《校阅女孩河野悦子》)

值得一提的是,小C的遭遇还不算最戳心。在社交媒体上,理想汽车撤回意向offer甚至是三方协议的“避雷帖”比比皆是。
阿当本科和研究生分别毕业于985高校和英国G5大学,在2024届秋招中拿下了十几个offer。经过权衡,他在理想汽车与某银行之间选择了后者。“有出于稳定性的考虑,但也很难忽视理想在过去几届校招中,有毁意向offer的‘前科’,这体现了组织内部的混乱。”
当然,阿当也表示,理想毁约的时间更早,一般在1—3月,起码为应届生留出了一定的缓冲时间。
就算入职了令人羡慕的新能源大厂,当有人在线提问“哪家车企去了就后悔”,得到的回答常常是“每一家”。

哪个大厂打工人没有解锁过加班“成就”?(图/《年会不能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哪个大厂打工人没有解锁过加班“成就”?(图/《年会不能停!》)

在某新能源车企的校招生告诉新周刊,尽管2024年6月才能正式入职并签订劳动合同,但他所在的部门要求他2023年年底就开始实习。
这种要求并非孤例。佳悦在吉利汽车实习时间也已有8个月,“当初承诺我能转正,我就来了”。这期间,她的薪资是每个月三千多元,项目忙的时候晚上10点才下班。
如今,随着同届校招生同事被裁,佳悦开始犹豫了。“万一我入职交了社保后被裁,应届生身份没了,又没有足够的工作经验,会难以找工作。”可一切都还不确定,她也拿不准要不要重新开始投简历。

在新能源大厂工作并不轻松。(图/《东京女子图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新能源大厂工作并不轻松。(图/《东京女子图鉴》)

同为新能源大厂的比亚迪,在985大学生眼中曾经是“点击就送offer”的友好存在,很多人为了更好的发展前景选择它。然而现在,要是在互联网上搜索“比亚迪离职”的相关帖子,“比学赶帮胜”的口号、896的作息、近似末位淘汰制的绩效考核,也劝退了不少人。
尽管没有毁约或裁员的消息传出,但比亚迪同样正在落实“降本增效”。有2023届校招生表示,比亚迪曾许诺连续五年给予校招生每月1000元的房补,但如今才刚到第二年,金额就砍掉了600元。
风口行业给予的许诺是美好的,然而总有一些细节会让应届生们意识到,即便是风口,也暗藏了危机。

新能源大混战,洪流冲刷普通人

事实上,无论是否在新能源行业,都或多或少存在“不讲武德”的招聘方。
近日,知名医疗设备制造商科曼医疗被曝撤回全部应届生的三方协议,并依照协议给予每人5000元的补偿。
另有拿到某外资银行管培生offer的应届生,也告诉新周刊自己被毁约,因为是留学生,没有三方协议,所以甚至得不到赔偿。

知名招聘网站上,有人汇总了存在毁约行为的公司名单。(图/牛客网截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知名招聘网站上,有人汇总了存在毁约行为的公司名单。(图/牛客网截图)

而作为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上游的电池科技公司远景动力,向已签约的应届生们公布了延期入职的要求。不少毕业生发帖讨论此事。在评论区,有人建议他们赶快找下家:“去年新华三也是延期入职三个月,我入职后被裁了。”
在类似的消息当中,特斯拉不过是最显眼的那个,也只有足够知名的公司才会登上热搜。令人们惊讶的是,风口上的新能源汽车行业,怎么变成了频繁有企业裁员、毁约的模样?
这些年,新能源汽车的价格战一直在持续。2024年刚开年,特斯拉、零跑、哪吒、领克等多个品牌都为促销活动下了血本。今年4月,理想汽车发布了首款30万元以内的车型。而蔚来、小鹏汽车也分别将推出汽车价格在25万元、15万元甚至更低的子品牌。

新能源汽车的价格战,还在持续。(图/unsplash)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新能源汽车的价格战,还在持续。(图/unsplash)

多方“混战”的同时,汽车行业的利润率逐步走低。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1至3月汽车行业利润率为4.6%,相比工业企业整体4.9%的利润率稍低,也处于历史低位的水平。要知道,在新能源汽车刚起步不久的2015年,汽车行业的利润率曾高达8.7%。
尤其和燃油车比起来,电动车虽然增长更快,但亏损却更大。何况当赛道涌入了太多玩家,蓝海早已变成了红海。烧钱混战的同时,新能源大厂们不得不想尽办法“降本增效”。
这时,对于想要及时止损的企业而言,优先裁撤应届生岗位,成为了最为省事且省钱的方案。
还未正式踏入社会,应届生们就不得已被现实上了一课。有人感慨:“慎重考虑近一两年刚起来的公司,最好找个靠谱稳定的公司,钱少点也行。”
显然,只要放得下姿态,万物就都会有“平替”,区区一份工作,自然也不例外。
动荡厮杀着的新能源汽车品牌们,谁能留在决赛圈还是未知数。小C也表示,既然这些企业的未来还看不明朗,那么毕业生在能力范围内求职,“有个班上就不错了”。

人生是旷野。(图/《年会不能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人生是旷野。(图/《年会不能停!》)

好在,即便是春招基本结束的时刻,也有企业愿意再次开放招聘,给了应届生重新出发的机会。5月上旬,一名被特斯拉毁约的应届生告诉新周刊,自己已经重新找到另一家新能源车企的工作。
这些年,应届生眼中的“香饽饽”从快消外企、房地产渐渐变成互联网、新能源大厂,风口一直在变。而时代洪流中的普通人只能努力再努力地把握机会,希望自己是能赶上风口的那个幸运儿。

*文中受访者皆为化名

校对:遇见

运营:小野

排版:陈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