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5月15日,《羊城晚报》粤东新闻A10版刊登报道《聚力建设高品质现代化新县城》,点赞我县入选广东省首批新型城镇化试点名单,以下为报道内容。

日前,省委农村工作会议暨深入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推进会在广州举行。会上宣读了广东省首批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试点名单,共15个。其中潮州市饶平县入选名单。

近年来,饶平始终以“头号工程”力度推进“百千万工程”,坚持“工农并举”产业发展思路,念好“山海经”、做强“土特产”,接续写好“强县、旺镇、兴村、富民、绿美”五大篇章,聚力建设高品质的现代化新县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饶平县城品质提档升级 摄影:殷惠佳

特色产业多点开花 产业园区提质增效

饶平县山海相依,资源独特,农业产业特色明显,基础扎实。立足丰富的资源禀赋和产业发展实际,饶平发展出一条差异化、特色化现代农业产业发展路子,先后荣获“国家级农业对外开放合作试验区”“全国渔业百强县”“中国海鮸之乡”“中国汫洲大蚝之乡”“中国岭头单丛茶之乡”“中国盐焗鸡之乡”“全国农产品数字化百强县”等国家级名片。

依托丰富的海洋资源和传统渔业优势,近年来,饶平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蹄疾步稳,海水种业、网箱养殖和陆基中高密度海水温棚养殖等传统特色渔业蹚出了转型发展“新路子”,是全省海水网箱、对虾、贝类、对虾育苗等重要养殖基地和海峡两岸渔农产品交易中心。2023年,全县水产品产值46.13亿元、同比增长4.8%。

同时,饶平也是广东主要茶叶产地之一,更是全国单丛茶最大产区。该县种植茶叶已有近千年历史,茶叶产业化发展已有300多年历史,拥有“中国岭头单丛茶之乡”“全国重点产茶县”“全国无公害农产品(茶叶)生产示范基地县”“全国茶叶标准园创建单位”“全国特色魅力茶乡”等称号。2023年底,全县茶叶种植面积15.56万亩、茶叶产量2.08万吨、产值超52亿元;在走好市场茶、大众茶、拼配茶发展之路基础上,饶平依托新功、海利等智能茶具龙头企业,延伸发展智能茶具等产业,推动“金灶”“新功”等智能茶具品牌成为全国行业第一、第二品牌。

同时,饶平坚持以“一镇一业”方针发展特色农业产业,依托国内鸡类休闲食品第一品牌“无穷”及宇祥、万佳等龙头农业企业带动,打造出茶叶、水产、盐焗鸡、预制菜、青梅、狮头鹅等7个省(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

在发展现代农业的基础上,饶平集中力量发展园区经济和临港产业,引导企业项目入园发展,并为试点建设提供坚实产业园区平台支撑。据悉,饶平县坚持“一园一策”,特色化、差异化打造总面积约3960公顷的潮州港新能源产业园、文胜围产业园、小红山产业园、澄饶联围产业园和饶平县樟溪低碳工业区、联饶工业园、高铁产业园、盐焗鸡休闲食品产业园等“八大产业园区”,并在工业园区启动了总面积23.09万平方米的3个工业标准厂房项目建设,园区基础设施完善、工业用地充足,既能提供充足土地支持大企业大项目投资建厂、发展生产,也能满足中小微企业拎包入住、快速投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风光秀丽的黄冈河两岸

城镇化水平持续攀升 县城品质提档升级

近年来,饶平城镇化水平持续攀升,品质更优。记者了解到,饶平县聚焦现代化凤江新城建设,抢抓被列入全国120个“国家县城新型城镇化建设示范县”契机,围绕居住、教育、医疗、文旅、商贸物流等5个核心功能优先开发“凤江新城”北片区,建成了一批群众关注度高、期待已久的学校、医院、公园广场、水利碧道等民心项目。

区域基础设施正在逐步完善,据悉,饶平谋划建设总投资约32.66亿元的饶平县国家县城新型城镇化补短板、强弱项项目,建成总投资2.85亿元的中山公园等5个公园广场,总投资3.21亿元的县图书馆、县档案馆、饶平大桥、县运动场等4个新改扩建民生项目,完成县城老城区300条背街小巷改造提升,打通新港东路、县供电局西侧道路等6条县城“断头路”,创建广东省卫生县城,实现全县21个镇省卫生镇全覆盖,县城功能品质不断上升。

同时,饶平谋划推进总投资约34.45亿元的91个教育项目,建成县中山实验学校、县中山实验幼儿园、县益智学校(新校区)、暨实高级中学、逸峰实验学校等一批新学校(区);饶平二中实验学校中考成绩连续4年名列全市第一;完成66所“麻雀学校”撒并整合,优质教育资源更加均衡。

此外,饶平医疗事业取得明显进步。近年来,饶平谋划推进总投资22.28亿元的15个医疗卫生项目,已建成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潮汕医院(新院区)等4所县级新医院,新增床位约1100张;推行饶平籍尿毒症患者血液透析治疗费用全免或减免个人自费部分50%;县中医医院成为全市首家国家级二级甲等中医医院,让群众“足不出县”即可享受到大城市医疗服务……

本次入选省首批新型城镇化试点名单,正是对饶平聚力建设高品质的现代化新县城的有力肯定。接下来,饶平还将围绕产业配套设施、市政公用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环境基础设施、县城辐射带动乡村能力、深化体制机制改革目标等多项目标一同发力,全力建设高品质的现代化新县城,不断构建更高品质的“一城一廊一海湾”发展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