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豚吹浪立,沙鸟得鱼闲。因性情温和,嘴部弧线天然上扬呈微笑状,江豚被称为“微笑天使”。在江西省南昌市东湖区扬子洲镇渔业村附近的赣江江湾处,“微笑天使”江豚成群结队地跃出水面、嬉戏追逐,该处由此得名“江豚湾”。据了解,“江豚湾”保护区长度约2公里,江面宽度长期维持在200米,在此安家的江豚达15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题图来源于中国日报网 余会功摄)

扬子洲镇三面环水,村民“靠水吃水”,其中渔业村有300多年的捕捞历史。2020年1月,长江“十年禁渔”开始实施,赣江和抚河南昌辖区水域全面禁止生产性捕捞。随着禁捕退捕工作的稳步推进,赣江流域生态持续向好,江豚时隔近40年重现赣江流域扬子洲段,网红生态打卡地“江豚湾”焕新登场。而这些变化,离不开当地检察机关的持续守护。

自长江“十年禁渔”实施后,南昌市东湖区检察院以扬子洲镇为监督重点,依托“河(湖)长+检察长”工作机制,督促相关行政部门对扬子洲镇沿线进行常态化巡查,及时发现问题、进行整改。

2021年6月,东湖区检察院检察官在履职中发现,赣江边的一处滩涂地上堆放了大量工业固体废物。当时正值汛期,为防止扩散,该院立即与相关行政部门进行磋商,督促其及时转运工业固体废物并将涉嫌犯罪线索移送公安机关。相关涉案人员因污染环境罪被判处刑罚,同时承担了将工业固体废物无害化处理的民事责任。在办理该案的过程中,检察官还发现附近有一家洗砂厂将洗砂水直排到河道,遂据此向上级检察机关汇报有关情况。后经省市区三级检察机关一体履职,有关部门积极配合、落实整改,最终将侵占河道的砂石全部清理完毕,洗砂设备全部拆除。据悉,2023年以来,东湖区检察院共办理扬子洲镇生态环境领域系列公益诉讼案件15件,有效保护了该区域的生态环境。

2021年8月30日,江西省农业农村厅禁捕办召开会议,专题研究扬子洲水域江豚保护相关事宜,将扬子洲水域列入农业农村部和江西省政府共建江豚保护基地五年规划(2021—2025年),进一步加大保护力度。南昌市东湖区由此成立了江豚保护领导小组,并出台《南昌市东湖区长江江豚保护管理暂行规定》,提出进一步改善江豚栖息地的生态环境,对赣江洲头、边滩等浅水水域长江江豚繁育场开展保护与修复工作,为江豚的生存繁衍创造良好条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南昌市东湖区检察院检察官与护渔队工作人员进行“回头看”。

为落实好中央和省政府的决策部署,以检察之力守护“微笑天使”,东湖区检察院常态化采用无人机航拍、大数据比对等技术,开展调查取证工作,并联合相关部门在江豚栖息生活的区域设置高科技监测平台,对江豚生活的区域进行水质、空气、江豚活动频率等情况的不间断监测,以数据赋能生态检察。截至目前,“江豚湾”生活的江豚种群数量稳定,再过五年或者更长的时间还会不断扩大,可能达到30头至50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江豚

传统上江豚属仅包括单一的物种江豚,但最新的研究认为应该包括3个物种,即印太江豚、东亚江豚和长江江豚。江豚的3个物种中,长江江豚是唯一生活在淡水里的物种。江豚喜在近岸区域活动,多集中在潮流集中的场所,咸淡水交界区域也是其经常活动的区域。江豚一般单独活动,有时会2头至3头成群活动,在繁殖期通常会聚集成群。江豚呼吸时先露出头部,接着露出背部,呼吸完后,头部先没入水中,然后躬屈身体,仅脊背露出水面,随即潜入水中。

长江江豚主要分布于长江中下游的干流及洞庭湖、鄱阳湖中,为中国特有物种。长江江豚通常栖于淡水中,也能在咸淡水交界的河口生活,喜单独活动,有时也三五成群;曾经是窄脊江豚的指名亚种,2018年被升级为独立物种,国家保护级别为一级。

(内容来源于中国自然生态百科数据库)

(来源:检察日报·法治新闻版)